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英国|
法国冒险/剧情/家庭电影《雨果》
于2012年上映
由马丁·斯科塞斯导演
约翰·洛根 布莱恩·瑟兹尼克编剧
影片讲述了故事主角是一个生活在30年代法国巴黎的12岁孤儿雨果.卡柏瑞
他住在火车站的高墙内
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
藏身于大钟后方
冷眼观察来往过客
隐姓埋名
满脑子秘密
他的父亲在修理博物馆机器人的过程中离奇死去
为了找出父亲留给他的资讯
雨果也开始修理这个机器人
然而这却引出更复杂、惊人的秘密
雨果的命运就此改变
我想每个看完《雨果》的人都会清楚地看到马丁·西克塞斯对于电影的热爱
老马拍得很有情怀
以我的角度来看
就是这样一份纯粹的情感充斥在影片的每个细节里才让影片散发出古老而迷人的韵味
无论其画面还是故事
《雨果》都是近年来“合家欢”剧里最让人欲罢不能的作品
五座小金人已经肯定了雨果的技术成就
可这部电影通过技术上的成功要表达的内涵却是一个通俗的真理
即“特效为故事服务才能成就一部好电影”
这显然是被某些商业大片嗤之以鼻的
想起08年的《本杰明·巴顿奇事》投资巨大却看不到什么大场面
你便会发现一部好电影中渗透在细节里的CG总是为故事的流畅度进行默默服务
而故事的顺利推进又使这些数码产物仿佛活了一般洋溢出主创们的情感与思索
老马的《雨果》同样继承了上述优点
影片用独特的画面构筑了一个雨果·布里奇特的世界
并且这样的世界只属于雨果
仿佛透过银幕我们都在用雨果的眼睛去看那个比现实更加梦幻的巴黎——干净的车站
被白雪覆盖的房屋
流光溢彩的城市
还有那金色大钟
这样的色彩
这样的基调都让这个略伤感的故事平添了许多奇幻的美感
加上滑稽又不失浪漫的各色人物
你会不由的惊叹这才是法国人独有的优雅与浪漫
影片的视觉盛宴展现的真是这样一种高姿态的生活图景
《雨果》的故事构架其实算不得新颖
设置悬念的手法依然是似曾相识的
可让影片做到荡气回肠的还是老马浪漫到骨子里的讲述方式
他除了表达对电影的热爱之外
其次注重的便是关注孤儿雨果在探寻发条机器人的路上不断坚持的理由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理由呢?那就是反问自我存在的意义
父亲死了
收养他的人是个酒鬼
在钟楼上他与机器和发条相伴
那一扇钟面把雨果同车站里的各色人分隔开
让他同这个世界完全对立起来
表面上看雨果始终处在一个自闭的生存环境中
几乎没有机会去感受这个世界
可是故事一直在用发条机器人和那个心形钥匙孔引导雨果
这似乎就是雨果能坚持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去的意义
而乔治·梅里埃显然困惑于这样的“存在感”
因为他是大人
无法像孩童那般单纯地看世界
他怪罪于历史
是这井然有序的历史推倒了他的梦工场
当他不在沉浸于自己的理想中时
他就开始彻底质疑自己的过去了
在茫然中
孤独和绝望油然而生
从某种程度上说
雨果·布里吉特和乔治·梅里埃都是两个受伤的个体
当两个内心脆弱的人在冥冥之中被命运之神交错在一起时
影片用一种灵魂在构建中互补的方式完成了对于自我存在的阐述
肯定了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这很耐人寻味
此外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小男孩阿沙·巴特菲尔德塑造出的雨果了
犹豫的气质贴近人物的内心
孤单的身影被一再的放大
雨果被表现得相当传神
借雨果的经历把电影的发展与个人人生轨迹交织在一起
老马为我们奉上了一堂夹杂着电影史的人生哲理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