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肖申克的救赎》解说文案_《肖申克的救赎》:靠什么赢得观众?

时间:2024-01-26 21:55:34 上传:可乐加冰 字数:2893 字

美国剧情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于1994年上映

由弗兰克·德拉邦特导演

斯蒂芬·金 弗兰克·德拉邦特编剧

影片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因被陷害杀害妻子与她的情夫

被判两个终身监禁

入狱后

影片便以黑人狱友瑞德冷静的旁白来推进

监狱数十年如一日的改造会使原本自由的心灵习惯了牢笼的禁锢

而这也将是安迪的命运?

拍摄于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赎》并没有在翌年的奥斯卡上大放异彩

它输给了当时风头正劲的“主旋律”影片——《阿甘正传》

但是

在后来一系列的评选中

这部电影却始终占据着各种排行榜的头名

没有赢得评委

却赢得了影迷的心

这部无冕之作成了众人追捧的经典

对于这种反常的现象

我想就很有必要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

看看它到底是用什么样的魔力来俘获众人之心?先来说说电影要讲的故事:一位前途似锦的银行副总安迪

由于妻子偷情

便想杀死妻子和她的情人

而恰好那晚

两人死于枪杀

他便成了头号嫌疑犯

他虽然没有杀人但是有杀人动机

由于他的辩护无力和证据不足

他被判无期

接着送入肖申克监狱

作为新人

前两年他受尽折磨

那是咬着牙过日子

打碎的牙往肚子里咽

他主动寻找到一次机会

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狱警长躲过税收的麻烦

在和老囚犯瑞德的交往中

两人的友谊也日趋牢固

而安迪在监狱中由于给狱警和监狱长带来了利益

由此他也得到了许多自由空间

汤米的到来

使他无意中发现了杀害妻子的凶手

他要求翻案

但是在监狱长的横加干涉下

他的希望被扑灭

当汤米被害

他便下定决心完成越狱这一壮举

在电闪雷鸣之夜

他爬过自己用十九年挖出的隧道

爬过五百码的化粪道

成功的离开了肖申克监狱

随后

他把监狱长的受贿记录交给了记者

腐败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他选择了新生

好友瑞德也在假释后

来到了他的身边

故事一点也不复杂

相反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安迪的越狱实录

但是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故事反而会产生如此大的效果?我觉得技巧全在影片的编排和人物的设置上

影片的一开始是交代安迪的“案底”

给大家一个心理暗示

那就是他可能是凶手

也可能不是凶手

使大家能够有兴趣接着往下看

后面便是以瑞德的角度来描述安迪

我觉得这部电影好就好在瑞德这个角色的设定

瑞德作为一位老囚犯

他熟知监狱中的一切

也明白监狱中需要的生存技巧

而以这样一个近似“导师”的人物来描述一个新进的囚犯

在心理上会给观众一种亲切感

这仿佛就是一个故事

而瑞德是讲故事的人

安迪是故事的主角

而这样的安排注定这个故事是带有传奇色彩的

安迪在狱中最初的生活都是靠瑞德的观察来说明的

接着

影片便制造了安迪遭遇性侵犯的事件

加上新囚犯被狱警活活打死的事件

使每个观众在心理上都开始倾向于同情安迪

这就为影片后续的故事打下了一个基调——安迪以后的所作所为都是在反抗这种体制

都是在争取自由

而这种观众和主角之间的默契类似于“斯得哥尔摩症候群”

这是影片最高明之处

安迪在此之后便开始有了转机

在屋外劳动中

他利用自己的知识主动接近狱警长

然后帮助他完成遗产的转移

这是得到监狱中最大势力支持的一种最有效途径

瑞德对他的评论是他向往内心的自由

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说法

最真实的说法就是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和外在势力做出某种妥协

就如以前网上的一句名言:“生活就像强奸

既然不能反抗不如学着享受

”到此为止

安迪得到了狱友的信任

也得到了狱警的关照

每个人都会面对困境

每个人处理困境的方法可能不一样

但是安迪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暗合了我们内心对于困难的一种解决方法

而这种方法又是最常用的

当然

安迪暂时的妥协并不代表完全的服从

这要等到影片结束才能明白他的坚忍

影片从这开始

进入了一种比较欢快的气氛

身为犯人的安迪成了监狱中的财务总监

他的所作所为更像是反讽这些政府的工作人员

看到这里

观众大概会轻松一下

主角的智慧让他脱离了困难

接着

便是布鲁克斯事件

这位进入监狱五十年的老头被获准假释

一个被监狱同化了的人在外面的世界完全被抛弃

失去希望的布鲁克斯选择了自杀

这一事件的发生促使观众接受了我认为最经典的一句话:这些墙很有趣

一开始你恨它

慢慢你就习惯了

到后来你便不能离开它了

这就是体制化

这句话解释了亘古以来所有政策的本质

而任何一位有生活经验的观众便能从这体会出生活的某些滋味

或酸或甜或苦或辣

一切尽在不言中

影片在这里进一步将监狱渲染成了对立面

而安迪则是冲破这种体制最佳人选

生活还要继续

监狱生活就是一段一段的例行公事

而安迪则做着另一件事情

他每周给州议会写信

以期望得到图书资助

在他坚持了六年后

他的努力获得了回报

接着

他再接再厉

继续给州议会写信

这带来了最后的成果:他得以建立图书馆

改善狱友的精神面貌

让每个人的内心中充满希望

接着

他便私自放送音乐

让内心的自由得到再次的释放

迎接他的便是禁闭

日子在他不断触动体制底线的反复较量中流失

谁都不会知道他的那把小锤子一刻也不会停下凿墙的步伐

直到汤米的出现

个人以为汤米这个人其实本不需要出现

不过作为一个可以丰富安迪性格的角色(汤米的教书育人近似于我们古代的圣人)

他的出现也带出了十九年前的那起凶杀案

得到内情的安迪自然是兴奋不已

在和监狱长的谈判中

他出口不逊

或者说过于冒进

导致自己丧失了机会

其实

这种机会本来就不可能出现

监狱长不会让他有这个机会

汤米的被杀让安迪彻底的失望

也坚定了他越狱的决心

在这里

估计很多人都会问

既然都要越狱了

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

期望翻案?我个人观点

安迪是一个聪明人

他当然想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摆脱杀人的罪名

以便轻松出狱;另外

越狱是有风险的

两者比较选其轻

他以为已经得到好处的监狱长可能会开恩

这样就没有必要冒险

当然

事态的发展导致他只能选择越狱

后面的故事就算是点缀了

安迪越狱成功

并带走了监狱长洗干净的金钱;瑞德抱着不被假释之心去应付问答

结果却被假释

他也经历了一段心理挣扎

还好有老朋友的扶持

他也到达了梦想中的地方;而监狱长选择自杀

狱警长被捕

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黑幕落下

观众大概还沉浸在安迪这种完美的结局中不能自拔

导演就是在不断的“破局”和“立局”中完成了这个简单的故事

而导演的精明之处就是在编排上让观众看不到一丝造作的痕迹

任何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似乎都是自然的

情节上

导演的高明之处便是我前面提到的让观众在监狱生活开始不久后就同情安迪

而监狱作为一种对立的批判的象征性场景

时时刻刻被各种事件加以深刻

最终当安迪越狱成功

监狱的象征性则完成了使命

安迪成功越狱

对他而言是一种救赎

但是对监狱而言

安迪在监狱中散播下的希望之种是另一种形式的救赎

而影片的片名我想大概就是来源于这两方面吧

而回过头去看安迪最初的一系列举动

便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

他时刻都保持着冷静

都能审时度势

在宠辱不惊的外表之下

我想应该是最初的监狱生活给了他深刻的启发

而这个角色则代表了一般人心中最完美的人格

至于瑞德

他是一个深受体制困扰的旁观者

他能接受现实

并能自得其乐

却少了追求自由的激情

这个角色更是我们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用普通人的视角去看完美的人格

这无疑拉近了观众和电影的距离

如果仔细看看安迪的所作所为

那么这部电影则是一部励志大片

是一部足以温暖每个人的“心灵鸡汤”

而在此层面上

这样的电影更适合在家中观看而不是电影院

更适合一个人欣赏而不是众人观看

试想

在静谧空间中独自感受那份充满激情的力量

在光影交错中品尝那份包含情感的滋味

这也就不难理解影片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多的支持者

而至于我所寻找的魔力

其实很简单

让电影符合人的情感需求

可乐加冰

文章

5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