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作/冒险/科幻电影《绿灯侠》
于2011年上映
由马丁·坎贝尔导演
格里格·伯兰蒂 迈克尔·戈登伯格 编剧
影片讲述了在巨大神秘的宇宙中
一种虽小但力量强大的能源已经存在了数个世纪
一个被称作“绿灯军团”的队伍维护着和平与公正
每位成员都配备了一枚具有神奇力量的戒指
然而
当一名叫做Parallax的大反派闯入之后
威胁着宇宙的平衡
“绿灯军团”以及地球的命运就掌握在一位新成员的手中
他就是第一个被召唤成“绿灯侠”的人类哈尔·乔丹
哈尔本是一名颇有天赋却相当狂妄的试飞员
但是绿灯军团对人类并不是特别信任
人类此前从未戴上那枚具有无穷力量的戒指
但是
哈尔的果断与意志力证明了他具有绿灯军团成员们所没有的品质
那就是“人性”
在同伴们和青梅竹马的朋友卡洛儿·菲丽丝的鼓励下
只要哈尔能够迅速掌握新的力量
并克服他的缺点
他将证明自己不但能击败Parallax
还将成为史上最伟大的绿灯侠
从《美国队长》开始
好莱坞的漫画英雄电影就陷入了味同嚼蜡的剧情铺陈中
《绿灯侠》在这方面可谓是变本加厉
其实电影中的内容早在两年前就以动画片的形式登录过大银幕
拍成真人电影
无非是换汤不换药罢了——一个男青年无意间获得了来自宇宙中的超能力
随后便披荆斩棘
遨游太空
在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当然不会有血腥镜头展现)的搏斗之后
该青年爱情和事业双丰收
一手抱美人
一手捍卫宇宙和平……跟《美国队长》一样
吸着二战硝烟成长起来的绿灯侠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好莱坞的铜臭味和美国的霸权意识
一群所谓的“守卫者”将整个宇宙划分为3600个扇区
然后每个扇区都由其指定的“绿灯侠”来守卫
这剧情设定活脱脱就是霸权主义“世界警察”心态的直观写照
当然
在斯时的反法西斯大潮中
美国实际上承担了“盟主”的工作
有这样的漫画作品出现
倒也不稀奇
但是
把这样的心态放在后冷战的格局里
难免会让观众的观影心态格格不入
而且
随着时间的流逝
片中人物的造型实在也有些落伍:眼睛上涂着莫名其妙的绿色晒伤妆也就罢了
那个戴着绿色戒指还拎着煤油灯式的能量补充灯的桥段实在是逊毙了
最后打Boss的处理也有些潦草
说是行星级的怪兽
搞到最后只把一家工厂毁掉就算完事
实在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绿灯侠》是一部失败的电影
事实上
原作漫画能风行七十年
本就说明了“绿灯侠”形象的成功
变身英雄嘛
模式化本来就很强
说破天去也就那俩桥段
至少《绿灯侠》没有出错
而且
时下的好莱坞已经越来越成为庞大的娱乐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而已
即使单纯从商业上看
仅仅是票房或者一部电影的营收
也不是好莱坞钱袋的全部
《绿灯侠》的推出
甚至可以看成是一个豪华版系列病毒视频的一部分——当迪士尼的《复仇者联盟》已经在冲撞中国电影市场的大门时
心痒痒的华纳高层势必会加快《正义者联盟》的孕育步伐
从这个意义上讲
《绿灯侠》无非是在为未来的《正义者联盟》做预热罢了
这个视频炒热了
将来还会再接再厉推几个
直到《正义者联盟》的粉墨登场
《绿灯侠》的故事确实很简单
满足的就是大男孩的心理
在这个故事中
我们看到了一个子承父业的美式英雄的典型成长过程——从男孩到男人
在电影中
《绿灯侠》主角哈尔·乔丹就这样完成了自己的性格成长
电影简单
所以充满幼稚的青春冲动
而这几乎也是所有漫画英雄的特点
看漫画
特别是看超级英雄漫画的读者
如果不是未成年人
那想必就是在内心中藏有几分童稚
时时会冒出些孩子气的“kidult”
不过有时候
常常是这样的“kidult”
由于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神秘感
反而能做出某些成就
从而——他们常常是无意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行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了
这位内地美剧迷耳熟能详的宅男极客
最崇拜的超级英雄就是绿灯侠
在生活的许多方面
“谢耳朵”都是幼稚、迷糊的
但他的单纯、善良以及对科学知识的信仰
已经让无数粉丝为之倾倒
也许
这正是《绿灯侠》的魅力
一个小小的愿望——拯救世界和平
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展现在了大银幕上
在这个简单的银幕故事里
饱蘸着美式的蓬勃生命力
一飞冲天、遨游天地间的哈尔
也代表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无尽(也可以说是贪婪)的征服欲念;而当哈尔与一个肆虐星际的怪兽搏斗时
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
也正是某种美国精神的写照
百余年前
梁任公在《少年中国说》里言及:“老年人常思既往
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
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
故生希望心
”《绿灯侠》就是“思将来”的
幼稚怕什么
人家留的是“希望心”
电影本来就是造梦机器
若拍出来都是死气沉沉、苦大仇深的样子
那还拍电影做甚?刊载于《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10月31日第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