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黄金时代》解说文案_《黄金时代》- 没人爱萧红

时间:2024-01-15 11:59:59 上传:指尖上跳跃的阳光 字数:2015 字

中国|

中国香港传记/剧情/爱情电影《黄金时代》

于2014年上映

由许鞍华导演

李樯编剧

影片讲述了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

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

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

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

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

有人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萧红

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

一路流亡

从北方到南方

从哈尔滨到香港

一边躲避战乱

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

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

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在媒体场后

有观众问饰演萧军和端木的冯绍峰和朱亚文

在现实中是否会喜欢萧红这样的女子

无一例外的是

2者都选择了“不会”

一个说是太累

一个是对方对自己太狠

间或也会伤到他人

尤其是关心她的人

当然

他们也反问了问这话的观众

观众说不会

是啊

谁会喜欢这样的一个女人?碎片化的萧红想起这三个小时的电影

萧红给我的记忆是碎片化的

但是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她那么的独立

所有的选择和行为非常的“不可控制”

也许是因为剧本是根据萧红本身所有文学作品中抽离出来的碎片生活记录

所有在电影里汤唯饰演的萧红本身的很多选择都是我们很难猜到的

投奔汪恩甲

和萧军上床

借洪水逃离哈尔滨

将唯一的票给端木

送走(杀死)自己的孩子

这些她的选择

对那些不曾细读过萧红一行半页的人来说

需要自行脑补其间的“理由”

也许是生活

也许是追求安定的写作环境

这些都是电影中没有给出直观的回答的

因为整部剧就是萧红的作品的记录

而且许鞍华很故意的将生活转换成她的作品

如同直观的文字

电影里萧红小的时候和后来的经历

都是出自她的《呼兰河传》;和萧军的复杂关系和哈尔滨的换了回忆都是来自《商市街》

主创们本身没有加以评价

所以

萧红给我们的印象是所有人人的回忆和本身的片段撑起来的

可以说是很深刻

但是又充满了谜团

这大概就是许鞍华这次“实验”的新结构叙事方法吧

碎片似的片断有机地连起来

而且那么多人讲述

每一个人的立场又都不太一样

张译说萧红的时候特别的亲切

对着镜头自然而然就哭了;王千源的聂又特别特别的抽离

在那里讲萧红的文学历史价值

这在电影观感上蔚为奇观

如同第一次看安妮霍尔

伍迪艾伦对着镜头说话一样

可能就是这样纪录片式的叙事结构

才能让许鞍华和李樯最大限度的呈现出一个相对“真实”的萧红

因为所有的内容都那么严谨真实

但是谁会喜欢这样一个电影人物了?也许那些熟读萧红的人会喜欢

但是那些之前并不知道萧红是谁的观众

又该如何喜欢这样一个人物了?也许这就是这部电影不叫“萧红”的原因(霍建起也拍过一部狗血剧萧红)

估计李樯和许鞍华也知道靠萧红

撑不起观众对她的支持

毕竟电影并没有塑造出一个“活”的萧红

能让那些不了解不理解她的人

感受她的人生困境

领会她的人生逻辑

清楚她的选择

我们所看到的电影里的萧红

甚至还不如书本中得到的多?所以

黄金时代的最大的观众应该是文艺青年把

毕竟“萧红”这选题再加上李樯和许鞍华

大概没有还能更文艺的搭配了

也只有文艺青年们通过对萧红的文字和故事添补起来

才能感受到观影中的完整性

自由的“作”着萧红才活到31岁

20岁那年投奔未婚夫汪恩甲

然后怀孕后被丢在哈尔冰的宾馆

还欠了600元

随后遇到了萧军

进入东北作家群

但是萧军是她的克星

全片最温暖的大概就是2人在商市街吃饭的那尘火气了

后来到临汾左翼作家们又嫌弃她不够左

也许编剧李樯是希望能够彰显出萧红这一生的漂泊

总是在饥饿、贫困、流离、逃难与疾病之中度过

但是始终坚强、自由的形象

但是大部分的人很难忍受一个女人把日子过成这样

她是显而易见的不聪明

抗争起来像一头小兽

跟着每一个意中人东奔西跑

渴望依附却又抗争

每每被人像包袱一样遗弃时

又会默默承受

虽然民国的时候日子不好贵

但是萧红的磨难

似乎跟她个人也难辞其咎

她有种骨子要奋力抗争不希望的生活

且从来不认命

她不愿意屈服

就像她不愿意过父母安排的生活

19岁就跑北平

当被关在家里的时候

又私奔到哈尔冰

被所有人抛弃的时候

一个人跳上陌生人的小船

被标签为左派文学家的时候

又不愿意如同丁玲那样的生活

不愿写组织希望她写的文字

你可以认为她才华横溢

向往美好

人生观和感情观自由且单纯

为现实所束缚但又努力的想挣脱牢笼

这些标签都可以套上

不过终究她也只是一个不到31岁的女子

她的人生何须背起这么多的后来者的肯定

她不过是想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

决定自己喜欢的人

决定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管是年少时没钱也要在带弟弟去喝小资调调的咖啡

还是因为想要一个安静写文字的简单的生活不想去延安

这在那个充满了战乱、逃亡、饥荒的“黄金年代来说

大概是一种最难获得的东西吧

如同把我们丢到那个年代

相比较张爱玲

萧红的“作”

应该就源于她对自由的向往

也许正因为如此

片尾才会有《呼兰河传》的引用:“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

就开一个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

就结一个黄瓜

若都不愿意

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

一朵花也不开

也没有人问它

”冯绍峰据说主动请缨演萧军

分文未收

为了上位也是满拼的

真是聪明的团队

现在他从一部电视剧到电影一线小生就只差奖杯了

PS:还是无法接受片名《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在萧红的句子中是一种向往的生活

剧中却变成对那个文学年代的概括

最关键的是总是想起王小波

指尖上跳跃的阳光

文章

6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