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私人订制》解说文案_骂战的背后

时间:2023-12-14 19:56:19 上传:渊鱼 字数:3182 字

中国剧情/喜剧电影《私人订制》

于2013年上映

由冯小刚导演

王朔编剧

影片讲述了愿望规划师杨重、情境设计师小白、梦境重建师小璐与心灵麻醉师马青四人组成的公司“私人订制”

以“替他人圆梦”为自身业务

专门为不同客户量身订制“圆梦方案”

无论客户的白日梦多奇葩、要求多严格

“圆梦四人组”统统来者不拒

甘愿满足客户的任何需求

正如同“私人订制”公司的口号——“成全别人

恶心自己”

一时间

许多怀揣着“奇葩梦”的客户纷纷找上门

私人订制公司也接连面临各种挑战:一心想过“烈士瘾”的陕西女青年、立志追求高雅跟俗“一刀两断”的全球最“俗”导演、想要当清官“自愿”接受钱色诱惑的司机师傅、生日愿望是想变成“有钱人”的河道清洁工人丹姐……“寻梦者”络绎不绝

“圆梦四人组”也绞尽脑汁为每一位客户私人订制圆梦方案

过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捧腹的荒诞事儿

每一位客户也都在最后“梦想成真”

文:南如珉前言沸沸扬扬的冯小刚炮轰影评人事件

堪称近期整个娱乐圈的一大热门话题

是否支持冯小刚

影评人究竟该不该骂

想必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站的角度和立场不同

看到的东西自然是大相径庭

基于此

笔者将此事件从头到尾捋一遍

当然不是基于影片本身的质量亦或掺杂个人情感

而是纯粹站在电影市场的角度

用客观的数据说话

分析此次事件的始终

冯小刚的《私人订制》自开拍以来

就几乎锁定了本年度贺岁档冠军的宝座

由于冯小刚+葛优的组合过于无解

因此这场游戏一直处于一边倒或者说垄断的局面

通过笔者与众多发行的交流来看

《私人订制》必将复制《泰囧》的传奇

通过强大的发行与贺岁档的各种优势来再次创造神话

以至于很多公司主动退出了今年贺岁档的角逐

不愿当这个巨无霸的炮灰

从之前的种种预热程度和搜索数据来看

这的确符合一个现象级影片该具备的一切

唯独影片的成片密而不宣

吊足所有人的胃口

影片在12月3号有一个二三十分钟的PPT的推介会

15号有些小型的看片会

直到17号

才是真正大规模点映与媒体看片

也是17号这次看片

导致了整个影片完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谩骂与差评

口碑一再蔓延

已经无法阻止

从而导致了《私人定制》未映先败

注定无法达到一个现象级的成绩

两个失败分析此次华谊发行《私人订制》

在网络的宣传做的非常到位

整体营销与广告捆绑堪称完美

但这一切全功尽弃的原因

主要有两点:1.对影片的自我认知不足

过于自信

竟然让券商提前看片

在完全没释放口碑之前

彻底让资本家把握了话语权

以至于出现片子上映之前股票跌停的奇闻;2.知道片子不讨影评人喜欢

前期一直不让影评人看片

17号的媒体场专门找了一部分

基本都是膜拜欧洲新浪潮电影的那批

影评人没找对

华谊对片子的口味方向没有把准脉

以至于口碑彻底崩盘

没有任何余地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看片没找对人

找的那些影评人不买账

深层次原因还是宣传发行的方向不对

不能找到能够守住口碑的人

找了些乱七八糟的人来看片

信息和舆论战又玩的失败

导致了完全无法控制的恶评接踵而至

以至于到了无力回天的局面

此次发行《私人订制》完全是华谊史上最失败的一次

教科书级别的失败

可能有人会问

片子就是很烂

关营销和发行什么事

可是站在市场的角度

没有烂片子

只有烂发行

电影是非常商业的东西

放到市场上就是个纯粹的商品

在笔者的印象中

几乎没有首轮口碑就守不住的情况

连《富春》、《小时代》的首波评论都是好的

可见《私人订制》在看片选人上多么自负

犯了多大的错误

一旦《私人订制》如预期的在释放的第一波中是好的口碑

舆论战就会非常轻松

加上后续的看片工作和口碑的维持

那么将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哪怕观众看了之后发现是烂片

至少也看了

贡献了票房

至少比如今被一边倒的口碑蛊惑强得多

这一点博纳的《扫毒》做的非常好

笔者一哥们负责做《扫毒》的口碑

精准地分析出它适合那些人

从而爆发出清一色的优质口碑

获得了不错的商业回报

影片究竟如何这个问题更是一个人仁者见仁的事

笔者倒是非常赞同冯小刚本人对片子的看法“整体打5分;娱乐性打6分

批判性打9分”

这几乎就是笔者在看完点映之后的第一印象

但多数人都只看到了整体的5分

甚至很少见到过如此口碑两极化的片子

毕竟由于首轮以及持续跟风的口碑已经让人失去了判断力

很多人见风使舵

好像不打差评显得没品

通知贺岁档前面的《扫毒》、《风暴》来看

我们完全不能再信所谓的网络口碑

那就换另一个角度

也是笔者开始所说的

市场角度

分析一下本片究竟如何

(《警察故事》上映当天的场均人次超过《私人订制》

而一周过后被《私人订制》反超)如今的市场是极为理性的

烂片几乎是没有空间的

说到这

有人会拿《富春》、《小时代》来说事

可是这两者恰恰证明了市场对烂片无情的筛选与淘汰

通过市场衡量片子的质量

首先要看后劲

而不是开画

开画仅仅代表着它的号召力

号召力不等于质量

片子的口碑质量会在前三天形成一个规模

口口相传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影片的市场表现很快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富春》有了首日5000万

最终不过3亿的惊人成绩

不足6倍的后劲堪称前无古人

《小时代》则有了开画7700万

最终4.8亿的成绩

后劲仅次于《富春》

与其一起成为了经典的口碑影响票房的案例

其次要看场均人次

烂片或许票房高

但场均的人次肯定是少的

这几乎没有个例

排片规模完全不能看出影片的质量

只有随着时间随着口碑的释放

进入影厅的人次才是真正影片质量的参考点

一个是后劲

一个是场均人次

如今再看《私人订制》

它是否符合烂片标准呢

答案是否定的

《私人订制》的首日开画是7000万(算上提前点映是8000万)

最终票房预计在8亿左右(《钢铁侠3》首日1.18亿

最终7.55亿)

这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烂片的走势

因为当它口碑彻底释放出去之后

烂片会马上遭遇腰斩

会有次周一的高台跳水

会有周六增幅变小等明显特征

显然这部片子不是

再看场均人次

甚至是一种好片的表现

尽管受到了口碑的巨大影响

但人次依然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讽刺的是

《警察故事》上映前几天的人次一直是领先《私人订制》的

最近却被后者反超

《私人订制》不仅不像烂片一样以5亿收官

反而凭借人次的巨大优势走了长线

这并是一个烂片的表现

(本图为12月31号各影片在北京的网票情况

《私人订制》在上映13天之后

依然以惊人的场均人次前进)此次《私人订制》的市场表现

当然受到了泼脏水的巨大影响

尽管由之前的13亿变成了如今的8亿

可通过全国城市的分析来看

又是一种极具讽刺和打脸的表现

《私人订制》在一线城市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完全符合正常的大片市场走势

二三四线则彻底沦陷

跟着外界的口碑走

严重受到了外界的影响

从这个有趣的市场现象可以看出

一线城市的整体素质和自我主义较高

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

其他二三四线城市会有严重的跟风现象

尤其是北京一区

自上映至今

一直保持着惊人的上座和良好的市场表现

这完全不符合一个烂片该有的走势

为何开骂开骂的导火索是笔者的“呕像”影评人释凡大师在微薄攻击周黎明

说其拿钱说好话

冯小刚借给周黎明洗白的机会

主动炮轰影评人

当然这只是导火索

深层的原因自然是由于影评人的集体差评导致了影片受到了不公正对待

导致了从13亿降到8亿

导致了片子饱受各种辱骂与争议的漩涡

毕竟片子弄成这样几乎是影评人一手炮制的

第一轮的口碑扩散的非常迅猛

“《私人订制》=烂片”的标签已经深入人心

二三四线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

华谊可以后悔不该请守不住口碑的人去看

可绝不能动骂

笔者的个人观点是冯小刚真性情、真大嘴、真痞气

其他一概不予评价

如今哪怕他拍出了神作

恐怕也会被众人指手画脚

毕竟人品是攒出来的

至于影评人

由于笔者认识太多

亦不便多说

有好有坏

完全看个人的品格

如今影评人被一些老鼠屎搀和的厉害

“影评人”这三个字已经足够贬义了

也就无需再骂了

总结电影就是一场公关游戏

商业游戏

华谊的失败为各大片商提供了教训和经验

如何做影片的先期口碑

如何公关整个网络

《私人订制》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如今的片子想要大卖

发行、档期、公关、质量一个都不能少

就目前来讲

影评人还真得罪不起

冯小刚的骂已经无力回天

如何收敛自己

专注于电影本身才是他当下要做的

但对于部分影评人来讲

这个骂还真找对了人

(严谨转载

转者必究)

渊鱼

文章

2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