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剧情/恐怖电影《魔女嘉莉》
于2013年上映
由金伯莉·皮尔斯导演
罗伯托·安古列-萨卡撒 斯蒂芬·金 编剧
影片讲述了《魔女嘉莉》讲述的是一个青春期离群少女对同班同学复仇的故事
嘉莉·怀特是一个稍显土气不太入流的女孩
却拥有意念移动物体的超能力
开始时这种能力还能拉近她和其他人的关系
但一旦失手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1976年的《魔女嘉莉》是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首部电影
至今仍是“金氏电影”中的佼佼者
1999年推出一部续集
品质不佳
2002年被翻拍电视电影
情节更为丰满
表演亦不俗
视觉效果相对简陋
此番重拍
情节上大致与原版电影重合
适合对比观看
以了解相隔近40年的好莱坞对同一题材的处理差异
新版总体上比旧版阳光
对人性的描写偏乐观
一个很显著的改动是
体育老师一角没有表现出对嘉莉的厌恶
通篇充满同情和友善
嘉莉也在大屠杀中饶她不死
旧版的嘉莉受母训束缚更深
视社交活动为毒蛇猛兽
新版明确表达了她对融入集体的向往
旧版对舞会邀约半推半就
新版则满怀欣喜的置办行头
梳妆打扮
期待满满
旧版大屠杀的动因是幻视所有人嘲笑她
于是不分敌友乱杀一气
新版的杀戮更具理智导向
重点惩罚一对恶人情侣
颇有“冤有头债有主”的意思
大屠杀视觉效果不凡
大厅左右开弓火焰四起
配上撕裂般的背景乐
有一种都市中亲历邪恶力量的临场感
之后调戏肌肉车则大秀是漫画英雄片的范儿
稍微畅想一下
火力全开的嘉莉完全够格跟刚变身的绿巨人PK几个回合
那一招“浩克裂地斩”比本尊使出的威力更大呢
回味起来
这版故事更像个青春期的荒唐玩笑
充满了青春期特有的躁动
金的原著是有明确隐喻的
少女首次体验经血标志着青春期的发端
影片从一开始就被包裹在离群少女彷徨不安的情绪中
放到15分钟
母女俩的矛盾之尖锐已接近爆发
当时的情绪直接引向高潮也够饱满
片中大部分矛盾
都是当事人一时头脑发热
做出追悔莫及的事来
尤其是那个黑心小丫头
自己也是被赶上架的鸭子
所以嘉莉非但没有滥杀无辜
弑母的正当自卫也更合理化
直到刀子插入一刻
都在表现她的内心挣扎
虽然观众此刻都恨不得这老妖婆赶快死掉
朱丽安·摩尔充满病态的演绎入木三分
使人不寒而栗
口口声声“不让女儿受到伤害”时的神态
犹如一个连环杀手在做虚伪的祷告
叫人汗毛倒竖
脊背发凉
斯蒂芬金总是善于描写这种角色
慈眉善目下潜伏着一触即发的邪恶
如《闪灵》的作家
《危情十日》的老妇
我一直觉得步入中年的摩尔适合演女巫和精神病患者
前不久在《唐璜》里看她谈恋爱
真有点吓人
仿佛随时会摆脱知性柔弱的伪装
声嘶力竭的吼叫起来
不料那幻想竟在本片得到了应验
现代影像设备和互联网为散播嘉莉丑态助纣为虐
高潮时重点表现她杀了一个拍录像的人
表明她对此类行为的憎恶
但同时
互联网也提供嘉莉探索潜能的窗口
将超能调整至随心所欲使用
成为她生活乐趣的来源
来自网络的资讯也助她意识到自己的异象与魔鬼毫无关联
偏执的母亲之所以不明缘由
固执的以曲解的基督教义自欺欺人
和她整天泡在工作不闻窗外事不无关系
所以很难说
数码时代对嘉莉来说是一个更好还是更坏的时代
只要人与人之间存在沟通的鸿沟
同情心的匮乏
只要人们仍不脱党同伐异的本能
对与众不同者报之以恐惧和嘲弄
嘉莉的故事会在任何一个时代上演
(文/方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