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法国|
保加利亚动作/冒险/惊悚电影《敢死队3》
于2014年上映
由派特里克·休斯导演
卡特琳·贝内迪特 达夫·卡拉汉姆 编剧
影片讲述了在此次第三部的故事中
巴尼与克里斯马斯领衔的敢死队将正面迎战昔日战友、如今的军火枭雄康拉德·斯通班克斯
斯通班克斯曾侥幸死里逃生过一次
现在他对敢死队下达了绝杀令
巴尼则另有一番打算:为迎战强敌
巴尼决定给敢死队注入新鲜血液
招募了更快更强的高科技战斗新生
搭配长枪硬炮的硬汉前辈
展开一番大决战
我们为什么要看怀旧电影
与其说是追逐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
倒不如说是需要安全感
这是个令人倍感焦虑的时代
互联网和IT技术以空前的规模渗透入我们的生活
我们每天都捧着智能手机点个不停
但对里头的原理
却连万分之一都不了解
《源代码》
《超验骇客》里神乎其神的技术
竟然可以掌控我们的感官
凌驾于神圣的人性之上
让我们叹为观止
也令我们心头不安
高科技越神奇
我们就感觉自己越被时代抛离
这是数字时代的孤独感
而怀旧
就是对抗孤独的武器
《敢死队》系列完美地完成了这个使命
它让我们看到
传统的长枪大炮、飞机坦克、甚至拳脚功夫
在这个时代一样有着用武之地
那些电子科技兴起之前、以口径和重量来丈量杀伤力的武器
让我们心头充实
感觉一切尽在掌握
然而史泰龙并不满足于前两集的成就
确切来说
他不满足于仅仅提供怀旧
《敢死队3》瞄准了更年轻的观众群
经过对一些暴力场景的修改
获得了PG-13的分级
这样不满13岁的观众就可以在家长指导下进场观看——这群小毛孩子可没什么旧可怀的
而且他们成长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年代
不会对数字大潮有失控的恐惧
对于一心消费80年代情怀的粉丝来说
此举标志着该系列奠定的审美轰然崩塌
他们对史泰龙的媚俗表示失望
尤其是前两集也曾宣布要做成PG-13
但最后都守住了底线
试想
没有R级的庇护
怎能痛快淋漓地表现拳拳到肉、子弹爆头、断肢横飞
恐怕连粗口都要被剔除干净了
硬汉们的草莽魅力必然大打折扣
此外
跟一群嘴上无毛的小崽子一起坐在影院欣赏这部情怀之作
也不啻为一种极大的冒犯
令人欣慰的是
《敢死队3》尽可能逼近了PG-13的尺度底线
看起来跟标准R级片差别并不大
毕竟如今的分级标准越来越松动
用更大的火球来掩盖血迹斑斑的尸体
就比以前管用的多
MPAA一向对于性比暴力更敏感
常常放着一堆拳打脚踢不管
去追究一个亲热镜头是不是过长
所以对于分级这码事的争议
渐渐也就云淡风轻了
影迷们真正恼怒的是
史泰龙许下了很多承诺
比如用闪回交代30年前的恩怨
比如新老两代成员的技能较量
在正片中这些一样都没见到
这比分级神马的更透支信用
欺骗消费者
不过相比前两集
《敢死队3》也的确端出了些新的东西
新的发展分别体现在横纵两个方向
横向
更多地呈现出整个雇佣兵行业的生态
这是个供需平衡的大职场
有人招募
有人求职
掮客负责联络双方
从本集看出
敢死队的报酬应该不菲
而且在圈子里的知名度颇高
有中年人假扮小年轻投递简历
也有失意格斗手经不住成为一员的诱惑
我们也注意到
敢死队越来越像一支间谍小组
秘密接头
任务指令
情报文件
以异国他乡的安全屋为基地
行动之前要踩点
用伪装和转移注意来探明火力
电子技术大行其道
黑掉监控和安全门是行动必备
阻止炸弹也靠技术流
还借用了《碟中谍3》的一条情节线:团队配合劫走大反派
反派半途大放厥词
主角发飙要杀他
车队在大桥遇袭
反派被救回……两者如出一辙
当然
一部《敢死队》是不会有太多智力和悬念成分的
时髦的把戏都是做做样子
满足对间谍行业最粗浅的想象
我们不必把它当成另一部《谍影重重》
因为终场大战肯定是开足了火力泵取肾上腺素
让脑细胞彻底放松
对高科技的想象一贯的简单粗暴
理工精英老吐槽黑客电影太夸张
看了《敢死队3》估计能把脖子气歪
队员们越来越像倒像庙堂的公务员
只不过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
按好莱坞的惯例
一个小警察都敢顶撞上司
老顽固们当然也对官僚体制不屑一顾
最后还靠老上司前来搭救
这取材自80年代警匪片的套路
把整个系列的怀旧思路从“一人军队式动作片”跳出来
扩大到70、80后更广泛的集体回忆中
纵向发展的缘起略有意外
在这个“硬汉绝不服老”为主题的系列
史泰龙竟遭受了一波“老年危机”
一通牢骚
就把老哥几个劝回家呆着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帮80后新势力
即使招募新人
还是有底线的
极客呆子绝不在考虑范围
留着长发、脸孔白皙、身材瘦削、说话神神叨叨的宅男
在《007》里还有点魅力
在这里就只能沦为娘炮了
叫人要为他洗澡时的命运担心
影片妄想开个玩笑
先冒出来一个操作电脑的书呆子
这可骗不了我们
能被史泰龙相中的
不是运动健将就是铁娘子
与此同时
战斗形态也向精英化悄然演进
有一场重头戏是渗透和绑架
期间不能弄出动静
你若习惯了80年代那些佛挡杀佛的战法
哪能习惯这么精密有序的操作
向新时代妥协之余
史泰龙仍不忘嘲笑年轻人
还记得上一集
团队唯一的年轻人不但被安排在远程打狙
而且没多久就光荣捐躯
这集费尽心思选出的一队精英
也是首战全被俘虏
还需一群老头子来解救
要说影片的主题思想
已经很明确了:世界终将是你们的
但目前还是我们老人家的
新老传承一定会发生
只是还不到时候
本集最大的作用
是令两代人的水火不容
消融在并肩对敌的默契中
为薪火相传打下基础
既然有培养接班人、退出江湖的意图
史泰龙的高光表演也相应收敛
想想前两集他是怎么费尽心思提升自己的存在感
每一场战斗过后我们都记得他的嘶吼和快枪
而在《敢死队3》
要是没有终场与梅尔·吉布森的单挑
他的表现将完全被淹没在精彩的群斗中
即使那单挑也是差强人意
在访谈中
史泰龙称之为“史诗级”的较量
看来我们又被骗了
两人的对打比上集KO尚格云顿更短促
吉布森的扫堂腿也不如老尚的回旋踢来的带劲
史泰龙本可以选一个杰森斯·坦森那样的搏击手
但后者漂亮的招式和他那朴实无华的拳击打法不好匹配
只能选吉布森这样的粗大汉
如此一来
招式单一
打久一点就令人不耐
速战速决反成了上上之选
只是我们仍不够过瘾
作为大反派的梅尔·吉布森
秀身手的机会不多
演技出类拔萃
他饰演的军火商兼具粗糙和优雅的两面性
既能弹无虚发、拳头说话
也能西装革履、赏析高雅艺术
你也许注意到
其他主角的台词多半短平快
倾向于调侃和缅怀的段子式
只有梅尔有长段正儿八经的独白
旁征博引、趾高气扬地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顺便将小年轻们教育一番
给出一种错觉
他一个人的台词比所有人加起来还要多
关键是
在这么一部五分钟看不到枪或肌肉的就让人觉得不对劲的电影里
他的长篇大论居然一点也闷
口才真不是盖的
此君能动粗又懂忽悠
要不是身处邪恶阵营
是比史泰龙更能笼络人心的团队领袖
他最大的缺点是太“仁慈”
爱玩那套猫戏老鼠的游戏
直到把自己玩得满身弹孔
所有新成员中
最丧节操的是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拉丁老帅哥上蹿下跳
手舞足蹈
54岁的人心理年龄貌似还不到24岁
起初冒充小伙子投简历
面试阶段被史泰龙断然拒绝
这场戏除了喜感满满
还给史泰龙灌了一碗心灵鸡汤:同样是老当益壮
史泰龙是壮志未酬身不死
活到老打到老
而班德拉斯的境界更高
不能体能充沛
连心态也纯粹是少壮派
这便为整个系列提出了全新的意义:坚持以老迈之躯硬抗
总有一天会厌倦
保持年轻态
永远处在活力巅峰
才能真正永不老去
作为新成员中的老一辈
班德拉斯摸爬滚打丝毫不亚于那几个80后
终极战役中身手之矫健、体力之充沛均令人咂舌
开开枪、调调情
像个大男孩一样玩得很开心
我们很乐意见到“佐罗”不老
且情圣魅力依旧
有人觉得结尾酒吧那场戏拖沓多余
我倒有不同的意见
花几分钟时间
来展示老一辈与年轻人打成了一片
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年轻态”
是必要的
这是他们突破老年危机
可以继续战斗下去的信号
同时
我希望《敢死队》可以一直拍下去
因为我喜欢看拳头大的弹孔
吞噬汽车的爆炸
被撕成碎片的钢板
重型武器大展览
我崇拜那些头发乱蓬蓬、脸上脏兮兮的男人们(还有女人)
他们枪里的子弹永远不会耗尽
多猛的爆炸都只能擦破点皮
身躯能撞烂墙壁
所经之处留下的尸体多到来不及数
他们是这个枪炮江湖中的传奇豪侠
他们不会老
他们不会死
谁都知道这很扯淡
但从小到大
我对他们的景仰从未改变
更乐意将这份景仰延续到老
(文/方聿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