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美国恐怖/悬疑/惊悚电影《哭声》
于2016年上映
由罗泓轸导演
罗泓轸编剧
影片讲述了韩国的一个村庄发生了一系列残暴而难以解释的神秘谋杀
死亡仿佛会随机降落到某个村民身上
一名年老的日本人刚刚搬到村边树林里隐居
一时间
村内谣言四起
警察面对系列谋杀毫无头绪
既找不到凶手
也没有合理的解释
一些村民转而求助巫师的帮助
钟九是一名警察
他的家人也直接受到死亡威胁
很明显
这些凶杀案已经超出了理性能够解释的范围
中国对于鬼神的态度
从孔子时代就已经确立
“敬鬼神而远之”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中国民间传说中
关于僵尸有很多故事
清代袁枚的《子不语》有个“飞僵”
村里人发现了这个僵尸藏匿的洞
道士让一个人下到洞里
不停的摇铃铛
这样僵尸就不敢回洞了
道士和另外的人则在外面和僵尸斗来斗去
天亮的时候
僵尸倒在地上
大家用火将僵尸烧掉
大定十三年
有个儿子借尸还魂的案例
最后金世宗完颜雍决定不能以鬼道来影响人道
所以还是按长相而非内在人格判定了儿子的归属
中国古代的很多鬼故事
大抵是人们潜意识的一种映现
鬼尤以贪吃和好色著称
事实上就是平时文化压抑的一种显性表达
但是看完《哭声》
貌似整体反映的主题比较复杂
但我不想写那么多理论性的晦涩性的东西
毕竟写的是一篇容易阅读的影评
我觉得罗泓轸导演想反映的主题
就是乡村和资本主义入侵之间的关系
韩国本土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之间的冲突
当然他不能明说
但是影片的种种处理
却已经显示出了相关的迹象
这个主题和《阿凡达》也有类似
但表达手法更为特殊也更为现实
非常触动心灵
而且我觉得本片对当代中国也有相当的意义
电影寓意义于图像
钟九和家人以及朋友的造型
都选取了最普通的韩国人形象
我韩国电影看得不多
看到一开始选择钟九这种形象
心存疑惑
觉得他是不是可以出演主角
但这种心理随着影片的进行而消失了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选角
这是一个讲述“普通人命如蝼蚁”的隐喻故事
钟九的造型
恰恰与他在影片最后的死亡相互呼应
关于日本人
日本人在片中的形象沉稳干练
寡言少语
如果不是看到最后一刻
真的无法相信
他是恶魔的化身
为什么选择日本
因为战后日本签署《日美安保条约》
是一个全面被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化的国家
资本主义的宗教是基督教
所以会选择日本人作为形象代言
巫师日光:巫师日光是当地神权的代表
他和日本人的勾结
听上去有点像个汉奸
但是放到现代这个背景下
却能清晰的显示出他对本地人的迷惑和伤害
钟九:钟九是一个典型的当地小公务员警察
按理说生活也应该是顺风顺水
直到最后死亡
还在迷信自己的公权力可以保护家人
正是这种不堪一击的对比和对身份的强调
更加突出了悲剧效应
女儿孝真:其实这个设置是影片的神来之笔
也是影片所反映主题的尖锐之处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连本土的神灵都无法保护外来恶魔的侵袭
有什么能让普通人家的父母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
只有使用小孩子
恶魔先搞定小孩
其他顺理成章
影片中多处年轻人屠杀长辈的设定更强化了这个主题
相机:日本人搞死人需要拍照
结束之后还要拍了收藏
可见影像化的作用
是恶魔的核心手段
恶魔用影像来诱惑小孩
让他们精神受损
继而反对自己的家人乃至屠杀
这在电视/手机流行的今日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批判
吊诡的是
对此批判
也要通过电影这种影像手段来执行
这里可以看出资本主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特性
好像那个沉默寡言的日本人
你根本搞不清
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在罗兰.巴特论摄影的著作《明室》中
讨论了相片和死亡概念的类同性
这部影片
乡村的“集体死亡”的意象十分强烈
放到中国
不也是这样么
年轻人被媒体诱惑
更相信虚幻和不真实的东西
原有厚重的乡俗被彻底破坏
没有立场舔犊情深的家长
放纵最后无法阻止小孩的疯狂
以至于放弃最后的理性
希望寄托于公权力
却没想到权力已和资本勾结在一起
最后乡村死亡
去年的热门影片《心迷宫》也是用死亡这个要素来贯穿乡村题材电影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取代原有城市化
中央提出了“城镇化”的措施和目标
希望能够进一步纠正盲目建设的问题
《哭声》所反映的问题
相信会有很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