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情/战争电影《兰亭》
于2014年上映
由肖风导演
程晓玲编剧
影片讲述了1931年冬天的绍兴城
在人们抗议日本人占领东北的声浪中
鸦片却让14岁的孩子--林耕家破人亡
1932年的夏天
15岁的林耕和另一个孩子--“先生”
在找回弟弟--林田的同时结识了年轻的恋人方君鹏和阿姿
他们一起在兰渚山深处苍美的蝴蝶湾隐居下来
然而
蝴蝶湾并不是世外桃源
他们避不开动荡的社会环境
躲不掉恶势力的欺凌
为了生存他们选择了做强者……
1933年的冬天
阿姿要生孩子了
方君鹏只好带着她回杭州娘家去
并带上林田去杭州读书
这一别
就到了1937年的夏天
当几个弟兄再一次相聚在绍兴城时
方均鹏托付林耕帮助日本朋友井上寻解决一桩生意纠纷
因此
林耕结识了井上寻一家
也结识了他的女儿秀代
1937年冬天
日本人占领杭州
逃难的人群纷纷涌进绍兴
日军飞机一路追赶轰炸
绍兴城里一片混乱
人们愤怒地砸毁了日本人的商铺
井上一家也未能幸免
秀代在慌乱中逃往林耕的码头
林耕把她带进了蝴蝶湾
1940年的春天
林田回到了阔别7年之久的蝴蝶湾
然而
蝴蝶湾里的日本女人让他惊愕
更让他惊愕的是这个女人还怀了哥哥的孩子
新思想浸润下的林田
因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而愤然离去
回馈给哥哥的是一捧骨灰
1941年
日本人在又一个春天来临时攻下了绍兴
林耕亲眼目睹井上寻以赤匪之名杀害了方君鹏和阿姿
一边是需要他呵护的妻子秀代
一边是他患难与共的弟兄
林耕在万般纠结中选择了帮助方君鹏的同志
并为此付出了生命…
《兰亭》:中国最优秀的反法西斯电影周小白如果说截止到2013年目前为止
哪部电影在情感上最深深地打动着我
让人看过后有种说不出的莫名感动
让人能从内心深处唤起最原始的冲动
让人可以随即陷入无限的冥想之中
让人心底里略过一丝感伤且久久不会散去
我想那绝对非肖风导演的抗战题材电影《兰亭》莫属
提到兰亭
人们最先能联想到的肯定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笔下的《兰亭序》
被无数书法爱好者奉为传世神作的《兰亭序》
确实是兰亭当地的一个最有名气的代表
然而除此之外
我们对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兰渚山下的兰亭知道的却是少之又少
但这丝毫没有动摇过它原本属于在历史舞台上的位置
实际上
电影《兰亭》是从1931年切入的
主人公是住在绍兴城的林姓人家
父亲在鸦片的“消耗”下被迫卖掉了小儿子林田
而哥哥林耕又在小伙伴们的帮助下费尽心思重新找回了弟弟
并和小伙伴们一起成长
还做着霸占一方水路的运输生意
在林耕与一位日本女人结婚后
一直生活在那个被他们亲切的称之为“蝴蝶湾”的世外桃源中
与世隔绝的环境让他们不受外界的打扰
也就避开了来面对战争的残酷与滚滚的硝烟带给绍兴
带给浙江甚至是整个中国的冲击
但随着林耕与他的伙伴们亲眼目睹自己的好友被日本人用极其残酷的方式杀害后
亡国之痛遽然打破了他们内心的平静
瞬间让他们从漠然且不知所措的无助
到警醒、愤怒、毅然决然的投入到抗日中
并最终舍身在那片美丽的蝴蝶湾
第五代导演肖风
他用自己的独特视角与对那段抗日历史的别样见解来深刻地解读、阐述着自己对于历史的认知
并来完成了这部影片
纵观全篇
观影者可以很清晰地发现
它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表现其抗日战争的主旋律影片
它并没有用慷慨激昂的抗日口号去激发人们的共识
它也没有用大量的抗日战争的表现形式去唤醒人们铭记那段历史
而它所营造出的抗日影片的氛围是独一无二的
它在平静中涌动着巨大的能量
它在柔软中包含着特别的情感
让观影者的眼泪从心底里流动
让那一份对于崇高前辈的哀思从脑海中流过
可以震慑人心灵的情感
在我看来
它就是最真实的
而可以还原人最本质的冲动
在我看来
它也就是最成功的
对于《兰亭》来说
它所表现的战争激烈与残酷在通篇并没有用一句口号式的洗脑桥段来渲染
它是在用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去用真情、真意去感动观众
在革命者被日本军官行刑的场面中
在一对年轻的共产党夫妻最后的对白中
讲述的是这么多年两个人卿卿我我的生活小事
说的是夫唱妇随的革命情怀
看似简单的恩爱
它背后却撑起的是两位共产党人生死相话的革命与友谊
两个爱人之间相依相守、舍身忘我的对于革命的奉献之情
《兰亭》中的林耕
从最初的不经世事
到后来抛家舍业的去保护、运送新四军伤员
投入到革命中去
其实蕴含着这个男人的成长的心路历程
在影片中把一开始略有些纨绔的
不学无术但精明强干的林耕表现得稍有些流氓地痞威震一方的范儿
颇有在道上混的大哥样子
娶日本女人
做垄断生意
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他林耕搞不定且办不到的
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个很有性格的男人
这样一个最好的朋友以及亲弟弟就是革命者
却都不知道为什么而革命
怎么去革命的人
他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能突然的转变
其实是有原因的
因为
在林耕心里唤起了日本侵略者带给中国人的“最原始的震撼”也是“最本能的唤醒”
林耕在影片中的三次震撼分别是
他第一次在城门外亲眼目睹着方先生和阿姿的死
惨遭挖眼、截肢而吊死的好友给了林耕太强烈的冲击
让他久久都不能回过神来;第二次应该是在城中的小巷里
因为偶遇挑衅的日本士兵
他再想到好友的惨死
这次林耕奋起的反抗并得到小巷中老妪出手相助
林耕为之震撼;第三次是让林耕掩护受伤革命者出城的“陌生人”
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去吸引日本巡查军舰
而被日本军队炸死在江中
林耕着实再次被震撼到
为了革命
他最疼爱的弟弟牺牲了
他最好的朋友也牺牲了
就连刚刚认识的那个所谓的“陌生人”也为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身边的人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而奋起反抗呢
其实就是这种最原始的震撼
让林耕的本能为之唤醒
并最终到参加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电影《兰亭》
它深刻的表达
绝不仅仅是在导演对于人性的情感的把握上做到的不扭捏
不造作的表达方式
更重要的是它真实且客观的陈述了那段日本侵华历史
包括对国人的也包括对于日本人的
对于影片的结尾处
日本军官井上寻
他在亲手杀死自己女儿后
还将其女儿与林耕的人头悬挂在城门楼上示众
很多观众觉得这样的画面可能过于残酷
或者质疑它的真实性
但其实转念想想
如果井上没有亲手杀死女儿
女儿被捕后其是不是会受到阿姿同样的残酷的刑罚
这样是不是对于女儿来说是更加的痛苦
在那段历史中日本人的残酷无情和变态到极致的心理是我们这一辈人无法正常理解与感受的
“敢战才能言和”
它虽说只是一句振奋中国人
特别是中国军人的口号
但是它实实在在的说明了在战争中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策略
对于《兰亭》这样的抗日电影来说
从艺术的角度出发
这部电影不但融入了推心置腹的情感的抒发
它的艺术造诣也是同题材电影所不能比拟的
近代大部分电影多从形式方面凸显战争的残酷
却忽视了电影艺术本身的魅力
只有《兰亭》真正做到了并达到了在艺术与题材上完美结合
开创了中国二战史电影的新时代
在中国影坛来说
电影《兰亭》可以称之为“中国最优秀的反法西斯电影”
它一方面用极端残酷的画面震憾我们
一边用人性觉醒的深刻内涵去感动我们
别管是片尾的为悬挂在城门上的两颗人头撑起一把红伞的老奶奶
还是当片尾曲想起在泥泞的沼泽地中相互搀扶着的共产党人
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让我们泪流满面
这样的一部泪崩之作
它所表现出的摧心孽恋
国仇家恨是我们一辈人只能去瞻仰与缅怀并可以深深地铭记在心中的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是导演肖风说他理解的《兰亭序》中最重要的一句话
我想这可能也是导演想带给观看过《兰亭》这部电影的人的一句最深刻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