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犯罪/剧情电影《松林外》
于2013年上映
由德里克·斯安弗朗斯导演
德里克·斯安弗朗斯 BenCoccio 编剧
影片讲述了卢克是一个神秘的摩托车特技演员
在一个嘉年华的场地里表演飞车绝技
并以此为生
他遇见了自己的前女友罗米尼亚
罗米尼亚前不久秘密地生下了卢克的儿子
发现真相后
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美好好的未来和宽裕的生活
卢克开始做起了抢劫银行的营生
凭借着自己过硬的车技
他次次都能逃过警方的追捕
然而
一次抢劫中
卢克被警察发现了
最后被迫躲到一处民宅中
一个叫做艾福瑞·克洛斯的警察先开了枪
克洛斯刚刚来到警局不久
和卢克一样
他也刚刚有了自己的孩子
在发现罗米尼亚的境遇后
他有些同情
想帮助罗米尼亚却被拒绝
同时
他也不堪忍受警局的腐败风气
主动告发而成为英雄
按照父亲的期望走上了政坛
十五年后
卢克与艾福瑞的孩子又巧合地相遇了……
文/时漆掐指算起来
工作历程马上就要步入两年的大关
回想着毕业之后的第一年
竟然可以假借着学习的名义
整整一年时间都徘徊穿梭在电影、影评和游戏中
几乎天天通宵
就没吃过一顿早饭
头发再长也懒得去剪
大冬天单披一件外套就能跑出去买饭
三百多度的近视
却从不戴眼镜
无所谓被别人看清什么
睥睨也好
吐槽也罢
只是完全不想看清他人那些变幻莫测的神情
他们的快乐、忧伤、迷茫
统统与我毫不相干
我所有情感的支撑点都建立在自身的世界里
我只在熟悉的圈地里行走
其余的地域一概被炽热滚烫的熔岩所隔绝
这便是我所在的孤岛
既冷寂
又温暖
既空荡
又充实
说不上悔悟
也没多少骄傲
指不定在未来的哪一天
我还会回去
若是有机会的话
正是因为有着这么一段奇葩的时光
我看德里克·斯安朗斯导演的《松林外》
感觉就是一个主题——“孤岛”
且通过三段式的叙事
又加了一个形容词“轮回”
德里克·斯安弗朗斯的作品
大多虐心
常能触到人们的伤疤
轻抚之后
再狠狠地揭开
叫人痛不欲生
不忍直视
之前的《蓝色情人节》被誉为绝望版的《与莎莫的500天》(最爱的电影)
将爱情和婚姻这对死敌
拉到广场中央
在众目睽睽之下
让它们决斗
前者能不顾一切、舍身取义
后者却是前者疯狂之后的理性产物
其结局是不言而喻的
斯安弗朗斯同娄烨神似
镜头写实
不撒谎
揭露一切能揭露的
不管接不接受
都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松林外》的叙事强度远高于《蓝色情人节》
文艺浮夸的元素几乎没有植入
即便是第一段故事
男主角是瑞恩·高斯林
也没玩花架子
仍旧凌厉、生猛、暴烈
飙车的几段
用镜异常豪爽
近乎就是第一人称视角
抽烟、做爱、抢.银.行
反反复复
躁动不堪
杂乱的排布
找不到节奏
隐约如拍摄之前还没写完剧本
牛就牛在影片把“抢.银.行”作为情感情感的宣泄口
以至于行进太快
眨眼就撞上了死胡同
之后的两段故事力度明显下降
节奏也放缓
全靠内心的挣扎来完成写实的目的
救赎与命运的传承与轮回
在这里异常鲜亮
甚至到了牵强、刻意的地步
斯安弗朗斯太想表达一种非人能体会的焦灼、无奈、无力的情感
这次确是有些走远了
《松林外》的片名
奇特而涵义深远
暂且不管松林外有什么
先来看看谁在松林内
对了
是罗宾
他是一座孤岛
这座孤岛连接松林内外
更远一点
他将卢克和杰森连接在了一起
并完成各自的转折与蜕变
结尾处
杰森甚至骑上了摩托
这是子承父业、重蹈覆辙么
导演可没这么不近人情
既然在松林内的最后一刻
选择了宽恕
那摩托真正的象征意义实则便是父爱的实体本身了
它不再只是交通工具
而是一种哀伤的父爱
触摸它
驾驭它
仿佛离已逝父亲的距离越来越近
人生的态度势必是积极向上的
这两座孤岛
因血缘、生死的关系
并没有时间与空间上的实质性联系
可见松林内外是到处游荡着孤魂野鬼
再来看看松林外又有什么孤岛:一座是杰森的生母
一座是杰森的继父
说实话
对于这两个人物
尤其是继父的刻画
处理得相当弱
个人觉得这两个点
对于塑造杰森的形象是重中之重
没什么比父母更能影响孩子的成长了
单看他俩那么地友善大度
只凭幼年丧父的意淫怕是很难让杰森成为不良少年这一结果有较强的说服力
动不动拿“宿命论”来解释
怕还是残酷了些
另外一边
艾弗瑞和AJ
这又是两座父与子的孤岛
“救赎”的趣味性比较单调俗套
AJ的成长刻画也并不厚道
还是拿出一个结果
硬生生地让观众去吞咽消化
140分钟讲三段故事
对于极擅长细腻描摹的斯安弗朗斯来说
是不是太不宽裕了?《松林外》是部好看的电影
不过一旦在细节上去推敲
就只有拿哲学意义上的论断来自圆其说了
文艺与叙事相结合的模式
让影片更加大众化
在绝望与希望中
交织并行着
人与人之间既相连又阻隔
畸形的图景反映了现实社会人们的本真生存状态:在褪去一切光辉、喧哗、情感之后
每个人其实都是一座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