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剧情/爱情电影《一生一世》
于2014年上映
由邹佡导演
邹佡编剧
影片讲述了1972年到2001年
安然和赵永远的爱情跨越了世纪
从两小无猜到情窦初开
当赵永远再次见到安然时
两人封存多年的友谊迅速转化成爱情
时光流转裹挟着他们闯入了新的世界
从北京到纽约
从凌乱纠葛到难舍难分
他们发现最难割舍的依然对彼此的情感……
又是一部通过控诉出国热来迎合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大背景下国民日益高涨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电影
中国是片充满机会的土地
这个全世界都能感觉得到
根本没有必要通过给别国
特别是美国
挑刺的方式来证明这个事实
我看到有人说这电影像《甜蜜蜜》
感觉陈可辛要是听到这话得哭晕在厕所
《甜蜜蜜》确实表现了华人在美国生活的艰辛
但其中的美国只是当做一个“异乡”的意象来使用
跟前半段的香港一样
从中感受不到导演对于这两个单纯的意象有什么恶意
顶多是有点无奈
《甜蜜蜜》并不针对美国
也不针对香港
它表现的是能引起所有人共鸣的那种客居他乡的愁绪
而这部《一生一世》
则基本上是把美国当成一个靶子来使用的
从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看
仿佛一切问题都是因为主人公来了美国
但是仔细想想
其实都是因为两个主人公性格有问题外加倒霉催的
既然已经屌丝逆袭了
当年坐牢的事还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既然在美国过得不~开心
为什么不去第二座城市
回中国找个魅力之都?本片导演跟陈可辛一样
也有过在美国生活的经历
因此貌似应该比我们大多数对美国这个问题有更多发言权
可是她真敢在胸前划着十字说拍这电影就是反映了美国给她的真实印象而不是出于媚俗的目的
去迎合大众鄙视美国获得意淫的快感?我生平最反感那些对外国一知半解却还时刻做好扑过去跪舔准备的洋奴
因此《中国合伙人》这种中国土豪拿钱砸死美国人的故事最对我的胃口
可是即便是想迎合像我一样常年以来在党国教育下被严重洗脑的屌丝观众
最起码也该做的走心一点
像这部电影就是马屁拍到了马蛋子上
让人只觉得蛋疼想踹它两脚
总的来说
这部电影实在是连作为衡量《甜蜜蜜》和《中国合伙人》之间差距的计量单位的资格都没有
影片一上来的第一个字幕“2001年
纽约”
然后后面的然后就都不需要了
2001年发生在纽约的事还能有什么?再往下看
时间倒回到1976年了
所以2001年不是作为故事的起点而是终点
那么一切就更不难猜了
《阿甘正传》向大家展示了历史事件的正确玩法
这方面国内做的比较好的就是我上面提的陈可辛
只不过国内要拍一般都选19[哔]9和1999这些国人印象比较深刻的年份
2001年相对冷门一些
因为那件事虽然震惊世界
但毕竟离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远
看的时候觉得会不会狗血到正好一个人在飞机上一个人在大楼上?再一想才意识到飞机上不能打电话这个事实
我这个狗血狗血最狗血的设定没能实现真是可惜
这电影的女主角的名字还会让人联想到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另一件事
我觉得男主角的名字如果叫安达信
两个人会更般配一些
也许就是因为名字起得不好
所以两个主角显得完全不来电
谢霆锋这次应该纯粹是抱着安静的当个美男子的心态来演的这部电影
要不是看他还有几分姿色
估计所有女人都得被他那副不咸不淡的表情搞得性冷淡了
不过他在片中的这种表现也是角色的职业需求
要做个不易被人察觉的跟踪狂是需要有这样的素质的
也正是为了方便男主角跟踪狂事业的全面开展
电影自车祸部分之后就基本上没有台词了
全面开启PPT模式
中间还插播了香港回归、戴妃遇难这些历史事件
导演可以说是为了把这电影凑到正常电影的平均时长而技能全开了
戴安娜王妃的事
虽然是个让人遗憾的悲剧事件
但是真的至于让一个在美国连像样工作都找不到的一代移民哭成那个熊样?男女主角的爱情大体上刻画的是比较失败而缺乏说服的
但也并非全无亮点
整个影片中让我觉得最真实也最有感染力的一句台词
是在纽约街道上赵永远的那句“我习惯了
”我一点都不怀疑安然会仅仅因为这一句话就忘掉之前那些矛盾而瞬间重新投入他的怀抱
也因为这四个字
我愿意给这电影加上一颗星
影片中扮演安然母亲这一角色的是曾在电影《非诚勿扰》中有过精彩表现的女演员车晓
我觉得如果这电影要拍个以安然父母为主角的前传的话
片名可以考虑叫《一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