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作/冒险/奇幻电影《安德的游戏》
于2014年上映
由加文·胡德导演
奥森·斯科特·卡德 加文·胡德编剧
影片讲述了《安德的游戏》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世界
那时候人类已步入太空时代
但却在短短数十年间遭到一种外星生物——虫族的两次袭击
史称“第一次入侵”和“第二次入侵”
在“第二次入侵”中
人类的主力舰队遭到毁灭性打击
几乎全军覆没
然而
一个名叫梅泽·瑞克汉姆的指挥官仅靠一支小舰队竟奇迹般的消灭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的虫族舰队
从而挽救了人类
很多年以后
为了抵御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入侵”
人类把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天才儿童送到外太空舰队中接受特殊培训
希望能培养出像梅泽·瑞克汉姆一样优秀的指挥官
率领人类舰队与虫族战斗
《安德的游戏》中的男主人公安德·维京就是其中一个被选中接受重点培养的天才儿童
同样是讲少年的成长与人性的颠簸
导演加文·胡德的《黑帮暴徒》细腻的多
相比之下
《安德的游戏》里
一切进展都顺利得令人咂舌
当我们稍微震慑于沾血剥离的监视器
严苛的军事化管理
嗅不到人情味的学校
以及从一开始就被当做战争机器培养的神童少年的坎坷命运
少年已经犹有神助般
平步青云连升三级
所借助的
不过是一再施展我们无法理解运作原理的大脑神力
其神奇程度犹如夏洛克推理案情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
睡眠剥夺
体力透支
混淆着噩梦与情感困惑
他依然目光炯炯
思维敏捷
意志如铁
毫无疲态
这简直不是神童
是神
这样的处理
相信许多观众
尤其是对原著顶礼膜拜的观众会满腹牢骚
可是
还能怎么拍呢
《安德》的改编工作与《霍比特人》是两个极端
后者是把一本薄书的细节丰富化
搞出三部史诗大片
《安德》的主创则挥舞起大砍刀
将小说砍到只剩一根主干——对素材精挑细选的程度
不亚于从全地球孩子选出一个安德来
想想看
《哈利·波特》花了八部电影才修炼成正面对决伏地魔的功力
每一部都长达2小时以上
而安德从一个一名不文的普通少年成长为整个舰队的指挥官
必须在不到100分钟内完成
细水长流是不切实际的愿望
如此一来
一切都只是点到为止
深度的丢失不可避免
但我反对把影片看作一部少年科幻片
将所有角色的年龄增加十岁
他们的举动也不会显得幼稚
看《环太平洋》那群青年士兵
还不是一样拉帮结伙
争风私斗
暴躁冲动
安德一角的心智堪比成熟中年人
他在全片展现的表情不超过五种
一个拥有童心的人
表情应该是复杂多变的
尤其是在周遭环境变幻莫测的情况下
阿沙·巴特菲尔德瘦弱单薄的身体
专注慑人的眼神
有一种脆弱而高贵的气质
我想不出谁能演的更好
影片偶尔也让他流露一些孩子气的举止
比如误伤对手后惊慌失措
大获全胜后激情拥抱
中途在姐姐劝说下的理性挣扎
几乎要脱离星际史诗
逼近青春偶像剧了
这些片段是必须的
他的智商可以高深莫测
情商却必须有个脚踏实地的落点
否则他会像个不可捉摸的怪物
失掉我们的同情和尊重
这部绿幕镜头泛滥的视觉大片
十分难得的没有一丝炫耀技术的企图
所有的战斗场面都以安德和控制台为中心
壮观的飞船鏖战全在背景
再怎么波澜壮阔
光辉夺目
激爆惨烈
也只是通过安德的视角来审视
哪怕是伪装后的实战
也从视觉上落回游戏的本质
这也是安德取胜的原因
我想起异曲同工的灾难片《危情时速》
有几个精彩的火车冲撞竟然通过新闻画面呈现
这自然比不上复杂的场面调度刺激
但电影不光要刺激
还要情绪划一
所以很多MV出身的导演永远只是个匠人
托尼·斯科特却成了大导
加文·胡德在《安德》中这份克制自持
是我最赞赏的地方
这里岔开去
顺便批斗一下许多视觉系大片
充其量是一堆渲染出的昂贵数字垃圾
打个并不是很恰当的比方
好像一个小说作者为了显示才学
把所有的形容词都堆砌上
有人赞其博学
但句子本身臃肿
表现力反而拖低
《安德》最令我心潮激涌的
是检视外星球生态和模拟战场运筹时
那几个一冲到底的镜头
赋予我彻底挣脱时空羁绊、浩瀚宇宙任遨游的快感
本片不是3D电影
但这几个镜头的冲击力却比任何3D效果精彩
也加深了我对时下3D片的憎恨
我并不反对3D技术
但2D银幕上的美工布置、场面调度手艺还不扎实
许多导演就忙着装备3D
是底气不足的表现
当引以为耻
如果穿着高档鞋还跑不赢人家
就不该浪费那双鞋
换回普通鞋子把基本功练好再说
从改编篇幅就可以判断
《安德》是一部没有太多追求的爆米花电影
情节上
放弃了原著浓墨重彩的思想性
砍掉了枝脉
通俗易懂
一爽到底
视觉上
缀以无数精致的特效奇观
维持一份对未来世界和外层空间的猎奇
但它胜在每一个环节都使人满意
同时又留有一缕意味深长
并在结尾仍给原著人文精神的思考和反省留出了余地
这是一桶出类拔萃的太空爆米花
(文/方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