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剧情/音乐电影《爆裂鼓手》
于2014年上映
由达米恩·查泽雷导演
达米恩·查泽雷编剧
影片讲述了安德烈是著名音乐学院的新生
他一心想成为查理·帕克那样的传奇鼓手
加入竞争激烈的校爵士乐队似乎让他看到了一线接近梦想的曙光
然而魔鬼导师弗莱彻的地狱式训练法几乎让人无法忍受
本片讲述的是对“伟大”的追求以及为此付出的可怕代价
一部充满汗、泪与血的片子
本届最佳影片而言
我会选《爆裂鼓手》而非《鸟人》
在技术层面上
《鸟人》当然是傲视群雄的
但是我更喜欢《爆裂鼓手》
里面两个从斗气到斗技的师徒
里面打击乐大神的鼓点
电影看完很久了
我则像被洗脑一样
脑海里不断重播那些鼓声
这些年来
英雄主义、屌丝逆袭的成功故事讲得太多了
几乎是充斥着屏幕的
看多了
都会有一种
我也能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误!)
事实上
当然不可能
我还是我
只不过看了一场电影
打了一点鸡血
基本上没改变过什么生命轨迹
也就说
并无成为英雄的可能性
《爆裂鼓手》里那个魔鬼老师
一语道破——天才就那么1%
99%都是凡人
不存在逆袭
他逼迫凡人逆袭
结果这么多年来
他连一个1%都找不到
这基本上
就是给所有资质平平的人摔了一个耳光
但是很吊诡的是
这影片依旧有一种励志片的氛围
整个影片下来
热血得不得了(观看时请打开空调)
所以我给《爆裂鼓手》一个别名
凡人启示录
剧本故事上对男主角的定位很统一
一直都是资质平平者
他是靠努力和血汗(毫不夸张的一次表演)
还有一点小小的心机获得这个鼓手的位置的
影片两次涉及到比赛
第一次很显然没有演出成功不可能有名次
第二次则因为是止于高潮
不会给出比赛结果
这大约暗示了
他正如魔鬼老师所说的
并不能一举走进那个最高等级的演艺大厅
他不是那个1%
与此形成讽刺效果的是
家庭聚会上
男主角恃才傲物
瞧不起聚会上的两位两个青少年
认为他们是99%
没什么值得高兴和炫耀的
这个角色事实上很阴暗不磊落
瞧瞧他那段短暂的爱情
以及乐谱失踪事件
可以认为是他故意所为
只为了争夺那个席位
假如只有这个阴暗的角色
这个影片不会变的如此出色
最厉害的要数那位魔鬼老师
他对音乐的精益求精的表达
表演上的精道无瑕疵
都时刻将这个影片保持在高潮状态
甚至
在学校开除他后
他跟男主角谈话的那一幕
可以说是这影片的核心要害
他表达了自己对那1%的渴望
也表达了对不断面对那些99%的厌恶
他诱导男主角以为自己是他的1%
但是真实的情况是
魔鬼正给这个99%挖坑
凡人不认宰
他自己来solo
两次I will cue you主导自己的节奏
魔鬼先是被气死
没有在认真指挥
最后屈服在他的鼓声下
来了一次真正的激情演奏
凡人逆袭了
他得到了大神的认可
Perfect!当时这个词就在我脑海里炸开
爵士乐还在耳边轰鸣
但是影片已经落幕了
非常可惜无法在大荧幕下感受这种澎湃
这部电影除了人物、故事面目一新的阴暗形态之外
最打动我、最令我有洗脑感的
必须是音乐
我已经太久没有看见这种对于音乐艺术包含的激情、准确、精益求精
导演将这种激情完全的具象化了
观众是能够从魔鬼老师那些松弛的肌肉上感受的
就是这种准确的表达
这个大约是要归功于导演和演员们自身的音乐功底
从这个层面来说
所有人都会原谅魔鬼老师的严厉
因为他是这所有人当中
最懂得经典的
他希望经典是以最理想的状态出现
全力以赴
向音乐匍匐
在这样的心态底下
你叫他如何对待不断出现的瑕疵?完全不能容忍
尤其他自身的技术非常高超
一般而言
聪明的大神
自有一条标准水平线
唯有达到了水平以上
他才会与你对话
否则就是不断的敲打
聪明的人
容易养成刻薄的性子
大约就是这样的
所以普通人认为他们要求太高了
要求太苛刻了
太刻薄了
完全超出了人性
除了以上错综复杂的电影注脚之外
作为以音乐为主调的电影
最少不了的就是音效配乐了
曲子方面当然是无可挑剔
首首都是爵士乐
重点在音效上
我平时听爵士乐不多
但是还是能听出来这电影为了突出男主角
理所当然的将鼓声放大了
使其他乐器的声音衬托它
这样听起来特别带劲
我重新找了其他人打的来听
整体和谐度高
但是始终不如这电影里的有感觉
节奏感也是电影生命力的一部分
鼓声成就了这部分的节奏
剪辑上的有力配合
简直就是耳朵与眼睛的“速度与激情”
最后转贴一篇专业打鼓的点评
觉得真是术业有专攻
http://bbs.drumchina.com/thread-3162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