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龙纹身的女孩》解说文案_《龙纹身的女孩》:“瑞贝卡案”与符码的再建构

时间:2023-12-15 15:56:14 上传:愿你安好 字数:4461 字

美国|

瑞典|

挪威犯罪/剧情/悬疑电影《龙纹身的女孩》

于2011年上映

由大卫·芬奇导演

斯蒂文·泽里安 斯蒂格·拉赫松编剧

影片讲述了千禧年杂志发行人同时也是财经记者的布隆维斯特〈丹尼尔·克雷格 饰〉因为涉及毁谤企业家温纳斯壮一案被判高额赔偿金

事发不久

名誉破产

被迫去职的布隆威斯特接获了范耶尔企业大家长亨利范耶尔〈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饰〉邀请

要求他远赴赫德史塔岛撰写范耶尔家族史

范耶尔并提出高薪和对温纳斯壮不利的证据

企图吸引布隆维斯特答应

布隆威斯特发现事情并不单纯

原来撰写家族史只是一个借口

亨利的实际目的

是要他深入调查家族中失踪近四十年的海莉命案

在调查过程中

布隆维斯特不断遭遇瓶颈

但在意外得知范耶尔曾聘请一位精通网路调查的骇客莎兰德〈鲁妮·玛拉〉调查过自己的身世后

布隆维斯特决定和这名神秘但聪明的女孩合作抽丝剥茧揭开这宗命案背后涉及的谎言和秘密……

(本文发表于《看电影》2012年四月下期)"I can't forget about it. It's my 'Rebecca Case'. Every policeman at least have one unsolved case to obsessd about. That then we had an officer Tostonson, year after year he kept going back to his 'Rebecca Case'. Taking out the files, studing them over and over. We were young, we laughed at him. "

"And that was also a missing girl case..."

"No, no, no...That's not why I mention it. I'm talking about the soul of the policeman."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2011)

“我无法忘记那件案子

那是我的‘瑞贝卡案’

每个警察至少都会为一件他们未曾破获的案件而痴迷

那时候有一位警官托斯滕森

年复一年地追踪他自己的‘瑞贝卡案’

取出卷宗

一遍又一遍地研究

那时候我们年轻

于是都笑话他

“那也是一桩关于失踪女孩的案件吗…”

“不

不是的…这不是我提及这事情的原因

我想说的是警察之魂

——《龙纹身的女孩(2011)》

颇具大卫·芬奇特色的电影《龙纹身的女孩》终于又践行了一遍当年美国学者安德鲁·萨瑞斯提出的作者论

作者论的代表观点是

每个导演一生只拍一部影片

本片片头的激烈摇滚乐与怪异的CG造型和令人发指的恐怖动作

是从微观的火、电缆以及水用拉镜头放大景别的

的的确确同《搏击俱乐部》中从纷繁错杂的人脑神经中用同样的方式使特写景别固定在一把插入人嘴巴里的枪上有相似之处

全片更加阴暗和悬疑的基调与09年的瑞典版呈现出了较大差异

本片主人公记者米克尔(Mikael Blomkvist)在自己的报导中遭到对手温纳斯壮(Hans-Erik Wennertrom)的栽赃

从而使得他的生活和事业陷入绝境

于是“救星”拥有亿万家财的富豪的亨利·范耶尔(Henrik Vanger)出现了

以提供温纳斯壮的罪证为交换条件

要求米克尔为之调查发生在1966年9月的家族谋杀案

当时年仅16岁的家族成员海莉·范耶尔(Harriet Vanger)遭到某位家族成员的谋杀而至今失踪

米克尔因此展开行动

与此同时

叛逆的黑客孤独女孩莉兹(Lisbeth Salander)作为米克尔助手的出现

竟然将这桩陈年旧案破获

全片由这件悬案展开

但是米克尔最终从亨利那里获得的温纳斯壮的罪证毫无用处

莉兹代替亨利成为了米克尔的救星

将温纳斯壮逼走并使之流落荒岛

最终被黑帮杀死

莉兹在片中的朋克的“嬉皮士”的形象很难让人联想到一位心思缜密、手段高明的黑客

骑着拉风的摩托车穿着紧身衣的她成为了她的代表形象

由于被政府的社会福利机构判定为“无行为能力人”

莉兹的一切生活费用在她原来的监护人脑中风之后被社会福利机构的毕尔曼(Nils Bjurman)所挟持

用性交易来换取莉兹本应得的由政府发放的生活费

在本片关键人物的戏份中

尤其是在性行为的进行过程(不论和谁)中

充满了以制造苦楚为快感的“萨德主义”(Sadismm)的表现手段

而这种氛围也弥漫至了整个影片

被肢解的猫

被焚烧的鸽子

被以各种极刑处死的女孩无处不在

阴暗的基调在影片的进行中渗透和蔓延

令人激动的视觉性强调与主观化自我欺骗的幻觉基础在电影中表现出来

根据弗洛伊德在《恋物》中阐释的那样:成年男人会将某种物件或者女性身体的特殊部位作为性欲望的焦点

而恋物者更多的是追求创造性愉悦的基本方法

被迫为毕尔曼口交的莉兹后来又被毕尔曼进行虐恋(sadomasochism)而忍受折磨

但是这一切都被莉兹准备好的微型摄像机录下来了

当后来莉兹将毕尔曼电晕并将其裸身捆绑

播放着上次虐恋时被录下的视频

强迫给毕尔曼在胸脯上纹身

这时候毕尔曼的惨叫与录像中莉兹的惨叫互相交织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文本对照

并且在这里

毕尔曼过高“估价”和利用女性身体来产生性愉悦

并且在后一次“虐恋”中

毕尔曼将自己的全部恐惧位移在了他对自己生殖器的“阉割焦虑”上

麦茨认为

“电影特性符码”(cinema-specific code)对应着无数“非特性文化符码”(non-specific culture code)

那么在莉兹捆绑裸体的毕尔曼并将匕首插进他的阔筋膜张肌(大腿臀部侧)并且对着插进去的匕首狠踢时

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在这里与“匕首”在这里相对应“非特性文化符码”了

要知道在第一次毕尔曼强行对莉兹进行虐恋时

毕尔曼的最初性交方式就是肛交

在阳具缺失的女性莉兹的报复过程中

虐恋成为其报复的主要模式

而阳具缺失使得她利用匕首代替了男性生殖器

刺向毕尔曼的几乎是同一个部位

这样的符号运用在该片中屡次出现

(“毒气”作为纳粹的“非特性的文化符码”出现)

再举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

片中范耶尔家的马丁(Martin Vanger)是最后被调查出来的杀手

以及曾经对海莉的施暴者

闯入马丁家探索的米克尔由于躲闪不及被马丁关入地下室

而将米克尔制服的则是从天花板顶端洒下来的毒气

马丁的父亲戈弗里(Gottfried Vanger)为观众所知是范耶尔家族中的纳粹份子

虽然马丁在影片的38分钟附近的晚餐一场戏中表现出了他对父亲戈弗里的厌恶

但是作为继承他父亲而成为连环杀手的马丁

使用了纳粹的必杀技“毒气浴”将米克尔制服

这样的“非特性的文化符码”在片中给观众以一种从角色幻想的建构到角色的身份确定提供了一座桥

(将假发扔出窗外的莉兹在此完成了一次身份转换)

另外

莉兹骑着摩托车追逐开着吉普逃跑的马丁时

马丁翻车后莉兹本来有机会用手枪打死他

但是马丁选择了让汽车爆炸终而葬身火海

这给莉兹从一个不具备女性性格的朋克女郎的身份转换提供了便利

因为大约在影片2小时14分钟处

莉兹交代自己因为在12岁的时曾试图烧死自己的父亲

最终将她父亲烧成重伤

也因此被政府判管教

这种儿时的创伤记忆(Tramatize)在成人后要么会造成自闭症

要么造成像片中莉兹一样的朋克般的癫狂

而却因为“火”的出现使得莉兹再次“浴火重生”

对米克尔的关心史无前例

并代替苍老无用的亨利成为了米克尔的救星

同时也凭借一己之力将温纳斯壮摆平

又是写贺卡又是买西装给米克尔的莉兹在观众们都看到她未来的曙光时

却因为莉兹看见米克尔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地和情妇搂在一起而将西装毫不犹豫地扔进了垃圾桶

她戴上头盔骑上摩托车飞驰向画面深处

戴上头盔意味着她又成为了从前的那个莉兹

也不再为任何感情所动

导演在此片中不仅完成了叙事上的循环

也让莉兹在“坏--好--坏”中完成了角色本身性格的循环

本片也同时很具有社会讽刺性

作为被政府判定为“无行为能力人、并有暴力倾向”的莉兹实则心地善良;作为政府机关的社会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毕尔曼却依仗国家权力与众多女孩强迫发生性关系;资深记者米克尔豢养着情妇

并昏头昏脑地失实报导最终惹火上身;财主大亨温纳斯壮在地下参与洗钱和武器交易政府却听任其自由;富甲一方的范耶尔家族中的连环杀手和乱伦畸恋都无一例外地将矛头直指当今的瑞典社会

也刻画出瑞典表面上的光鲜亮丽之下实则藏污纳垢、腌臜不堪

由于本片获得本届奥斯卡(84届)最佳剪辑奖的原因

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本片的剪辑上的技术手段

本片在从开始是分别以两条主线展开的(米克尔、莉兹)

最初在他们发生的事件基本没有交集

导演采用了一种平行剪辑更迭地切换让两个线索渐渐靠拢

这和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与科波拉的《教父II》有着较大差异

上两者采用的事实上是交叉剪辑

即用不同时空的人和事赋予另一时空的人和事以意义

带有普遍的象征手段

而本片则更尊重观众的主观选择

让观众自行推断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关联

在1小时17分钟处

这两条线索才开始融合在一起

为了不同的动机完成共同的目的

可谓殊途同归

而在影片1小时附近

两条线索互相更迭的频率加快

而且甚至有的镜头交代一场戏

一个镜头只有三四秒

(连接岛与陆地唯一的桥和富丽堂皇的范耶尔庄园)

同时

这部电影也可以成为文化地理研究的范本

远离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海泽比成为了影片的核心地点

而两位主角都来自斯德哥尔摩

在海泽比宛如皇宫一般的范耶尔豪宅周围星罗棋布着家族其他成员的宅邸本身是权力集中的象征

但是在冬天苍茫白雪的覆盖下则有权力和光辉一去不返的凋敝之感(亨利的回忆部分是暖色调

而现实时空是冷色调)

连接范耶尔山庄所在的岛屿与陆地的桥在海莉于影片末尾的独白中赋予了极有象征性的意味

离开这座桥与家人和痛苦经历隔绝

而回家又桥却又成为了必经之路

山地中的范耶尔庄园酝酿出来的“山地文化”制约了两位从“平原文化”的斯德哥尔摩而来的主角

这种权力反制现象同时也直接可意会为“扭曲发展的人类文明”

每个警察都有他自己“瑞贝卡案”

那是警察之魂

这个“瑞贝卡案”的含义在影片中是十分广义的

海莉是亨利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瑞贝卡”

米克尔的“瑞贝卡”则是他的对手温纳斯壮

莉兹的“瑞贝卡”则比较复杂

曾经“瑞贝卡”是她惨痛的童年与成人后屡遭强暴的经历

而后来她心中抹不去的“瑞贝卡”转移到了米克尔身上

但是这个“瑞贝卡”最后让她更加伤心

她的“瑞贝卡”的归宿忽然消失

营造出了她将何去何从的徘徊之感

那么

这个龙纹身的女孩的下一个“瑞贝卡”在哪里呢?

(导演用画面比喻范耶尔将温纳斯壮形容为桌上待餐之肉

但是他最终没能摆平温纳斯壮)

最后

本片通过强大的带有文化特质的符码在片中运用并且再编码

使得全片都笼罩在一种无法言喻的情境之中

并且通过本身叙事上的大循环套住角色本身的小循环

使得人物性格丰满可看

暴力与善良交织的身份疑云困扰着这位龙纹身的女孩

作为社会精英的米克尔、温纳斯壮、亨利·范耶尔等人实则藏着无数不可告人的肮脏秘密

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清夜闻钟

当头一棒”的效果

大卫·芬奇导演带有明显作者痕迹却又同时别具一格的创作

是十分可贵的

愿你安好

文章

7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