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作/剧情/喜剧电影《厨子戏子痞子》
于2013年上映
由管虎导演
管虎 董润年编剧
影片讲述了一场大型瘟疫正横行肆虐北平城
导致全城戒备
某日
一辆马车忽然撞进街边日本料理店
而车上的两个日本人真实身份是生化专家
掌握着价值千金的疫情解药
这是天降奇财还是飞来横祸?胆小如鼠的店主
神神叨叨的戏子
和当街截户无耻无赖的痞子
三位小人物各怀心思
对日本人进行疯狂有趣的轮番“审问”
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爆笑狂欢
但他们不知已被阴差阳错卷入一场更大的局里……
厨子戏子痞子
念不好的话很容易念成“厨子屁子洗子”
据说有一位电影工作人员就念顺拐了
明星见面会后
我的情绪还没有褪去
前脚刚见过真人后脚就看他的电影感觉很奇妙
好一阵子我都沉浸在一种不可捉摸的状态中
这也导致电影开演了好一会儿我都在跳戏
看完以后觉得整部电影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的
《厨戏痞》的路数延续了管虎导演以往如《斗牛》《杀生》中热闹而奇异的画面风格
但热闹张扬、标新立异尤甚
首先
视觉上玩了许多花样
从一开始的黑白、速写、漫画再到默片式的对白渐进彩色画面
近而到了料理店
厨子戏子痞子三人围绕两个日本俘虏形成一种诡异的热闹
这种氛围给人感觉有点流水式的闹腾
感觉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儿的疯癫
亦真亦幻
亦正经亦戏谑
痞子黄渤一副西部牛仔的打扮
举手投足带着痞子混混儿的流里流气和玩世不恭;厨子刘烨的扮相有点像刚从《王的盛宴》片场走出来的刘邦
依然是耷拉着肩膀
似笑非笑的讲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俏皮话;戏子张涵予一副京剧武生的行头
张口是京剧的花腔;婆子梁静更像是浓妆艳抹的艺妓
别看是个哑巴
但挤眉弄眼、支支吾吾的十分抢眼
一开始给人感觉这会是一部荒诞剧
每个人都那么特色就是没个正常点的
有点像乌尔善的《刀见笑》
热闹、邪乎、浓烈
其次
神奇的倒带效果与画面解构
影片在正常叙述的同时会适时的回溯
有对同一时间其它场景的交待也有对同一场景同一画面的细节回放
主要作用是对故事背景的解释和对人物行为的解构
就好像写文章用的括弧一样
果然
经过倒带
真相全然不同
转眼间痞子变成了生化专家
厨子是成了意气风发的留学生
婆子是讲话利落的女侠
戏子则是他们整个地下组织的大佬
厨戏痞只是一种身份上的掩饰
其实这更像一部《风声》
原来看似凑巧的碰撞和极具戏剧性的冲突都是四人的刻意安排
若不是“倒带”恐怕观众都会蒙在鼓里
所以
你不得佩服这个组织的演中演、戏中戏
无怪张涵予说稍一走神儿就看不明白了
影片最大的看点还是三位影帝间的飚戏和地下组织与日本生化专家的博弈
巧的是
三位都获得过金马影帝
厨子刘烨是38届金马影帝
戏子张涵予是滴45届金马影帝
痞子黄渤是第46届金马影帝
婆子梁静和金马奖亦有关联(第49届金马女配角)
也是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影后
三位影帝的飚戏
最精彩的莫过于三人明里暗里无缝衔接式的碰撞与配合让人看的很过瘾
而三人前后形象的变化和反差让人眼花缭乱
其中刘烨、黄渤是从观众最熟知的形象转变为观众陌生的形象
脱去和服的刘烨一袭中山装
长发披肩酷劲十足
飞刀出神入化
身手十分了得;一向以小人物小混混见长的黄渤
你什么时候看到过他穿着白大褂煞有介事的做生化试验来着?张涵予刚好相反
从我们比较陌生的武生形象转变成我们熟悉的硬汉形象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耿直的鬼谷子和城府的吴大队长
同时这部戏也让张涵予酷劲十足
尤其最后单枪匹马以一敌百活脱的终结者附身
其实整部戏剧情很简单
就是地下组织变着方儿的套取日本生化学家的毒气配方而已
但斗智斗勇的创意衔接的比较好
更准确的说是一场三段式的精彩博弈
先是扮成厨戏痞放松日本兵的注意力
用苦肉计让厨子接近日本人;被识破后
继而用美人计让婆子被日本长官带走后作为中介骗取日本兵的配方;结果套取到的只是假配方
最后几人将虎烈拉病毒打碎后
连同日本兵一起感染
临死之际日本兵才道出此药无解
但不设防的说出了化学分子式
而痞子黄渤更是以自身做实验
生吞了河豚鱼肝起死回生
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成为了这场博弈的胜者
影片在叙述上集中在一个料理店里
情节紧凑
戏剧效果明显
矛盾冲突集中
属于细微之处见真章的电影
这方面李小璐、徐峥主演的《夜.店》也不错
但我认为影片在剧情安排上略有不足
首先是地下组织太过高大全
演技、生化、外语、身手、刀枪、机关、摩斯密码等十八般武艺无所不通
更夸张的是面对一个日本联队的敢死队冲击、机枪扫射
大炮轰击
四人居然能全身而退
简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强
太过高大全多少会削弱影片的感染力
其次
侦缉小队三人组进入料理店后沦为彻底的杯具
依然是各自为阵没有和主线真正交叉
既没有形成实质的破坏力也不具有阴错阳差的戏剧冲突
打了回不太好笑的酱油
最后
应张涵予的“剧透”
我们一直看到了影片最后的花絮
原来故事并非虚构
这又是一段尘封的历史
张涵予说现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不像那个年代的人淳朴友善
对待革命事业一腔热血
纯粹而真挚
与其说这是四位帝后对那个年代的致敬
不如说是观众集体对过去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