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喜剧电影《北漂鱼》
于2013年上映
由余治林导演
余铁力 凡星 编剧
影片讲述了一个为了追逐电影梦想的大龄北漂余小宝隐瞒了自己拮据苦闷的生活现状
在老家的女儿面前描述自己已经做了导演
女儿带着几个同学突然坐上北京的火车“看望导演爸爸”
让刚刚才当上剧照师的余小宝猝不及防
为了不让女儿在同学们的眼里变成“骗子”
余小宝必须在女儿乘坐的火车到达北京之前
想尽一切办法成为“导演”
他只能求助于自己的北漂朋友们
贪小便宜的生活制片力哥、三流小演员李晶晶、迷失方向的前戏剧团台柱大圣以及亦正亦邪的群头老六等人
这些北漂中的“非成功者”决定想尽一切办法建一个“剧组”
拍摄一场由余小宝导演的“电影”
至少
不能在小姑娘们面前露陷...
“逃离北上广深”
这样的社会话题在近几年的六七月毕业季几乎都要重提一遍
不过
大都市的就业、生活
还有对于未来的憧憬
让不少人还是前往这几大城市
特别是对于广大的向往着踏入电影业的人来说
北京更是一个“圣地”
毕竟当下的电影公司等大部分都集中在北京
而王宝强在北京电影学院的门口等待着机会当群众演员、再到国际知名演员的经历
则鼓励着一群群的新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电影梦
这部由余治林执导的剧情片《北漂鱼》
则是以一群北漂的、怀抱着电影梦的小人物为主要人物的、充满着脉脉温情的作品
两年前余治林就曾经凭借着《炫舞天鹅》获得了第十六届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的最佳新人导演奖
影片的亲情故事尽管较为简单但是赢得了观众们的共鸣
而《北漂鱼》也将父女之间的情感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
讲述怀抱着电影梦的剧照师余小宝在北京过着拮据、苦闷的生活
正为着筹备房租而发愁之际
却接到了心爱的女儿的电话
她正带着两个同学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来看看这个“导演爸爸”
于是
悴不及防的余小宝不得不去找同病相怜的朋友力哥、小演员李晶晶、拖欠工资的制片人等
以图在短短的一两天时间里让他完成自己的“导演”梦
也圆了女儿的“我有个导演爸爸”的梦……影片的故事有些类似于前年备受好评的《钢的琴》
都是因为女儿
而身为父亲的男主人工集结了一群朋友而圆了一个梦
不过余治林的野心显然更要大一些
带出了这个时代里的不少怀抱着北漂梦的人们的身在异乡的孤独与困顿
如余小宝租房住的那里
鱼龙混杂也杂糅了种种的困境
如水龙头的坏掉
这使得影片散发出学者王一川所说的“奇观现实主义”的意味——“它注重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它所专注的不再是个体日常生活
而是由个体与个体的相互共在而交织成的较大规模的社会生活网络
是社会群体生活奇观的现实性及其转化”
毕竟
无论是余小宝还是他的朋友们如阿力、李晶晶等
都是日常生活里常见到的小人物
怀抱着种种的梦想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打拼
尽管面临着种种的波折依然追寻着自己的梦
或者是放弃离开
而片尾的纪录片式的访谈则使得这种“北漂”显得更为真实、贴地气
当然
这也是受到好莱坞的影响下的电影作品——电影更多时候是为观众制造一个“梦”
现实困境的可解性(也即人物的改变困境)也就在情理之中
对于《北漂鱼》来说
也即让余小宝在朋友们的帮助下
圆了一次“导演”梦
虽然只是那么一个晚上
当年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作品更为侧重于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
而八十年代末在中国涌起的“新写实主义”潮推崇“零度”写作
都受到不少的好评
但时不我与
电影越来越成为了观众寻找生活的宣泄口的一种娱乐方式
对于观众来说
他们不仅是希望在影片里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更希望能有一种希望
而《北漂鱼》同时做到了这两点
可以说
余治林在《北漂鱼》里将众多北漂族的追寻梦想的过程浓缩在一起
以小人物的悲喜剧的方式呈现出他们的喜怒哀乐
再加上结局时的圆梦、顿悟
还有对于现实里的北漂族的访谈记录
使得影片既让人共鸣
也让人感受到了丝丝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