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像素大战》解说文案_《像素大战》: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游戏

时间:2023-12-28 17:51:44 上传:ByMySide 字数:1665 字

美国|

中国|

加拿大动画/动作/喜剧电影《像素大战》

于2015年上映

由克里斯·哥伦布导演

蒂莫斯·道灵 TimHerlihy 编剧

影片讲述了一群外星人误将街机游戏视频流解读成地球对他们的开战宣言

为此他们决定攻占地球

而他们的作战策略则完全建立在街机游戏模型基础上

更化身为经典街机人物誓与地球战个死活

无奈之下

美国总统找到儿时玩伴——曾经的街机冠军

如今的家庭影院安装工——山姆

在他的带领下

几个经典街机终极玩家汇聚在一起

他们的唯一目标是

战胜8比特像素外星人

保卫地球

生于八十年代的吾辈

在人生的头二十至三十年

见证了时代的高速发展

至少在玩具和游戏方面的经历要比后来的孩子们多得多

从孩童时期的玻璃弹珠、香烟牌、跳房子、扔沙包

到后来的各种游戏机和电脑游戏

再到如今的VR虚拟系统

其变化和跨度不可谓不惊人

远胜现在的小孩还没上学就已经人手一个PAD了

相比现在游戏设备所占的工资比重

当年的那些玩意儿堪称奢侈品

我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家庭电视游戏机就是那款最经典的任天堂

俗称「红白机」

记得花了老爸350块

而且那时的游戏卡带也很贵

从几十块到上百块不一而足

对普通的工薪家庭而言确实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东西来之不易

也就导致了我们对它们不但珍惜

而且还特别有钻研精神

往往可以把某些游戏玩通玩透、倒背如流

不放过任何一个小彩蛋、小秘籍

《像素大战》中出现的几款主要游戏诸如「俄罗斯方块」、「小蜜蜂」、「大蜈蚣」、「吃豆人」、「大金刚」在故事里是以街机为平台的

但我们小时候基本都是在电视游戏的平台上玩的

而且在我们那个年代这些游戏的档次已经下滑

让位给了像「冒险岛」、「超级玛丽」以及「魂斗罗」等较为复杂的横版闯关类游戏

到了我的初中时代

街机逐渐兴起

譬如「街头霸王」、「拳皇」、「侍魂」、「三国志」、「名将」、「恐龙快打」等游戏占据了主流地位

及至后来的PS与电脑游戏时代

游戏的元素愈加复杂

耗时更长、可玩性更强的回合策略以及角色扮演类游戏大行其道

一个游戏的通关时间往往需要十几甚至几十个小时

存档和读档成为了必需

属于街机的辉煌日子一去不返

时至今日

城市里的街机厅已经越来越难觅

在有些区域几乎消失不见

另一方面

随着联网功能的发展

每个人在家里就能和其他地方的玩家PK或组队

游戏的社交属性有了本质的转变

不再像过去那样和小伙伴三五成群地在家或者街机厅里吆五喝六、气氛炽热

有时候科技的发达会带来很多好处

却也可能带走很多特别的体验

便似一把双刃剑

谈不上孰好孰坏

但没有了就是没有了

因而

《像素大战》拿「怀旧情结」做文章就正中了众多80后的下怀

尤其对那些资深的游戏宅而言

就像影片中的布伦纳对小男孩喜爱玩的FPS类游戏毫不感冒那样

老派的游戏技术宅们更喜欢有逻辑和模式可循的游戏

计算子弹、计算速度、分析数据

可资线性分析研究的游戏才更对他们的胃口

对游戏类型的偏好仿佛是天然的分水岭

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怀旧」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用现在的眼光再回顾一下老事物

在我们小时候

每一次游戏机的革新都会让我们喜新厌旧

当16位的机器MD和SFC出现时

我们抛弃了红白机;而当32位的PS诞生后

我们又抛弃了前者

每一代游戏主机或者电脑配置的更新

都意味着画面和质感的大幅前进

玩家对分辨率的追求令游戏硬件不断地升级换代

可我们看到《像素大战》中那一颗颗巨大无比的像素颗粒时

反倒觉得既亲切又有趣

曾经被我们唾弃的东西一下子又有了无穷的魅力

除了「怀旧」

影片的第二个卖点是「YY」

一方面YY儿时游戏中的人物或者怪物成为了真实的东西

还用了一个「外星人入侵」的梗

可叹这些外星人在童心未泯之余也极为君子

事先约战三局

事后也不恃强耍赖

另一方面YY游戏玩家们自己「卢瑟变温拿」

昔日都说玩物丧志

如今却能人尽其才

家电安装工、待业青年和囚犯摇身一变

成了拯救世界的大英雄

还顺便抱得美人归

《像素大战》剧情荒诞不经

人物塑造亦颇为粗糙

当年的各项金酸梅奖提名几乎拿了个遍

电影网站评分也低得可怜

然而结果却收获了将近三倍于成本的全球票房

可见对一部主打「怀旧」+「YY」的喜剧来说

部分观众不会太过苛刻

虽然「YY」虚妄雷人

但「怀旧」却落在实处

对于广大80后的玩家或者游戏宅而言

纯真的回忆是不容质疑的

ByMySide

文章

5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