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女间谍》解说文案_女间谍:另一种声音的正确用法

时间:2023-11-28 22:00:19 上传:愿你安好 字数:2487 字

美国动作/喜剧/犯罪电影《女间谍》

于2015年上映

由保罗·费格导演

保罗·费格编剧

影片讲述了一向行事低调、在中情局担任分析师的苏珊

长久以来都待在总部的地下室担任内勤工作

协助她的伙伴执行危险的机密任务

裘德·洛在一次行动中因为不明原因消失无踪

也连带波及另一位顶尖中情局探员的安危

为了找出搭档的下落

并且拯救这个岌岌可危的世界

她自愿卧底

混进史上最危险的军火商

企图查出真相

然在英勇救难的惊险过程中

却引发一连串令人拍案叫绝的连环笑弹

梅丽莎麦卡西的成功

或许并不是个偶然事件

早在凭藉2011年的大热电影《伴娘》一战成名

并且杀入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角逐之前

梅丽莎麦卡西就已经在2010年开播至今的情景喜剧《迈克和茉莉》中担纲主演该剧的标题人物了

随着时尚圈和影视圈总算开始意识到

不切实际且备受舆论指责的俊男美女造梦流水线

已经开始露出了衰煺的苗头之时

以《伴娘》为代表的反传统女性电影

也开始在自己的目标圈子裡攻城拔寨

然而令人沮丧的是

似乎除了保罗费格以外

并没有人真正清楚

如何才是真正的反传统女性电影

2013年的《辣手警花》观感就十分愉悦

而今年模式几乎完全相同的《热力追踪》

纵使威瑟斯彭再怎么摇旗吶喊girl's power

照样flop地六亲不认

《伴娘》女主角克里斯汀维格的银幕形象尚未成型便已经自己框在了女精神病的範畴里;而同样是从SNL里走出来的喜剧演员

蒂娜菲和艾米波勒的一系列作品如《代孕妈妈》、《约会之夜》

和早年间的小鸡电影实则并无不同

无非是主角从装疯卖傻的年轻靓丽大波少女

换成了装疯卖傻的风韵犹存大波熟女

路线雷同的还有轻熟派的萝丝拜恩

胸大无脑的形象特色只有更加薄弱

传统的女性电影总是摆脱不了如下的标籤:主要角色都是光鲜亮丽的大花瓶;不是大花瓶的女性角色永远是配角而且等待着光鲜亮丽的花瓶主角用“深厚友谊”去拯救出来

而半数以上在影片结束时候会蜕变为光鲜亮丽的大花瓶;女性永远为家长裡短和男人撕逼;男人不是故作无辜就是渣男一个

同样永远面容姣好八块腹肌;而不是面容姣好八块腹肌的男人

不是小眼镜就是大胖子

或者是两者结合

而且永远是配角

最重要的是

光鲜亮丽的主角团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永远轰轰烈烈引人注目

而配角团永远守得云开也不见月明

而针对这一点展开的讨论

也是目前最重要也最滑稽的流行风潮:嘴裡说着给普通人赋予同等地位和话语权

而说着这些话的

往往又是光鲜亮丽的主角团

没错我想说的又一个反面典型

就是石头姐的《绯闻计划》

而当我们再将这个问题放到最热门的女权话题上

似乎就更为明显了:女权到底是谁的女权?难道是光鲜亮丽的女人才能有的权利吗?所谓的girl's power

只有圣母朱莉和寡姐约翰逊那样

永远摆脱不了性符号和色气的人才算是代表人物吗?难道片面追求外表光鲜亮丽的女性审美

不也是男权社会的标誌之一吗?这明显又入了另一个大坑

而严格来说

《女间谍》甚至并不是女权主义电影

只要是女性主角的电影就是女权电影

本身就是一种强行贴标籤的做法

一句话

还是要看作用

在《疯狂麦克斯:狂暴之路》里

超模团固然光鲜亮丽

却并没有起到生殖力象征以外的任何作用

而一帮角色和作用更为突出的逍遥骑士们

个个都不是花容月貌

然而却足够强力

也足够铭记

还原角色以人性而不是标籤化

才能体现真正的普适价值

而梅丽莎麦卡西在非保罗费格电影中

也以惊人的速度流俗了

无论是《身份窃贼》还是《谭米》

包括编剧导演

甚至梅丽莎本人在内

都没有意识到她自身的角色魅力究竟是什么

是一个总是有意无意惹人生厌的white trash吗?显然不是

但又干嘛总是在角色塑造上

总是强调这一点呢?银幕弱势群体的自我证明和价值实现

或许这才是梅丽莎作为一个演员

她所扮演的角色应有的核心体现

而仅仅强调弱势群体

显然不仅刻意和烦人

而且可恶

《伴娘》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克里斯汀维格从头到尾都在不停接受打击

遭遇各种突发状况

但电影在意识层面

始终是在通过角色告诉观众一个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时代经典

这也是梅丽莎的其他电影中缺少的意识输出

单纯而又无止境的插科打诨装疯卖傻

配合上原本就并不美型的外貌特征

简直就是灾难

给普通人一片实现自我的天空

而不是让普通人在光鲜亮丽的对比之下显得滑稽不堪

这才是最重要的

《女间谍》显然做到了

这也是

为什么《女间谍》不是恶搞电影的真正原因吧

与其说是梅丽莎在扮演女间谍

不如说是女间谍在扮演梅丽莎

仔细来看的话

《女间谍》的本质

实际上是一部间谍片

同类型的例子并不是没有

但完全一个调性的

当属《煳涂侦探》无疑

我宁可把《女间谍》定义为女版《煳涂侦探》

也不愿意说

这是女权电影

因为这才更接近这部电影的本质:普普通通看似不可能成功的人

即使闹出不少笑话

也能很好地做到

“只有”大波妹子和肌肉汉子们才能做到的事情

反传统莫如是

所以我们才看到

贴了假髮的秃裘和龟脖领子斯坦达

一个捡起多年未尽的男花瓶事业

一个破天荒地除了扮酷

也能各种平地摔

到了最后拯救世界的

不是两个女人

而是两个普通人

结构紧实的喜剧电影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但《女间谍》非但不是段子合集

反而让性格各异的众多角色众心捧月一样

围绕在核心角色和剧情周围

有着相当的发挥空间

也的确利用好了这种发挥空间

而在这个过程中

保罗费格基本还是遵循着非常类型化的电影模式的:女性之间一定要有友谊的发展

一定有个奇葩的人感应到了奇葩的主角的魅力

而巨大阴谋一定要有搅浑水的……但最有趣的地方

也还是落在了对传统电影模式的反讽上

梅丽莎的几个间谍身份和间谍设备就是最好的例子:前者是对胖胖女演员的角色定型的最好戏嚯

不是cat lady就是养了几个娃娃的中年妇女;后者则走到了对间谍设备的所谓“伪装”的另一个极端——普通到了disgusting的日常用品

然而

对于梅丽莎来说

《女间谍》的成功

对她本人恐怕并不是什么好信号

如果一个女演员只有配合特定导演才能找到路数和方向的话

这对捆绑效应的两方来说

绝对不是个好兆头

梅丽莎的愤怒+脏话+肢体暴力总有一天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位置

而在此之前

还是先不要急于在同类型的角色中打转转

而更应该避免产生捆绑效应

最理想的

可能是像凯文哈特在《佐州自救兄弟》爆红之后那样

通过《狱前教育》、《定制伴郎》、《业内前五》及未来的《中央情报局》等一系列作品中的多样化表达

慢慢通过自我寻找来确定本身的核心价值

愿你安好

文章

5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