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加拿大|
美国|
瑞典剧情/奇幻/恐怖电影《黑衣女人》
于2012年上映
由詹姆斯·瓦特金斯导演
苏珊·希尔 简·古德曼编剧
影片讲述了亚瑟·科普斯是一个年轻的律师
他受雇于一个寡妇
要前往一个小乡村处理关于这个寡妇的遗产问题
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
可是他并不知道
一场危及生命的浩劫正在向科普斯袭来
他到达了小镇
可是小镇上的所有人似乎并不欢迎他
他们都希望科普斯能尽快地完成工作后离开
很显然
这个小镇埋藏这不少的秘密
虽然小镇的人们都在和科普斯保持距离
不想让他知道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
但是科普斯还是知道了那栋属于自己客户的老宅子似乎有问题
恍恍惚惚之间
有一个女鬼总是会来骚扰这里的住户
她要在这里找回属于自己的人和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个女鬼的行为充满了危险
她甚至连孩子都不放过
暴露在女鬼的袭击之下
亚瑟·科普斯和他的孩子能够逃过一劫么?
文/时漆从小说到话剧
再到电影
《黑衣女人》的故事蓝本的确是经过反复试炼的
只是
在全球恐怖惊悚片没落的趋势之下
也没能激起多少涟漪
中规中矩的影片
谈不上失望
也挑不出亮点
想必有一大半影迷
纯粹是冲着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去的
借助漫长的八部《哈利波特》
被观众所熟知
并迅速成长
可以说是已经顺利的完成了“荧幕成人礼”
作为“后哈利波特”时代的第一部作品
选择压抑黑暗的题材
挑起丧妻痛楚的大梁
看得出他是在极力让人们忘却先前小男孩的形象
没有了魔棒
没有飞天扫帚
转眼间就化身为了凡人
于是在乐此不疲的独闯阴森老宅、进火场救人、潜沼泽捞尸体等举动中
我们深刻体会到他的敬业有加
单凭这些桥段
我想对于片子本身而言
就没什么好吐糟的了
《黑衣女人》的故事内核简洁明了
那便是一位母亲的“爱之深
恨之切”
类似的报复就好比是低调版的《咒怨》
毕竟人家黑衣女人从来不亲自动手
而且目标只是孩童
哪像是十恶不赦的伽椰子
向来都是来者不拒的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诠释的亚瑟
饱经风霜的模样
在贯穿始终的英伦式阴暗布景中
一直沉浸于痛失爱妻的悲伤之中
晃晃而不可终日之下
本能的对神灵抱有信仰
或者说是幻想
如此一来
他便不知恐惧为何物
孤身一人反复探寻凶宅
当故事行进到屋内的椅子会自发摇动
玩具会无缘由的被激活的时候
咱们国人俗称的“鬼”就必有无疑了
自此
亚瑟便更加一发而不可收拾
妄图同“黑衣女人”对话
看来是想跟“她”交个朋友
顺便问问能否给去世的妻子捎个话
送点日用品什么的
这种“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的手法
在现今的恐怖片中是被滥用的、遭人诟病的
恐怖片的成败正是在于此
必须要有一个可以让观众信服的理由
给恐怖元素的延续找一条顺畅的、出其不意的道路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影片
只是打着“恐怖”的幌子
自说自话的在无病呻吟
其实《黑衣女人》的故事
可挖掘性还是很有深度的
完全能够说的比现在好一些
就拿西班牙的《孤堡惊情》来说
国内也引进过
同样是以母爱为主题
在不失恐怖惊悚的前提下
通过插叙、倒叙的手法
花大量的笔墨去呈现母子关系的闪影
不但不会显得拖沓
反而会大大提升情感的深度与价值
而反观《黑衣女人》中
除了寥寥几封默读出来的信件能够感知母亲对于孩子的爱
剩下便是无休止的报复
难道导演是认为
那句反复念叨的“我永远不会原谅你”
最能凸显出母亲爱子的疯狂么
那么
这段母爱就委实阴暗
一点也不纯美了
在没看过原著小说的前提下
我以为加几场母亲与孩子嬉戏、分离、思念的戏码
再把孩子的死与小镇民众的冷漠联系起来
或许从情感上
会更有料一点
当然
也免不了会落入俗套的窠臼
但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
毫无营养、苍白无力地将复仇进行到底吧
当“爱”成为“恨”的理由
这个社会就不和谐了
为此
国内的版本在末尾处的设定是
火车并没有装死父子俩
很俗很和谐
只是
那个搀扶了摔倒老人
轻则赔钱
重则牢狱的
还真不知道是哪个国家
【媒体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