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惊悚/剧情/犯罪电影《无间道》
于2002年上映
由刘伟强 麦兆辉导演
庄文强 麦兆辉编剧
影片讲述了1991年
三合会会员刘建明听大佬韩琛指示加入警队
七年间已升至警长
92年
警察学员陈永仁被逼退学作三合会卧底
现时大佬正是韩琛
2002年
一场失败的重案组突袭令双方卧底浮出水面
文/杀手里昂Leon 在类型电影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警匪片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一个非常重要并且十分活跃的电影类型而存在
但是
由于电影类型自身的不稳定性与不纯粹性
电影史学界至今对于警匪片也没有一个十分权威且明确的定义
郝建在《影视类型学》一书中给警匪片下的定义是“以警察或执法人员和强盗、不法分子为主人公
描写他们之间的冲突的电影类型”[1]但在其文章后面他又说“这一类型是从强盗片发展、派生而来
并常常被与强盗片一词混在一起使用
其实
警匪片是强盗片的模式变形
是强盗片的派生类型
是强盗片的亚类型
”[2]从以上郝建对于警匪片的描述可以看出
警匪片并非一成不变的模式类型
而是其他电影类型的衍生品
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交替变更
警匪片这一类型也会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而作为香港电影中的一个经典电影类型
警匪片也在不同时代、不同导演的各自书写中与其他电影类型
诸如喜剧片、功夫片、黑帮片等类型相互杂糅与融合
在类型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自香港警匪片在20世纪50-60年代初具雏形以来
警匪片作为香港电影中一种十分独特的影片类型
在香港电影的不同时期散发着不同的光芒
在不同时代、不同导演的各自书写中与其他电影类型
诸如喜剧片、功夫片、黑帮片等类型相互杂糅与融合
在类型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便是从20世纪50-60年代香港警匪片的起源开始
一直追溯到21世纪这十几年的香港警匪片的类型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
本文主要是以成龙、吴宇森、刘伟强以及杜琪峰等具有代表性的警匪片导演为例
追溯了香港警匪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及类型演变
一、初具雏形:警匪片与侦探片的结合 香港警匪片的起源比较模糊
但大致成型是在20世纪50-60年代
1949年以后大批中国大陆的电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经济原因纷纷南下
与香港电影人合作
投身香港电影业
再加上香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文化开始转型
现代化制片企业不断登录香港
使得香港电影进入其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最为流行的电影类型是粤语戏曲片和古装武侠片
而警匪片才初具雏形
始终尚未形成大的气候
“在当时越粤语戏曲片和古装武侠片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警匪电影只是作为喜闹剧的附庸而存在
”[3]在20世纪50-60年代的香港警匪片中
最常见的便是谢贤与曹达华猎奇性质的“神探破案”题材
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人头奇案》(1955)、《九九九命案》(1956)、《九九九廿四小时奇案》(1961)、《神秘凶杀案》(1962)、《连环谋杀案》(1962)、《码头碎尸案》(1963)、《密码间谍战》(1964)、(九九九神秘双尸案)(1965)等
在这类题材中
影片中的神探形象大多效仿西方电影中的名侦探福尔摩斯的经典造型:圆毡帽、烟斗、风衣
在影片剧情上
一般采用“推理式”的情节设置吸引观众
由于受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
当时警匪片中的枪战场面和动作场景相对比较粗糙
无论是人物关系的设置还是情节线索的铺陈展开
大都是为了制造喜闹剧的效果服务
所以
此时的警匪片鲜有类型意义
[4]其实
真正奠定港产警匪片作为一种纯粹类型的独特风格还要到20世纪80年代
(曹达华在五六十年代的神探破案式的警匪片中饰演的神探形象深入人心)二、形成气候:各种类型的杂糅 20世纪70年代后期
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出现极大的刺激了香港电影的创作
一些从电视转战电影行业、才华横溢的青年导演纷纷拍出了一些风格独特的电影
其中不乏一些警匪片
包括章国明的《点指兵兵》、《边缘人》
翁维铨的《行规》等等
这些作品真正将警匪片做了香港本土化的处理
运用写实手法将警察个人道义情感进行了较为深层次的心理刻画
相较于50-60年代的警匪片
无论是在影片的叙事技巧还是电影技法上
都有了明显的突破
然而
由于这类影片的写实风格
影片弥漫着一种灰色的格调
使得这些警匪片如同新浪潮时期的大部分电影一样处于一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很快便消失在观众的视线之中
新浪潮之后
喜剧作为香港电影的主要娱乐元素
开始渗透进各种类型的商业电影之中
1982年新艺城出品的电影《最佳拍档》便是将喜剧片与警匪片融合在一起的代表作品
影片融合警匪、动作、喜剧等各种商业元素
透射出香港电影与生俱来的那种娱乐鬼马精神
而洪金宝等人主演的“福星”系列警匪喜剧电影包括《奇谋妙计五福星》(1983)、《福星高照》(1985)、《夏日福星》(1985)、《最佳福星》(1986)等更是将警匪片中的喜剧元素进行不断的夸张放大
这类影片更多的只是以“警匪”作为包装外壳
利用各种巧合、冲突达到其娱乐大众的目的
喜剧作为商业元素对于警匪片进行了完全的介入
此后的香港警匪片大都也已各种类型的交叉融合而出现
香港警匪片真正跻身香港电影的主流形成气候
还要归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成龙和吴宇森的警匪片
(八十年代的“福星”系列警匪片将警匪与喜剧两种类型融合在一起
但并未形成气候
) 在1982年的《龙少爷》之后
成龙电影的时代背景便由古装回到现代
在银幕上扮演的角色大都以“警察”为主
《A计划》中饰演的是具有英国殖民色彩的香港水警马如龙;《警察故事》中饰演的是一名香港皇家警察马家驹;《飞鹰计划》中饰演一名私家侦探;《红番区》中饰演一名在美国的香港警察
其余的影片即使不是饰演警察
也是具有维护社会正义的人物形象
成龙在警匪片中所饰演的警察形象立场鲜明、嫉恶如仇
警与匪之间有着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对立关系
成龙可以为了捉拿犯罪分子而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而奋不顾身
这也是成龙警匪片相对于以往香港警匪片的一个最大特色:将动作片融入进警匪片
虽然以往香港警匪片中也有将动作片元素融入警匪片的作品
像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新艺城拍摄的《最佳拍档》等电影
但是这些电影中的动作大都是依靠特技、场面作为动作片的支撑
比起成龙电影中不用特技、拳拳到肉的真功夫
只能算是一些花架子
成龙饰演的警察身上往往都具有一种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办事果断、率性而为
经常为捉拿匪徒而做出难度极大的危险动作
《警察故事》中在商场大厦顺着挂有灯线的柱子玩命一跃;《A计划》中在一个大钟表上的无替身坠落…成龙以其玩命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征服了万千观众
另外
成龙不仅将动作片元素融入到警匪片中
还在动作设计以及场面安排方面掺入了大量喜剧包袱
造成了很好的喜剧效果
这样
自成龙的警匪片开始
香港警匪片抛弃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喜剧警匪片的主导地位
动作成为构成香港警匪片的主要元素
[5](1985年成龙的《警察故事》将动作融入警匪片中
构成香港警匪片的主要元素
)几乎是在同一时期
吴宇森于1986年拍摄了《英雄本色》
影片上映之后好评如潮
票房收入3465万港元
创香港开埠以来的最高纪录
无论是在电影内容还是在美学形式上
以《英雄本色》为代表的吴宇森的警匪片都具有完全成熟的类型形态
开创了香港警匪片在类型上的新模式
在电影内容上
吴宇森警匪片中警与匪的关系突破了以往那种传统二元对立的模式
影片中正邪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匪徒不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
而是变得有情有义、有血有肉
充满了一种江湖义气
警与匪的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暧昧不清
除了两者身份上的区别与对立之外
更有一种英雄惜英雄式的惺惺相惜
在《英雄本色》中
作为警察的杰仔(张国荣饰)在亲眼目睹了马克(周润发饰)被匪徒爆头之后
违背警察的纪律而开枪打死了匪徒
而这种警与匪之间惺惺相惜的暧昧关系在吴宇森1989年的《喋血双雄》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杀手小庄(周润发饰)与警察李鹰(李修贤饰)
本来是水火不容的两个身份
但在影片中却亦敌亦友
影片中警察李鹰来到杀手小庄的居所
导演用一组叠化镜头在警察与杀手之间不断交替
仿佛警与匪已经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重合
吴宇森的警匪片不仅在电影内容上对于以前的香港警匪片有所突破
更是在电影的美学意义上有所创新
吴宇森在香港警匪片中开创了“暴力美学”先河
他的影片将残酷的枪战场面转化为一种优美的舞蹈
将神圣庄严的教堂变成洒满鲜血战场
无论是小马哥双手持枪、舞蹈般的动作
还是教堂白鸽式的渲染
吴宇森的警匪片都将暴力解构为一种优雅的浪漫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在吴宇森《英雄本色》的影响下
英雄片或称为江湖片成为香港警匪片中的主流
并且之后出现了大量的跟风之作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随着吴宇森、周润发等电影人纷纷离开香港赴好莱坞发展
江湖片在逐渐偃旗息鼓
(1986年吴宇森的《英雄本色》横空出世
使得香港警匪片达到了巅峰时期
)经过成龙、吴宇森、林岭东等电影人的努力
警匪片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已达到史上前所未有的巅峰位置
成为香港电影一种十分独特、成熟的电影类型
正是由于80年代香港警匪片的瞩目成就
才使得香港警匪片开始打入国际市场
成为较早打入好莱坞的香港电影类型之一
之后成龙、吴宇森、周润发等奔赴好莱坞之后拍摄的大都也是以警匪片为主
三、风格化时期:逆境中的挣扎 在经历了80年代的短暂繁荣之后
香港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便显现出来颓势
由于香港电影业类型的跟风重复与粗制滥造
终于在1993年香港电影的产量和票房都急剧下滑
再加上好莱坞电影的冲击
盗版的猖狂
九七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整个90年代的香港电影业萎靡不振
而曾经在80年代处于巅峰的香港警匪片也受到一定影响
无论是在影片产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大不如前
上文提及过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受吴宇森英雄片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跟风之作
但是大多没能形成气候
作为警匪片的一种亚类型
枭雄片在90年代初曾获得过短暂成功
1991年由麦当雄编剧、潘文杰执导的《跛豪》大获成功
获得次年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奖
之后又催生了一系列枭雄片如《五亿探长雷洛传》(1991)、《赌城大哥之新哥传奇》(1991)等
但这种热潮也仅仅持续了两年时间
在90年代
真正再次带动起香港警匪片热潮的应该是文隽和刘伟强联手打造的“古惑仔”系列影片
1996年
王晶、文隽和刘伟强一起合作
推出了一部根据香港漫画《古惑仔》改编的电影《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票房大卖
文隽与刘伟强受到鼓舞再接再厉
一年之内拍摄出两部续集《古惑仔2猛龙过江》和《古惑仔3只手遮天》
受这三部电影的影响
香港之后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古惑仔”电影
都取得了不俗的商业票房
自1996年之后的几年时间
“古惑仔”电影一跃成为香港警匪片继80年代中后期英雄片之后的第二次高峰
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古惑仔”电影在影片的质量和影响上远不及80年代的英雄片
但是在香港电影整体上都不景气的90年代
“古惑仔”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垂死的香港电影业
[6](九十年代中后期
刘伟强
王晶和文隽打造的“古惑仔”系列影片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垂死的香港电影业)与此同时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香港警匪片中开始崭露头角
并且日后重新树立起香港警匪片新风格的一个导演不得不提
那就是杜琪峰
其实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杜琪峰便对于香港警匪片有了初步的探索
1993年
由杜琪峰和程小东联合执导的两部影片《东方三侠》和《现代豪侠传》
首次尝试将科幻片与动作警匪片等多种类型进行嫁接
并制造出一种玄幻迷离的视听效果
算是对于香港警匪片的一次具有实验性质的探索
杜琪峰真正在香港警匪片中树立自己独特风格是在1996年杜琪峰、韦家辉、游达志等人成立了银河映像之后
在银河映像成立的前几年时间里
拍摄了《一个字头的诞生》(1997)、《两个只能活一个》(1997)、《暗花》(1998)、《非常突然》(1998)等几部极具银河映像风格的作品
这些影片在电影叙事和视觉表现上都极具探索性
并且影片流露出一种强烈的宿命感
极具黑色电影风格
在艺术上对于之前的警匪片是一种超越
但是在商业票房上却很不理想
而在1999年杜琪峰拍摄的两部警匪片《枪火》和《暗战》算是其在警匪片道路上的一次成功转型
在《枪火》中
杜琪峰在处理枪战场面时创造出一种不同于吴宇森警匪片中的那种浪漫主义暴力美学
而是采用以静制动的手法
通过极具张力的静态构图营造枪战时的紧张气氛
取得了极好的美学效果
而在《暗战》中
杜琪峰将一部警匪片拍成了一个警匪斗智的猫鼠游戏
并加入了银河映象一贯的黑色幽默、宿命论等元素
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警匪片
新世纪之后
杜琪峰在警匪片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大只佬》(2003)、《PTU》(2003)、《柔道龙虎榜》(2004)、《大事件》(2004)便属于此类作品
这类影片一方面保持了银河映像中的一贯风格
又不断在电影的内容及拍摄手法上有新的尝试
在《大事件》中
杜琪峰摒弃了之前采用的“以静制动”的枪战处理手法
而是尝试运用具有写实风格的长镜头来处理枪战场面
其中一场七分钟的巷战长镜头一气呵成
体现出了杜琪峰对于枪战场面娴熟的掌控能力
[7]经过一系列影片的探索
杜琪峰已不再满足于对于类型电影的单纯结构
希望自己的电影往文化学和文学深度转变
提升电影的文化深度和内涵意义
于是杜琪峰开始专注于黑帮这一类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
从《黑社会》(2005)到《以和为贵》(2006)、《放逐》(2006)等黑社会影片
杜琪峰已经超越了对于黑帮的表层描述
进入阐释黑帮文化的深层次范畴
[8](“九七”之后
杜琪峰“银河映像”的风格标签为警匪片注入了独特的精神气质)2002年《无间道》的横空出世犹如一记重磅炸弹唤醒了整个香港电影业
影片打破了传统警匪片中警匪枪战对峙的模式
而是以心理战术营造一种没有硝烟的战争
之后便出现了大量跟风之作
但是再也没有哪部作品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很显然
一部《无间道》还不足以挽救整个低迷的香港电影业
在之后的几年
除了杜琪峰陆续推出一些警匪片之外
尽管每年都还有几部制作精良的警匪片问世
诸如《三岔口》(2006)、《门徒》(2008)、《证人》(2009)、《窃听风云》(2009)以及2012年的《寒战》
但是警匪片作为香港电影独特的一种影片类型
只能以零散的方式出现
再也不能形成一种推动行业的潮流
(2002年的《无间道》
无论是商业影响还是文化意义上
之后的警匪片都很难超越)四、结语 从20世纪50-60年代的“神探破案片”到80年代初期新艺城公司拍摄的“喜剧警匪片”;从80年代中后期成龙拍摄的“动作警匪片”和吴宇森的“英雄片”到90年代中后期的“古惑仔片”;从以杜琪峰为代表的银河映像出品的“黑帮片”再到后《无间道》的“卧底片”
香港警匪片在类型上也在不断的寻求着与其他类型之间达成融合
做着动态的调整
而香港警匪片在不同时期在类型上做出的不同调整
也正是当时对于整个时代背景、经济形势、观众心理等所作出的一种透射反映
在如今合拍片成为潮流的背景下
观众很难在大银幕上看到之前那种纯正的香港警匪片
只是希望在顺应合拍片的同时
能有更多的导演也可以坚守住香港本土的特色
坚守住警匪片这块阵地
(文章原创
未经作者允许
私自将文章用于商业用途
一经发现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 [1] 郝建.影视类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272
[2] 郝建.影视类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272
[3] 许乐.1979—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 当代电影
2006(3):114[4] 许乐.1979—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 当代电影
2006(3):114[5] 谭亚明.读解成龙电影.当代电影
2000(2):100[6] 许乐.1979—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 当代电影
2006(3):116[7] 许乐.香港有位杜琪峰.当代电影
2007(2):49-51[8] 赵卫防.从黑社会到《以和为贵》:思辨和文化的缺失.当代电影
2007(2):52曹达华Dahua Cao 成龙Jackie Chan吴宇森John Woo杜琪峰Johnny To刘伟强Wai Keung 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