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剧情/传记/运动电影《李宗伟:败者为王》
于2018年上映
由马逸腾导演
马逸腾编剧
影片讲述了出生在马来西亚大山脚的李宗伟
从小就立下了代表马来西亚打羽毛球的志向
家境的贫困和父亲的反对
没有让李宗伟停下脚步
他始终坚持梦想
加入国家队后
李宗伟面临更多挑战
更是遇到了自己一生的劲敌——凌丹
他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出发
连续825天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至今无人打破
虽然他至今还没有一块奥运会金牌入账
但却诠释了一种叫做“李宗伟”的永不放弃精神
开学季
想选一个励志的电影
激发下孩子的生活热情和学习动力
踌躇中
正巧看到《李宗伟:败者为王》
对我这种操心的家长来说
真是“打着瞌睡
就有人送枕头来”
电影出现的相当及时!《李宗伟:败者为王》讲述的是马来西亚大山脚的小镇青年一步步成长为世界羽坛天王的励志故事
作为一个启蒙励志的电影
它首先展示的是健全的朝气
向上的恒心
其次:“提出为什么去夺冠?”答案是:“想想那些相信你可以的人......”这样温暖的价值观细腻、纯粹
情深意重!站在电影的角度
《李宗伟:败者为王》拍的有真情实意
它的演员阵容由李宗伟、素人、金马奖最佳女配、新加坡搞笑天王等演员组成
片子里
既有实力演技演员
又有接地气的演员
在内容输入上有诚意
最让我觉得温暖的是:镜头下演员的细碎尾纹、面上的疙瘩浅坑可见
清晰的塑造出了原型贫困少年家庭
令观众入戏感强
从这点上讲
甩国内套路一条街
不似国内“打了光、磨了皮、又曲折画出年龄妆”的打法
演员的态度就诚意满满
一说到体育电影
很多人都会觉得《李宗伟:败者为王》是一个类型极强的题材
既然事关竞技
必然有一些竞技方面的语言
片中也给到了一些镜头
如:羽毛球的球拍是如何编织、羽毛球的基本动作、羽毛球需要具备的体能与训练常识
甚至还有一些精彩的比赛层面的视角分析
为了适应电影的内容
整片还特别注重了节奏感和动作性
李宗伟少年时期想入国家队
后来教练找过他妈妈一次
他妈妈跟他说是因为个子不够高的缘故
所以李宗伟一直保持身高上面的关注
而他有的时候为了把对手的球打回去
常常会摔到地上
一旦摔到地上意味着球没有打出去
无论是童年的李宗伟、青少年的李宗伟
已成为国手的李宗伟都有跌倒的镜头
它很好的将竞技培养过程的时空感渗透在整片的剧情里
还有一个镜头是李宗伟在自己练习羽毛球的过程中
不断的变幻羽毛球的动作
实际上对面并没有对手
是他自己在脑补对手场面做出反应练习
这样的镜头对于球员训练可能稀松平常
但是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有点新鲜
至少我对羽毛球的动作设计有了一个更高级的概念:体育不再是一门动作性的技能
它还含有思维反应的挑战
令我印象深的还有一些细节镜头
李宗伟被国家学院录取以后
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坐在路边的小简易折叠桌上吃饭
在很多成功语系的镜头安排里
这样的场景不仅是要男主一家无限探讨取得的成绩
更是要通过一些场景设置铺陈凸显改变命运的分水岭
很多作品中
对于成绩的理解是站在前途命运上的解读
立足于成败定义人生的逻辑
以此来推动剧情的高潮
在《李宗伟:败者为王》的电影语言里
似乎没有这样的逻辑
一家人多烧几个菜
说几句体已话
亲情的鼓励成为营养一个人精神世界的真正价值
再退一万步
比对我们现下的家庭教育观
更是显得中国人受名利的支配要醒目一些
在传统中国人的家庭里
如果有儿女考上大学
要正经宴客的
除了籍此收回多年来送出去的随份子钱
还有表彰父母功德的隐性需求
古代科举难考
不过是数百人中举
而现今
几乎百分之七八十的机率考上大学
也要十桌八菜的摆客宴席
已经成为当世之风
大家把成功的功能性要远高于情感的痕迹
这正是电影《李宗伟:败者为王》细节反射生活差异化的可贵之处
《李宗伟:败者为王》是根据李宗伟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
在看这部电影时
一开始是奔着奋志功能
后来发现这个电影太真实了
它除了功能性的作用以外
还是一部能量型的电影
在普通人的一生中
能支撑他们完成的事情大部分是赚钱工作
而用理想跑到人生全程的力量是从何而来?每个人都有梦想
但是不妥协的太少了
所有未实现的梦想
通过电影中一点一点的努力和跌倒起来中
照见了自己的曾经
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在于
它不是为了讲一个英雄气概
避开了一般的“冠军综合症”电影
而是告诉你内在力量的魅力
这正是体育电影终极意义上的观照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重新定义“成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