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三傻大闹宝莱坞》解说文案_像兰彻一样活着——《三个傻瓜》观后

时间:2023-12-27 01:51:37 上传:男神回归{exo} 字数:5502 字

印度喜剧/剧情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于2011年上映

由拉库马·希拉尼导演

乔普拉 拉库马·希拉尼 编剧

影片讲述了兰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学生

他公然顶撞校长质疑他的教学方法

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

而兰乔的特立独行引起了模范学生“消音器”的不满

他们约定十年后再一决高下

然而毕业时

兰乔却选择了不告而别

这不是励志故事

但能改变一个人

2011年的冬天

那时我高三

等夏天来临时我将告别接受了长达11年的体制教育

在告别它经历高考必不可少

高考是高三生的头等大事

犹如上帝之于基督教徒的地位

高考的信息从不缺乏话题

从真题解析到早餐建议

从央视新闻到校园期刊

五花八门的“高考”铺天盖地

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

我看上去却是黑白色的

同学、老师、家长就像被洗脑一般

“高考”是支持或反对你做某件事的绝对理由

它就像一个标杆

为它不惜一切代价

殊不知

高考本应为学生服务

对知识负责

它不过是雅典城邦里写上名字的陶片、是买完水果后拿到印有“国家税务局监制”的发票、是在冬天仍然能从北纬69°的港口发出的轮船

是它们的衍生品和附加品

窗外是-10℃的天气

头顶是100kPa的压力

眼前是R128、G128、B128的色系

当环境毫无生气

再活跃的内心也会枯萎

这个时候

《三个傻瓜》上映了

直到今天我仍能很清晰地记得看完《三个傻瓜》后的那种强烈的冲击

从未有过的代入感

醍醐灌顶

就像在黑暗的山洞中探索很久后发现的一束光亮

那时就想把这种无以言表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

生怕再也找不到这种状态

但高三毕竟太年轻

以当时的经历还不能把心中所想所思完全地表达出来

写不全面又觉得对不起这部电影

而且那时也隐隐约约有一个潜意识在提醒自己

这部电影会影响自己更长时间、更多方面

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

彻悟的瞬间早已定格

在心中保留了五年

于是在五年之后的今天

我要把这存封的震撼拿出来

把每一年每一天的新体会全部写出来

呼应高三生活

为四年大学生涯画上句号

另起毕业后时代的自然段

看《三个傻瓜》时会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

不是某个人物

而是整个大环境——印度与中国

国土接壤

同为文明古国

人口数量霸占世界前二

国土面积均在世界前七

同为发展中国家

同为金砖五国成员

就连电影中体现出的贫富差距、填鸭式的教育制度、高校学生的自杀率、威严的老师和家长形象都与当下的中国如出一辙

更何况那时我高三

处于中国机械化教育风格体现的巅峰期

看到这部充满智慧敢于打破成规又饱含幽默的电影自然爱不释眼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这是多少有文化有情怀的文艺青年常挂在朋友圈的话

还记不记得大一入校时的雄心壮志

当时摆脱了高中体制教育的束缚来到高中生心中的天堂——大学

心怀抱负势要在这里大展拳脚

模拟考试里所有指点江山的体制问题都在等着自己来改变

结果每个上大学人都知道

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最多撑半年

首先就是来自学长的压力

作为小弟的我们一对大学生活不熟

二对学校环境不熟

三想结识学长

更关键的是学弟的身份

因此抱负再大只要学长们不同意那也得搁浅

然而学长们通常是不予理会一个高中生的想法的

在大学生存一年以上的他们看高中生就像一只“小肉鸡”

觉得有必要教给他们什么是大学

大一时也是被学长压制过来的他们肯定得将这种传统继承下去

否则不就亏了么

皇家工程学院的学长要求新生脱裤子向其表达敬意

99%的新生在一脸懵逼的开学第一天会乖乖听话

从一开始学弟跟学长就奠定了不平等的地位

单纯的高中生想法在开学一个月就会消失殆尽

谈何大展宏图

一年后

等这批新生成为学长

会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继续打压下一批人

如此循环

这是个悲观的规律

但是不要忘记

在皇家工程学院还有1%的人没有脱下裤子

即使学长在他的裤裆里倒水

他会选择用学长们不屑的中学知识回击

这1%名叫兰彻

学长之外

还有制度

相对于敬畏学长从这种不成文的规定

学校中那些像考试问你机械的定义必须按照课本原话回答这样的明文规定更加不可逾越

比如兰彻

热爱工程学的他不能够用“正确”的定义阐述机械装置的含义

而且反教育老师一番

兰彻作为传统教育的异类常被老师赶出教室

从院长到老师再到查图尔对这个制度挑战者极度反感;比如乔伊·洛勃

他毕业设计的遥控直升机装摄像头的项目很惊人也即将完成

然而院长铁面无情

认为该研究没实际意义并且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完成

看都不看一眼直接一口否定不允许洛勃毕业;再比如我

大一刚来时发现院系没有足球队

酷爱足球充满热血的我召集大一新生中踢足球的同学成立系足球队

招新简章都发到空间并且打印出来准备张贴了

结果学生会来电话说你不能以院系的名义成立

因为没有向学生会申请

辅导员也没有同意

更何况院系本来就没有足球队

很多有创意的热情的火焰就是在制度的泡沫喷射下熄灭

面对制度的障碍

如果就此退缩

它会像紧箍咒一样随着你的怯弱而更加紧缩

结果是洛勃用生命写下IQUIT的无力与崩溃

制度如墙一般牢固

但它不是密封的

它就像一个有很多出口的迷宫

就像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荒岛

在看似穷途末路时拿出睿智和勇气

在一潭死水般的制度中涌起海洋般的波澜

兰彻是那个突破常规的人

他让固步自封者感到恐惧

被赶出这个教室他可以换另一个

不能上学他可以买身校服混进学校

他总能用意想不到却简单至极的方法找到自己想要的

并且影响了一个又一个人

毫米

法涵

拉朱

还有我

毫米学会了兰彻不交学费就能上学的方法;法涵和拉朱分头行动用当初兰彻的薄荷酱捉弄苏哈斯的桥段成功抢婚;我学会像兰彻对他热爱的工程学锲而不舍的态度

一年后自己成为学生会中的部长正式成立系首支足球队

Wewereledbythepathwetook,whilehecarvedapathofhisown,stumbling,rising,carefreewalkedhe(我们为脚下的路途牵引

他却在独辟自己的蹊径

跌倒

爬起

他无忧无虑地前行)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

潇洒的口哨吹走烦闷

Aallzzwell.追求卓越

宁静致远

追求卓越需要的是坚持追求的精神

坚持下去的动力来自于热爱

法涵的热爱在于摄影

不在工程学

在外界看来能够进入皇家理工学院这所印度排名第一的高校进修令人羡慕

毕业后成为一名工程师这样的职业也受人敬仰

还有令尊的鼎力支持(其实更多的是强迫和命令)

可谓占尽天时地利

然而在大四即将准备工作面试的最后时刻

法涵放弃了外界强加给他的任务

选择跟从自己的心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

心之所向

天时地利的条件的确足够诱惑

后果也足够现实:“五年之后看到自己的朋友都买车买房你会恨自己的”

还有周围人的指指点点

这个结果要自己承担

在这种情况下做出选择更需要胆魄

法涵用真诚打动了父亲的固有观念

跟工程师相比

做摄影师或许会少挣很多钱

以后开的车住的房也可能会比别人小一些

ButI’llbehappy,Iwillbereallyhappy.把热情所在作为职业

工作就会变成娱乐

这种快乐感和生活状态是金钱永远无法企及的

Goliveyourlife

去过你的生活吧

热爱一项事物是热爱它本身

是只要去做就能感到快乐的事情

像苏哈斯看中皮娅的职业与家庭背景而结婚

跃过对方本身而垂涎她所能带来的实际好处

那能算做爱情么?宁静才能致远

拉朱热爱着工程学

把工程学比作自己的老婆和小三

成绩却同心不在此的法涵稳居倒数后两位

这就是不宁静的原因

拉朱学习工程学是背上了太重的包袱

把所有的愿望心愿都寄托在工程学上

自己的考试和工作、姐姐的嫁妆、改变贫穷的家庭

恐惧自己的努力得不到想要的回报从而缩手缩脚

这么怕明天

今天怎么活?Wefrettedaboutthemorrow,hesimplyreveledtoday(我们为明日忧愁

他只顾畅享当今)

这像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与狂放

人生应当这样

Livingeachmomenttothefullest,让每一刻壮美不凡

当拉朱扔掉比手指还多的戒指

放下了负担和顾虑

接受当下的一切

不再向神乞讨

而是感谢神赐予的生活

即使被拒也要保留自己的态度

去做有意义的事

过滤掉那些杂质

留下对自己所爱事物最简单最纯真的热情

做好眼前的事

最终会发现那是通往卓越最短的道路

半年后

2012年高考前一个月看到一段韩寒在湖南卫视成人礼演讲

演讲主题与兰彻的价值观完全一致

韩寒讲起自己十八岁的经历

辍学后只身一人前往北京

看着眼前的北京城韩寒陷入了迷茫之后

他不知道自己去北京究竟要干什么

只是据说搞文化的人都要去北京

而那时他所有能写作的在学校的经历已经用光

自己也不想再去写校园小说

他想写关于社会的事情

可是自己才刚刚踏入社会

那段时间是韩寒人生的低谷

但是后来韩寒找到了自己所热爱的东西——赛车

那是他小时候就热爱的东西

韩寒把自己几乎所有的稿费全部投入赛车中

但仍然很有限

跟大车队的车手的配置形成鲜明对比

所以头两三年的成绩也很差

起步异常艰难

但是韩寒说自己非常开心

因为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哪怕钱都快用光了

房子几乎都租到山里去了

但是依然很快乐

有的人喜欢远行

想去西藏

想去南非;有的人就喜欢宅在家里

去门口的便利店就够了

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

自己所热爱的就是最重要的

进入社会

会发现世界上很多事情很多人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单纯美好

你会孤独

会受到排挤

渡假和旅行都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韩寒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地找自己所热爱的一切

所热爱的兴趣

骑车

阅读

写作

远行

钓龙虾

踢足球

就是这些兴趣让韩寒有了目标

有了一技之长

韩寒是作家

也是职业赛车手

他说如果一个人的职业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那将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韩寒说

如果找到自己所热爱的

千万不要放弃

千万不要放弃

千万不要怕被他人所嘲笑

因为你无论做什么总会有人在后面笑你

无论是做的好还是做的坏

都会有人笑你

不要怕被他人嘲笑

就算你喜欢研究蚯蚓

或者喜欢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哪怕你励志要做第一位华人美国总统

不要怕

JUSTDOIT.那一年

我即将18岁

此后无论是想到这段演讲

还是看到任何关于坚持兴趣的话题

我总会想到兰彻的那句至理名言:追求卓越

成功就会出其不意找上门

在兴趣面前刻意追求谁第一谁第二谁最后没有任何意义

忘掉那些疯狂的无聊的竞争和排名

全力以赴用心去做自己的兴趣

身上的潜能会无限地被激发出来

那时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你的

成功是必然的结果

关于教育

最令我感动和震撼的就是电影的高潮部分

当整座城市淹为水城任何车辆都无法行驶的时候

怀孕的莫纳羊水破掉被迫在学校的休息室躺在乒乓球台上生产胎儿

这应该是最坏的条件了

没有医生

没有护士

没有一切医学设备

甚至盖的连被子都没有只能用窗帘代替

更要命的是暴雨导致了断电

而此刻婴儿还没有初露

体力耗尽的莫纳已经奄奄一息

兰彻扭转了这一切不利的局面

在皮娅电脑远程指导下

用他的兴趣学来的知识

于是我们看到在一个暴雨的夜晚

工程学的力量在这里交汇

兰彻通过自己制造的变流器抽取汽车中蓄电池的电能发电

用吸尘器、真空计和橡皮胶吹制造真空吸盘

大家众志成城

取电池

拿电线

接线头

所有人所有书本中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创造了奇迹

这伟大的一幕何其壮观

兰彻把训练和教育的区别比作马戏团的狮子

狮子也会因为怕被鞭打而坐到椅子上

但人们只会说狮子训练的好

而不是教育的好

教育应当是当我们看到一个新知识而感到好奇与兴奋

而不是陷入疯狂的竞赛去管谁第一谁最后

就算是第一又有什么用呢?填鸭式教育不会给人增长知识

只会增长压力

用兴趣学习

会使思维变得活跃

人生都会充满活力

做事不按常理出牌却简洁有效

拉朱的父亲病危时如果没有用摩托直接开进医院而是等救护车

皮娅生产时如果没有送到休息室的乒乓球台就地生产而是原地等待

那结果将是关于生命的两个悲剧

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需要的正是打破常规的当机立断

这不是偶然

习惯接受填鸭教育的人遇到一百次类似的情况也做不对这样的判断

是兰彻这样把兴趣融入生活、不受陈旧僵化的条条框框束缚的“另类”做出的决定

从利用初中物理知识电击学长摆脱困境到利用大学机械知识迎接生命创造奇迹

那些公式原理方程符号仿佛都是有生命的

而且拥有人类不具备的超能力

是懂得活学活用的兰彻将他们激活

《三个傻瓜》的英文名是3idiots,也叫《三傻大闹宝莱坞》

相对于更加大众化的后者

我更喜欢直译的片名

叫《三个傻瓜》有一丝讽刺的意味在其中

法涵放弃待遇优厚工程师的职业跑到深山老林中拿着微薄的报酬去做摄影师

我们看来他是个傻瓜;拉朱面试时考官很明确地对他讲

只要你改变现在的态度我们可以录用你

拉朱拒绝了

我们看来他是个傻瓜;没有学位

没有文凭

兰彻替别人上四年学

从不在乎自己是第一还是最后

只为享受大学中演习的乐趣

我们看来他更是傻瓜

可这三个傻瓜到最后并没有常人推测的那么糟糕

法涵出版了很多的摄影集

拉朱每天在写博客

都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

地位没有那么显赫

但很稳定很幸福

而兰彻

这一个追求卓越的人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兴趣成为科学家

也是一名小学教师

他要将这种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

尤其是孩子

兰彻在大学时期一直提倡的

也是查图尔所嘲笑的

改变教育制度的想法

现在他尽自己所能践行当初的想法

他一直在这样做

大学时他就成功地影响了法涵、拉朱、毫米

还有皮娅

在知道兰彻就是冯苏·王杜的时候

作为实用主义象征的查图尔也心服口服

这正好应了兰彻的那句话:追求卓越

成功就会出其不意找上门

包括爱情

我很庆幸能这么早看到这部电影

它一直影响我到现在

从高中文理分科

到大学的选学校选专业

再到毕业的找城市找工作

都是人生很重要的选择

并且选项虽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态势而增加

在韩寒的那次演讲中

有观众问他

如果现在让你再回到18岁你还会做什么

要知道那段时间是韩寒的低谷

韩寒说

我想做的在18岁都已经做了

如果再回去

我也会yesterdayoncemore,再做一次

现场掌声四起

有羡慕

有钦佩

也有向往

至少当初选择文科

选择这个专业

包括高三和大学的生活

如果让我回到过去我也会选择再来一次

没有后悔

因为我选择了我的兴趣

相信在后来

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说我“傻子”而放弃自己的兴趣

我相信五年之后

如果回想起今天所做的决定

仍会有今天回想前五年那样同样的想法

再来一次

这是我想要的

这里不谈梦想

梦想太大

肩负不起

这里只说兴趣

能够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

我很高兴

——2016.5.3

男神回归{exo}

文章

4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