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情电影《同桌的你》
于2014年上映
由郭帆导演
傲立编剧
影片讲述了1993年的夏天
文静秀气、戴着一副小孔眼镜的转校生周小栀
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同桌——坐在最后一排的捣蛋男生林一
他们一起经历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青葱岁月
林一对周小栀说:“总有一天
我会带你去一个只有我们俩的地方
”一晃十年……
看到“同桌的你”四个字
大多数人脑海里都会飘过老狼那首《同桌的你》吧——“今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而这首歌的词曲操刀高晓松又带了这么一部电影来
由于之前高晓松导演过[大武生]那么一部旷古绝今的粉丝电影
看到他又开始走这个路线
心里便隐隐的担忧
不久之后得知这次导演不是他
而是[李献计历险记]的导演郭帆
高晓松担任的是制片人的职务
又是另一种担忧了:说实话
个人觉得郭帆完全毁了《李献计历险记》原版动画的神作之名
导演水准可见一斑
这次搭高晓松的顺风车
也不知道会有什么产物出来
把[同桌的妳]单纯界定为爱情片的确有失偏颇
时光网给的类型是“爱情/剧情”
也是
这算是有剧情
大概是从[那些年]开始
这种类型的电影就开始发力了
但是层出不穷的同类影片里
实在难有上乘之作
[同桌的妳]也没有明显的突破
无独有偶
去年的这个档期上映的是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当时我正好也写了一篇观后感吐槽影片的水准
一年过去
[同桌的妳]没有突破
更没有超越
很多方面甚至和[致青春]都没得比
当然
上述提到的三部电影
拥有大量的拥趸
其中甚至有爱之切切恨不得咬我一口的罢
不论[那些年]还是[同桌的妳]
都打的是怀旧牌
“纪念”甚至是“祭奠”青春
也正因为这种主题
大多数人走进电影院
关注点都落到了怀念上
而忽略自己是在看电影
电影能拿到高票房
能催人泪下
并不是电影本身有多好、电影编剧有多妙
只是编剧近乎“无耻”地滥用了回忆梗
非要一点一点揭开观众记忆中的伤疤
身边很多同学朋友发微博发朋友圈表示该电影有多好多好
多么激起回忆
又说电影的不完美结局“巧妙”
其实
说白了这种悲剧结局是韩影韩剧用滥了的
九把刀的运用很巧妙
到[同桌的妳]这次却显得那么刻意
影片的剧情简单到半条微博就可以讲完
导演和编剧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描绘回忆的细节
用意很明显
就是要让你回忆
让你怀念
最后再用现实的“残酷”给你当头一棒
本意没有错
但整个剧情的起承转合都很生硬
有些剧情更是显得刻意为之
就好比韩剧主角要得癌症、港剧“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一样
善良的观众也没多说设么
影片前半段走[那些年]的路子
后半段又是[毕业生]一样的逃婚戏
用近乎简单粗暴的手法加入了大使馆被炸、911事件、非典肆虐等时代事件
以至于全片都似曾相识
带给人一种创造力匮乏的感觉
主题曲找了《那些年》的原唱胡夏来重新演绎
也能看出本片摆明了想复制[那些年]的成功(其实[那些年]的票房因为盗版肆虐和大量删改并没有达到特别优秀
但的确有口皆碑)
影片的叙述手法也相对太过平直
不过纵观国产同类影片的路数
也不指望本片能有什么突破
整体带给人的感觉就是从头开始就在使劲挖一个大坑
最后跳进去就戛然而止
影片想表达的太多
甚至把主打的青春、爱情的点都淡化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友情的描写
周围朋友落泪也基本集中在同窗情的几段戏中
相较之下
本该主打的爱情戏有点太刻意的苦情
以至于后期甚至难以自圆其说
说句难听的
[同桌的妳]还是靠情怀在圈钱
最后收到的效果
远不及真正卖弄情怀的[十一度青春之老男孩]
圈钱效果
也不会比摆明了圈钱的[致青春]好
影片的灵魂人物高晓松
20岁玩音乐
40岁“玩”电影
虽然我有些钦佩他的博闻强识
但他作为一个没有鬼才的外行搞电影
其实和郭敬明无异
是在“玩弄”电影
而这次高晓松呈给观众的
仅仅是一盘不想网络剧般拙劣的大杂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