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情/剧情电影《最长的拥抱》
于2012年上映
由杨亚洲导演
编剧
影片讲述了《最长的拥抱》讲述了由童瑶饰演的问题少女“小北”
离乡背井独闯北京成为一名北漂
在各种问题及压力面前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误入歧途
最终无奈选择以自杀来结束这一切
却恰巧被刘伟所饰演的才华横溢、热爱音乐、心地善良却身有残疾的青年“宫平”所救
此后小北在与宫平的接触中慢慢被宫平的善良打动
逐步被感化
最后勇敢的承担和弥补自己的错误
并与宫平擦出了令人意外的火花...
《最长的拥抱》良心比技巧更重要胡不鬼/文前苏联电影导演塔科夫斯基曾说
对一个电影导演来说
有时候良心远比技巧更重要
这一点道理
在中国电影投机盛行、底线尽失的当下
尤其显得遍求而不可得
而技巧与良心兼具的好作品
尤显弥足珍贵
杨亚洲、杨博父子导演的新片《最长的拥抱》
虽不完美
却在技巧探索与保有良心方面
让我看到中国电影人身上的某种仍存的希望和可贵的品质
乍看之下
本片技巧极尽花哨之能事
全片不少MV式的晃动、快切画面
大分贝的交响乐随时呼啸而至笼罩一切
与杨亚洲之前洋溢着小市民生存智慧和幽默的《没事偷着乐》、满溢底层情怀甚至无望悲鸣的《美丽的大脚》和《泥鳅也是鱼》不同
《最长的拥抱》几乎看不出杨亚洲之前的影子
有人说
这片是小杨导的吧
老杨也许只是挂个名
但细细看下来
影片浮表的视听语言下
那一层坚硬的小人物骨气与真挚的底层情怀
分明又点染着杨亚洲的底色
当然
还有倪萍那标志性的、对底层劳动妇女近乎牲口般(非贬义)的本色演绎
以及某些镜头内部的那一抹昏黄和精致
也能与杨亚洲之前的影像风格联系起来
也许可以这么说
借助儿子在电影形式经营上的一些新想法
杨亚洲试图挟自己擅长的底层情怀与小人物刻画
进行一番电影形式上的试验与创新
就成片来看
影片的叙事刻意呈碎片化
几乎没有完整的叙事段落
情节的逻辑性被画面的跳跃冲淡打散
导致乍看起来有点晕
但风格化的画面中间
偶然一两句的对话和静态的画面
让我逐渐将情节的来龙去脉勾连起来
整个故事用一句话说
就是一个轻生的女大学生
被身残志坚的小伙子所救
逐渐被后者的乐观所感染
重获生活信心
两人也萌生爱情
这样一个看起来有点俗气
且全身都是“煽点”、很容陷入廉价煽情和生硬说教的题材
在目前的形式下
反而获得了某种新鲜的陌生感
而带有疏离感的叙事形式
则通过激发观众的解密心理
让他们主动参与叙事
构建剧情
与一些人观点不同
我认为
导演对观众可能出现的这种观看心理
是有着清晰的认识的
证据之一就是
影片刻意模糊了一些时间和地理关系
以叙事的留白和主题的诗意取而代之
以淡化情节本身的现实性
直指题材的内涵与作者的用意
如公交司机倪萍开车时突发心脏病
死之前挣扎着把车安全停住
保证了全车乘客的安全
她被救护车抬走的地方
儿子正好路过
目睹这一幕
并恰好与童瑶饰演的女大学生重逢
这种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的多方巧遇
在电影中上演
因为空间的淡化和压扁(与《神探亨特张》的街头杂乱镜头相比
本片大量的街头画面刻意模糊后景
这也证明了导演淡化现实背景的有心)而显出舞台般的意味
与影片形式上的经营和试验相比
其主题和情怀依然延续了杨亚洲一贯的写实和底层用心
而且也正因为后者
前者的不足才值得被容忍:贫穷的残疾男孩乐观而豁达
有着金子般的心灵;孤儿院那些被父母抛弃的孩子
连治病的钱都没有
甚至需要女主人公去“骗”;两岁时被父母抛弃的偏瘫小女孩
为了能够自己站起来
从此以后不用跪着走路
趴着乞食
拼了小命般练习独立走路
头上豆大的汗珠和坚毅的小小身影
让人动容;唱戏的那个油头粉面的有钱人的自私与卑鄙
及其影射出来的贫富差距的社会现实
虽然隐晦却也足以pk掉大部分国产电影那让狗吃了的良心
无论是对社会现实还是对电影本身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