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聚焦》解说文案_聚焦&大空头:社会责任,还是社会责任(上)

时间:2024-01-12 18:00:10 上传:几番浓情 字数:2485 字

美国犯罪/剧情/历史电影《聚焦》

于2015年上映

由汤姆·麦卡锡导演

汤姆·麦卡锡 乔希·辛格编剧

影片讲述了故事讲述《波士顿环球报》“聚焦”报道组的编辑和记者

披露美国天主教试图掩盖神父性侵儿童的丑闻

当Marty Baron接替了环球报的总编辑一职

他开始指派Robinson(迈克尔·基顿)和他的团队

紧跟一桩被雪藏已久的案件

一个天主教牧师性骚扰教区里的孩子

虽然最开始他们以为这只是个小任务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

其背后还隐藏一系列事件

涉及了上百名受害者

而教会已经私下赔偿了受害者

并派人掩盖了这些罪行

随着调查的越发深入

他们发现这一阴谋的更多证据

不仅仅是神职人员

就在波士顿以外

甚至全世界

都在上演着这种暴行

Robinson和他的团队遭遇到了当地官员们的掣肘

教会内的

教会外的势力都在向他们施压

想让他们放弃这个案件

由此也充分体现了权力滥用的恶性循环

作为自1976年的《总统班底》以来

很可能是最好的新闻题材电影

《聚焦》所体现的社会意义要远大于其艺术价值

《聚焦》是一部异常朴素和严肃的电影

我们在其中见不到花里胡哨的剪辑和人物刻画

近乎白描一样的电影手法让这部电影在电视和纪录风格之间游走不定

但这并不能阻止其成为2015年最优秀的电影作品之一

导演汤姆·麦卡锡在经历了《命运鞋奏曲》的不着调和拧巴之后

重新找回了《双赢》、《不速之客》和《心灵驿站》的节奏

而《命运鞋奏曲》中所展现的宿命感与悲剧气氛

在这个令人百感交集的故事中有了更好的升华

《聚焦》的原版新闻发表在2002年1月《波士顿环球报》的头版

并拿到了次年的普利策奖

对于任何媒体人来说

讲述一个故事都应该是一种使命

是一种充满仪式感和责任感的工作

而这个概念

幸运地被两个团队完美地贯彻下去了

一个是聚焦

一个是《聚焦》

如果《聚焦》没有收获奥斯卡最佳影片

那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和1999年的《惊爆内幕》以及2007年的《十二宫》类似

《聚焦》也从始至终将视角和重点保持在了观察者而非参与者的一方

观众在这个过程中

所获取的信息和主角们几乎始终是等量的

从而能够非常有效地引起观众的注意

增强临场感和参与感

和近年来的《新闻编辑室》与《纸牌屋》里反映出来的当下人物状态类似

《聚焦》对记者的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活的描述非常的脚踏实地

甚至还更进一步

全片几乎没有任何感情戏

在情绪方面保持了高度的自制;没有莫须有的动作场面

比如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和嫌疑人重拳互殴

取而代之的是在有意无意中致敬了经典电影的报纸印刷镜头:无数份报纸

通过巨大的印刷机器在流水线上快速前进、折好和码齐

而一个个记者

就如同这巨大机器上的齿轮一样

飞快地、无意识地参与到了一场场大事件当中

在《聚焦》的身上

实际上不停地体现出了这种不可知的原罪宿命

整部电影都像是在一个超大型的冰柜之中

尽管色调偏暖

但压抑感和悲剧感从来没有消失在任何一个镜头里

这是一场充斥着无数个“如果”的“巧合”的作战

揭发性侵的证据链恰恰是从自己并未重视的仓库里挖出来的

所有人都在不停地说

为什么不早一点

为什么不早一点

直到最后

坚信自己是正确的自己

也开始询问自己

为什么不早一点

从中段开始

电影的基调便从谨小慎微地揭发黑幕转向了更为深刻的自我反思

这种反思是对媒体人和观众的一次灵魂拷问

也是对社会责任与道德感的重新洗涤

在这一场并未与最大的体制源头(统治集体)展开交锋的过程中

也已然足够举步维艰

面对着来自无人监管的宗教团体和盲视的群众的社会压力

倘若面对的不是宗教团体

而真真是大boss呢?《纸牌屋》里的报社编辑和记者们

恰恰正是在和木下总统的黑幕的缠斗中一次次失败

并最终逃离了传统纸媒

投身了自由度更高的互联网;《新闻编辑室》里

因为私人恩怨被错误引导

整个大楼被查封

险些全盘皆输

这才是真正的风险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风险

媒体作为体制源头的宣传工具

在哪里都不会轻易让你调转枪头的

至于有的观众非要和地球另一边的国家扯上关系

婊婊“独有的”社会黑暗官商勾结

真是过于天真和想当然了

银幕上下和大洋两岸唯一的区别

就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

拉起属于自己的聚焦小组来

《聚焦》是对记者的赞歌?不如说是反映了个人在面对宿命时的无力

表演方面

马克·鲁法洛

迈克尔·基顿

瑞秋·麦克亚当斯

列维·施瑞博尔

斯坦利·图齐

约翰·斯拉特里

兰·卡琉等人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高水准群戏

水到渠成、脱离了好莱坞浮夸风而回归本源的表演

证明了没有fancy的服化

没有哗众取宠的表演技巧

一样能塑造出令人赞叹不已的角色

演员们都穿着新闻记者们该有的装束

大部分的故事发生在充满文件夹的办公室和路边咖啡馆

还有普通社区里

每个演员都在一场巨大的行动中扮演了小小的一环

不知道将揭开怎样的邪恶与丑闻

更不知道能拿到普利策奖

他们只是一点一点地搜集线索

汇总

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搜集线索

这从来都不是一场正义感感使然的战役

而仅仅是职业道德罢了

任何非理性的拔高

都是对这部掷地有声的电影的侮辱

《聚焦》中提到了“德国好人”这个概念——二战时期的普通德国人对周围犹太邻居的消失闭上眼睛

直到真正的灾难从天而降才意识到犯了多大的错误

类似地

我们也见到了很多“波士顿好人”:他们完全知道孩子们受到了不良牧师的性侵犯

但并没有大胆做出任何有帮助举动

孤立无援的受害者们无能为力

没有支持者

许多人遭受虐待后走上了不归路

成了酒鬼和瘾君子

甚至自杀

所以当SNAP活动家在《波士顿环球报》的办公室里难以抑制内心的愤怒而大谈特谈时

聚焦小组的任何一点怀疑

在他的眼里都成了对受害者们的极大侮辱

没有人相信你的故事

大概是世界上最让人绝望的事情了

《聚焦》的故事

实际上是有些单薄的

所以演员、导演、编剧和剪辑们超水平的发挥才格外令人赞叹

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作为一部纯对话驱动的电影

一切都以情节为中心

而使得角色鲜有空间去挖掘或发展

和《总统班底》等片不同

这部电影并不是一个关于曝光丑闻的电影

而是一个关于“工作状态”的电影

现实主义的情节令人同时感到沮丧和敬意

因为他们试图把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一个会给观众带来痛苦和恐惧的故事

以它最真实的样貌呈现出来

《聚焦》对观众的考验

不仅仅是在年龄上

也是在其对世界的认识上

对那些涉世尚浅的、一知半解的观众来说

这是一场震撼的、道德感爆棚的伦理大片

但其实

这一切的一切的根源

不过是社会责任而已

只是社会责任而已

几番浓情

文章

5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