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剧情/喜剧电影《老爸102岁》
于2018年上映
由奥米史·舒克拉导演
SaumyaJoshi编剧
影片讲述了巴布是一位75岁的老人
他暮气沉沉
认老服老
每天除了服侍老爸再就无所事事、自怨自艾
没错
他的老爸还活着
这就是生理年龄已经102岁
但心理年龄只有26岁的达特里
突然有一天
达特里立下誓言
要打破世界长寿纪录
按他自己的话说
只差16年了
但达特里认为
自己打破纪录的唯一障碍
就是眼前这个老气横秋的巴布
于是决定要把儿子送进养老院
好让自己专心致志追求长寿
在巴布的苦苦哀求下
达特里提出了替代方案
那就是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中
巴布必须完成自己提出的若干任务
否则就按原计划办理
在令人啼笑皆非的提出任务和完成任务过程中
达特里突然提出了一个让儿子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任务
这个任务既有关巴布半生的痛苦
又有关巴布半生的期待
不知从何时起
年轻人特别是在90后群体中流行起了丧文化:间接性踌躇满志
持续性混吃等死;努力未必会成功
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成为了他们的口头禅
后来
诸如葛优躺、马男波杰克、悲伤蛙Pepe、长腿的闲鱼等“丧”文化的代表受到热捧
“丧”说起来虽然不是病
但必须得治!今天推荐的这部电影
也许就可以成为你的“治丧”良药
这部影片就是即将在11月30日上映的《老爸102岁》
影片中的主人公老爸已经有102岁
这样的高龄本该颐养天年
但这位老爸的心态却像个22岁的少年
他的目标是打破中国老人王重北118岁的长寿纪录
这样的心态与75岁的儿子巴布形成了鲜明对比
巴布这个人物和时下有点丧的年轻人颇为相似
他的心态非常消极
即使没有开始健忘
他依然会在屋里贴上很多提醒自己的字条
还会每天去诊所检查自己是否患有疾病
死气沉沉的他用“丧”群体中流行的话说就是:感觉整个身体被掏空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丧其实和年龄无关
而是取决于心态
如何让巴布的心态进行转变
成为了影片前半部分的主题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
导演极尽喜剧之能事
通过老爸威胁儿子进养老院
迫使巴布听其摆布地完成一个个任务
从为去世多年的妻子写情书
到安排他去整蛊医生
再到去教堂找回曾经的记忆与鼓励他剪掉心爱的毛毯
每一个任务都让巴布囧态百出又自我蜕变
影片中
老爸多次说道:知子莫若父
正是基于对巴布的了解
这位老爸才通过一粒粒心药
来医治久病的爱子
真是暖人心脾
影片对于父子情的表达可谓是独树一帜
因为在我们印象中的父爱都是成年爸爸疼爱未成年的子女
但这部影片却是102岁的爸爸来教75岁的儿子重新定义人生
这其中的爱格外动人
特别是巴布像孩子一样依偎在老爸怀里时
真的让人泪目
在我看来
电影最精彩的部分是下半段
如果说影片的前半程是在表现老爸对于巴布的爱
那下半程就是在表现巴布对于儿子的爱;前半程它让人笑得多灿烂
后半程它就会让你多虐心
难得的是
前面的每个任务都是为之后的剧情做着铺垫与伏笔
为之后的情绪爆发提供了逻辑性、合理性与共鸣性
当整个故事像剥洋葱一样娓娓道来时
你的眼泪也会簌簌而下
一部电影能够将伦理与亲情观察得如此之深入
表现得如此之细腻
真是难得
这其中有一场戏格外感人
那就是在巴布的叙述中
当妻子患有健忘症后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忘记了他
但就在妻子去世的前一天
她依然念念不忘着在美国留学的儿子
但这个儿子又是极为负心
只知道向家里要钱却从来没有回家看过他们
这样的父爱与母爱的融合
与儿子的不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代人的情感与矛盾一朝倾诉而出
解开了之前巴布为妻子写情书
去教堂重温与儿子的往昔记忆的伏笔
整个过程中的情感循序渐进
自然真实
让人哭得酣畅淋漓
最为讽刺的是
当爷爷在电话中假意说出要给孙子阿莫家产时
这个孙子居然马上踏上了回家的飞机
这也彻底打消了巴布对儿子溺爱的最后底线……从文学角度来说
这部电影会让人想起巴尔扎克的那部名作《高老头》
同样是对儿女的过度溺爱
儿女们同样是像吸血鬼一样汲取着父亲的财富
甚至在人物架构上
影片中的那位旁观的青年人也与《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的人设颇为相似
但这部《老爸102岁》又是令人乐观的
它选择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
巴布并没有步高老头式的后尘
坚持住了底线
唯一遗憾的是:102岁的老爸并没有实现打破王重北118岁的长寿目标
老爸在遗言中将这个目标留给了儿子巴布
在我看来
这个目标又何尝不是留给我们每一位观众的?看完这部《老爸102岁》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丧下去呢?如果你是以葛优躺的姿势看完全片
相信你在结束后一定会说:扶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