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剧情/运动电影《许海峰的枪》
于2012年上映
由王放放导演
王兴东编剧
影片讲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
许海峰作为运动员代表第一个擎着火炬跑进鸟巢赛场
这位曾经的安徽省和县供销社社员
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在1984年为中国夺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
本片讲述的正是他的故事
时间回溯到1979年
当时还是下乡知青的许海峰
拿着一支业余气枪参加了安徽省第四届运动会并赢得了气步枪组冠军
但由于年龄超过国家规定
省射击队并没有录取他
经历放弃并重拾信心后的许海峰决定改换手枪射击
继续为梦想拼搏
三年后
已经在和县供销社上班的许海峰
第二次参加了安徽省运动会的射击比赛
并再次赢得冠军
但最终还是因为年龄过大没有拿到省队录取通知
然而更不幸的是许海峰在工作中
为保卫国家财产
致伤双眼
险些失明
不料这时
吴全清教练却带来了省队的借调通知
去还是不去
许海峰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中
最终父亲站了出来
鼓励许海峰追寻自己的梦想
进入省队后
起初许海峰的成绩徘徊不前
幸得欧阳迪教练细心教导
并找到了令许海峰分心的原因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了集中精力射击
许海峰忍痛和女友马静分手
从此
许海峰的成绩稳步提高
取得了全国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获得了代表中国参加1984年奥运会手枪慢射项目的资格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
许海峰的状态一直很好
成绩位列第一
在比赛还剩下最后三枪的时候
突然他的眼疾旧伤复发
不得不下场休息
此时的许海峰坐在休息室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他的面前不仅仅是个人的成绩
还有领队、教练的期望
家人和朋友的嘱托
他的面前还有国家的荣誉
而这一切都需要最后的三枪来给出答案
这电影根本就不会在院线做商业放映
所以大部分观众根本看不到
我也是参加北京电影节活动看到的
这片名就不招人待见
但看完以后
发现这片比大部分粗制滥造的主旋律强不少
编剧王兴东和导演王放放是父子搭档
王老编剧有丰富的主旋律作品编剧经验
王导则是70末的新锐导演
后来看到现场有不少女生尖叫
原来主演叫李东学
但我不认识他
叫就叫吧
也挺热闹的
前两年有部主旋律电影《钱学森》
主演是陈坤
见面会现场也有人叫
原理相同吧
为啥叫这片名呢?导演说
许海峰和他都想改
但改不了
不说也罢
故事其实大家都大概知道
就是讲许海峰打枪的故事
用胶片拍摄
画面质感不错
音乐、剪辑也是认真做过的
但这年头
一提主旋律就是“烂片”的同义词
价值观不认可
你拍出花来
也没人看
对此
导演心知肚明
剧组也没有“非分之想”
压根就不做商业放映
由此可见一斑
导演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那是个神奇的专业
后来听他聊天
一说到铊中毒和复旦投毒的事件
导演比聊电影还兴奋
理科生确实有拍电影的优势
他们逻辑缜密
一般不会把自己绕晕
即使拍主旋律
导演也很清楚自己的目的——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
主旋律很可能会成为年轻导演练手之地
反正没什么票房压力
索性放开了拍
搞点实验和艺术套路
也不错
所以
《许海峰的枪》是一部“动机不纯”的电影
里面有不少导演艺术实验的想法
譬如教练教许海峰打枪
一间仓库式的大房子——现在流行叫“loft”——挂满了练习后的靶纸
微风吹过
非常得瑟……剧情上也夹杂了不少私货
譬如许海峰的知青身份——三个男人共同在乡下的知青点生活
然后一个个考大学、入伍参军离去
只留下许海峰一个人;还有文革时老教练被弟子批斗的情节
画面里出现了一个类似“喷气式”的经典镜头
可惜年轻观众大都不熟悉;就连许海峰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举行记者招待会
导演还特意让记者提及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团集体抵制的情况
可见想法不少
主旋律这个提法
现在官方可能不大强调了
坏名声
北大化学系的年轻导演则巧妙的往里面加了重口味的“铊”
看似为蛮横的宣传目的服务
实际上关于个人与体制的斗争
依然隐藏在电影的文本脉络背后
阿尔都塞说读马克思要采取“症候阅读法”
从文本字里行间中“读”出背后的意思;对于《许海峰的枪》这样宣传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电影
看来也得有点“症候阅读法”的意思
看似一汪清澈的纯净水
里头可能也加了不少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