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金陵十三钗》解说文案_《金陵十三钗》:历史最边缘的跃升

时间:2023-11-04 02:00:13 上传:半世浮华丶只为你留恋 字数:2282 字

中国|

中国香港剧情/历史/战争电影《金陵十三钗》

于2011年上映

由张艺谋导演

刘恒 严歌苓编剧

影片讲述了《金陵十三钗》根据严歌苓小说改编

讲述了1937年13位秦淮河妓女在南京大屠杀中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而挺身而出

闪现人性光辉的故事

这个是关于一群历史边缘的女人塑造并成为历史的故事

关乎人

也关乎人性

无论如何

《金陵十三钗》是今年最为抢眼的一部华语电影

之前虽然深藏不露

但是打着张艺谋、克里斯蒂安贝尔、严歌苓、南京大屠杀、秦淮佳人旗号的电影

是想藏也藏不住的

以上任何一个因子都是卖点

更何况这种超强的组合

所以此片一直未上映却在影坛风声雷动

回顾张艺谋的电影历程

有个非常明确的风水岭

不论是之前的褒还是后来的贬

张艺谋还是在中国影坛叱咤风云的走过了风风雨雨的这几十年

如果按这个转型的分水岭来评价《金陵十三钗》

应该说《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转型之后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

 《金陵十三钗》仍旧走的是大时代背景下个体困境的经典老路

张艺谋是个习惯改编剧本或小说的导演

不论是血迷宫、山楂树之恋还是雷雨金陵十三钗

都是改编至经典作品

对于电影本身而言

这是个很好的噱头

这自然也是张艺谋不善编剧的体现

南京国殇的题材一直算是个比较敏感的题材

涉及此类国难家仇即可以轻易成就一部电影

也可以轻易毁了一部电影

民族的感情的禁区由不得一次又一次的蛮横闯入

所以没有底气的导演一般是不敢踏足这个题材

而张艺谋这次确实是做好了准备

严歌苓的小说打底

贝尔坐镇

加上张艺谋一贯的善用人和其深厚的摄影功力

这部片子算是做足了功夫

但更为让人欣慰的是张艺谋在这部片子中的优良表现:处理故事时没有刻意用力

每一笔一画都工整细致

不越过底线

既没有刻意煽动民族情绪

也没有对故事结局大肆泼墨

一切刚刚好

全片工整流畅

留白收尾

提供的是开放式的结局

姜还是老的辣

剧情之中最大的噱头应该是那十四位沦入风尘的秦淮佳人

其中最动人的玉墨是这十四个风尘女子的主角

从一开始玉墨便在这群风尘女子中表现的卓尔不群

而片子的另外一个主角书娟也一开始便把她的注意力投射在玉墨身上

玉墨这个角色对于整部片子而言是轴心

贝尔饰演的假神父一角辅助性比较强

当剧情基本稳定

角色悉数登场之后

影片形成了四个冲突阵

风尘女子、女学生、假神父

最后是日军

而影片中出现的国军只不过是负责故事的铺展、承接与转折的辅助势力

把故事搬在充满神性光辉的教堂里

使得影片本身沾染上了一些普世意味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

贝尔的转变可以归结于此

但是风尘女子们的最后献身骨子里的东西还是中国的

这些历史最边缘的女人

造就组成了中国人的历史

正历史恶名?民族主义?群体性压力?母性光辉?或许都有

但我所看到的最里层的人文内核是中国人的仅存的那么点气节和人文关怀

正如神父所说

这群女子是最敢爱敢恨的人

她们的身体或许是肮脏的

但是她们最深层次的精神是圣洁的

由不得任何人糟践!最后临别的一曲秦淮景

温柔婉转

绕梁三日

却令人肝肠寸断

垂泣无言

我们在这群最柔弱的女子身上看到了我们民族的脊梁

看到了我们中国人身上的最深刻的高贵人性

百年磨难

没有让中国人丧失自己的精神与气节

最后的破镜何尝不暗示着玉碎

飞溅的碎片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光辉

这一刻

便是她们人生之中最美丽动人的时刻

这是个死的结局

却是个生的希望

批评家以情色爱国主义之名嗤之以鼻

而美式学院派似乎一直标榜好电影的寓教于乐功能

对于《金陵十三钗》的批评或者赞美都是棘手的

但跳出这些

我们看到的是一部优良的国产电影

不论其影片文化对社会面貌潜在的影响

或者是商业上的运作

至少在南京大屠杀74年之际以它自己的方式祭奠了那段历史

并且歌颂了国人人性之光辉

在这个道德逐渐灰暗

世风日下的社会转型期

我们需要这些

历史不是教我们去仇恨

而是去反思

《十三钗》并没有去煽动民族主义

只是在历史的基石之上讲了一段关于人的故事

至于背后优秀的商业运作

除了研究电影市场的人

我们不必过于关注

在这个商业化的社会之下

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

一部电影赚钱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

而对于电影纯文本过于苛刻的人

可以有另外的选择

当然关于一切关于电影的批评是非常有人文意义的

国难家仇一直是我国电影题材中的奇特存在

它用它的伟大“神力”包庇了无数电影

而这种神力叫做民族主义

或者换另一种角度叫道德至高点

在这种神力的撑腰之下

被包庇的电影可以轻而易举的攻破观众的泪点或者是燃起群体性的民族主义大火

发电影的国难财一直为部分人不耻

但是不可争辩的是:观众们有这种被“绑架”的需求

当然这是一部分批评家的说辞

到底该不该碰

到底该不该赚钱

到底该不该加入主观视角

这三点是长期的争论矛头

国内的关于此争论的声音很多

但是国外在这类题材的讨论似乎是更注重电影所表达人文或者是历史内核

比如经典的《辛德勒名单》《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或者是《钢琴师》

似乎没有太多人关注这部电影到底赚了多少钱或者是该不该拍

一方面可能是这些片是不容置疑的优秀作品

所以人们把目光放在电影本身上

另外一方面

我看到是那些曾经的受伤民族面对伤疤的自信和从容

而我们却做不到那么从容

这或许源于我们民族可以追溯到一个半世纪前以来的民族自卑

此片对于一些价值观西化或者是“妥协好莱坞”都很有目的性

现今的张艺谋非常渴求一些国际的肯定

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是不能满足张艺谋的

而此次《十三钗》的创作毫无疑问对所谓的“国际标准”低了头

不论是贝尔还是里面的价值观

张艺谋除了在摄影上的造诣深厚

在选人上也是眼光犀利

不论是倪妮、张歆怡、贝尔还是那一干沦为尸体的明星配角

都大大的为电影加了分

特别是倪妮对玉墨深入骨髓的塑造

举手投足间流露从容自然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颈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娥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把严歌苓的玉墨塑造的完美无瑕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是成功的

压抑亦或是光鲜

残酷亦或是美丽

(秦淮景)

半世浮华丶只为你留恋

文章

2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