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幻/惊悚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
于2013年上映
由詹姆斯·沃德·布柯特导演
詹姆斯·沃德·布柯特 詹姆斯·沃德·布柯特 编剧
影片讲述了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编自导的第一部长片
从八个朋友的餐会开始
在一场大停电之后
所有的人际关系、甚至世界秩序都有了惊人的改变
高明融合科幻、悬疑及室内心理剧等各种类型元素
总算补了这部小成本神片
虽然晃晃悠悠的摄影机较低观影体验
但胜在剧本珠玉在前
小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
且影片一环套一环
令人眼花缭乱的线索将密室内的小品戏、上升至融合量子物理的烧脑戏
戏剧张力实属难得
一直以来在各大悬疑榜单都有看到它榜上有名
足以证明观众对它的热爱
这部影片其实很像是科幻版的《完美陌生人》
一些小概率事件
让一群老友的真面目现出原形:出轨那是中年危机必然存在的戏码
甚至如同聚餐必须吃喝一样自然
导火索出现之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好人
《完美陌生人》在现实的基础上
给了我们另外一种可能性
提醒观众不作死就不会死;而《彗星来的那一夜》赤裸裸的将无数个平行世界打乱到你眼前
甚至给了你重新来过的希望
如同那瓶打着纯植物幌子的氯胺酮
危险且致命
看到彗星到来时
他们周围出现了无数个平行世界后
思维忍不住跳跃到了人类本身的自大和渺小中:自大的是
即便在平行世界里
虽然时间微微有所偏差
但依然是人类熟悉的现实
而不是开启了各种维度各个空间各种奇思妙想的大门
当然这不是科幻大片
并无贬义
仅仅是一种悲哀的狂妄——即便是能扰乱时空的彗星到来
这个世界还是由我们熟知的人类世界组成
简而言之:人逃不出自己给自己下的牢笼;渺小的是
即便到了现代社会
科学、医学、知识等等在前人们充满血腥味的付出下已经大有成就
然而未知之谜到来之时还是丑态百出
夫妻翻脸、友朋残杀
大概人们一直以来所自豪的社会关系并不能禁得起多大考验
丑恶的秘密、脆弱的心灵、占有欲的膨胀等等
让末日到来之时团结变成了空话
社会推动一个人生活的动力太大
以致于一旦社会的轨迹改变、人们便会因惯性不可逆转的滑向未知的深渊
这个惯性
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接受的世界的模样
所以《湮灭》中有人不能接受万物的DNA可以随机融合
拼命要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然而不论是中国古代神话、还是希腊神话
都有捏泥巴造人的故事
无论君主们如何宣传君权神授
大家一开始都只是某种高等生命形态量产出来的一种生物罢了
而最可恶的是
人生已经如此艰难
却还有着无数个这样的时空
他们可能更糟、也可能更好
女主最后走过的一个个相似的屋子让人坐立难安:有的已经被彗星带来的异象折磨崩溃自相残杀、有的大吵大闹完全忘记了老友的身份、偏偏也有的世界岁月无争
如果你曾经体会过寒冷
就会知道火焰的诱惑有多大
即便会带来永远灼伤的痛
薛定谔的猫到底活着没有
是科学家感兴趣的话题
那只猫不知道自己是个实验体的身份
而身处无数个相似时空的老友们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处境
生与死、对与错的话题可大可小、人类的私欲却是如出一辙
可见老友们实在不应该太多聚会
天知道哪颗彗星流星大猩猩经过
这辈子的认知就全毁了
莫名联想到《植物大战僵尸》里的穿梭门
如果有一群高等生物形态的生命
将地球作为实验对象
把穿梭门摆在无数个时空之间
观察这堆可爱的人类会有什么反应
会不会有点恶趣味
就像人类用小白鼠做实验是为了医学进步、用其他动植物做实验可以观察他们是否具有智慧和情感等等
希望我们是令他们满意的实验体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欢迎转载
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
且在页面明显位置给出作者及原文链接
作者:叛卡门原文地址: http://i.mtime.com/yaojinghuayuan/blog/80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