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剧情/悬疑/爱情电影《妙笔生花》
于2012年上映
由布莱恩·克鲁格曼 李·斯特恩斯奥导演
布莱恩·克鲁格曼 李·斯特恩斯奥编剧
影片讲述了罗里·詹森曾经是一个优秀的作家
曾经被认为是美国文坛的希望之星
但是在出版了几本畅销小说之后
詹森就再也没有能力写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作品来了
迫于生计和账单的烦恼
詹森和自己的女朋友一起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居住
以来是减轻生活成本
二来也是为了寻找新的创作灵感
在他们租住的小木屋内
詹森发现了一份被时间遗忘的手稿
那是一本小说
记述的是一个发生在1940年代巴黎的爱情故事
看完手稿之后
詹森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写不出来这种小说
于是
他便偷偷摸摸地把这本小说占为己有
在重新把小说敲进电脑并出版之后
詹森重新战在了美国文坛的制高点--他有理由嘲笑一切没有才华的作家--包括他自己
可是
小说出版之后
麻烦才接踵而至
因为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来源于真实生活
那些原作者过去的故事和朋友、敌人以及他的后代渐渐地都找上了门来
而且詹森也愈发地觉得
自己和小说的作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到底是梦境一场、还是无法逃遁的过去
抑或是一个更大道德考验的开始?
一个成功的作家的成长轨迹一般而言是这样的:从小饱读诗书
奋笔疾书;青年时满怀壮志地写成处女作
寄去出版社遭拒
再写再遭拒
反反复复
经历一番现实与理想的不断残忍折磨后
仍然不屈不饶
当绚烂的青春已被消磨掉光芒
当年轻的锐志被磨蚀掉锋芒
才写成一本旷世巨著
最终问鼎文坛
当然
当中可以穿插很多意外而惊喜的小插曲
比如像妙笔生花里面的
罗里·詹森无意中在巴黎拾到一份未出版的手稿
然后在虚荣心和渴望成名的双重欲望的驱使下
据为己有
最后卖的洛阳纸贵
成为美国出版界冉冉升起的文学新星
从此
以一段令人惊羡乃至堪称传奇的故事
被载入文学界的历史账簿中
看到这
相信很多观众都会有与我一样的感受
这TM老土得我好想关电脑的故事情节
能来点新颖的吗?!于是
妙笔生花在“作家抄袭而成名”的故事基调上确实玩出了新玩意
那就是以三个故事层层叠进
整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三个故事纬度
丹尼斯在新书发布会上朗诵《The Words》
这个在电影的叙事表达中就是真实存在的
而“罗里·詹森抄袭成名”就是《The Words》的故事原型;而那个真正作者(就是那个糟老头)那段发生在二战后巴黎的迷离情史
就是罗里·詹森抄袭的那本书的故事大概
电影妙笔生花将复古与现代很艺术地糅合一起
真的是饶得叫人破口大骂
当然了
电影也不忘对作家抄袭这一行径进行了道德上的批判
不过遗憾的是
这只停留在作家灵魂层面上的自我挣扎
因为到最后
罗里·詹森在新书发布会上依然闪着他那双翡翠绿般的明亮眼睛说
The Words is written by me.就正如罗里·詹森的出版人所说
相信我
你并不是第一个遇到这种情况的作家
无错
即使是像美国这种尊重知识版权达到一种病态程度的国度
也难保不会存在有作家抄袭、找人代笔、将他人的作品据为己有诸如此类的亵渎思想灵魂的事儿
而且还将它完美掩饰于一副富有智慧与知性的皮囊下
心安理得地接受荣耀的加冕
抄袭这事
在冠冕堂皇的人类面前就是人人得而诛之的罪恶
但当你背对人群
撕去虚伪的面具
面对眼前一份不劳而获的佳作
你的贪婪的欲念就开始发作了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
或者梦想成为作家的人来说
这代表的不仅仅是金钱
还有自我成就与圆梦
写过作的人都懂
一本书真的不是说耗费的只是你好几年的脑汁、时间、金钱
还承载着完稿以前你所经历的一切
你的阅读
你思想与价值观的形成
灵感的来源
生活的磨练
失败的苦痛……这些都是写一本书需要付出的成本
不可估量
所以我们非常能理解罗里·詹森一字不漏地将那份手稿打进电脑时的“痛并快乐着”的感受
也非常能理解那个糟老头揭穿他的阴谋后他的懊恼与悔恨
也非常能理解罗里·詹森迫切渴望将自己的名字撤除这本书的心境
也非常能理解罗里·詹森的妻子那种近乎崩溃的情绪
到最后
也很戏剧性地
那个糟老头说自己再也写不出书了
只因这一本《千言万语》将他带入了一个痛苦的黑洞
令他心生恐惧
它应该且值得被问世
以你之名
最幸运的还是
脑子是个很会闹情绪的玩意
这一点
电影也做了很好的隐喻
编剧带出了丹尼斯这么一位作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作家
这其实无关键要的
如果删除也不影响整个故事的行进
但他与一位年轻女学生的对话却让他深陷困惑与彻悟间
一位作家在写小说的时候是要对人物结合情境而产生的心理活动负责的
而那个漂亮女学生的一语中的仿佛在暗示你揣摩错了
罗里·詹森不应该这么安然地享受这一切
这部分电影留了一个悬念
所以对于作家来说
没有所谓固定不变的文风与笔调
哪怕日后罗里·詹森的每一本书都不如《The Words》
人们都可以说是“巅峰无法再造”
“江郎才尽”
“每个作家只有一本成名作”诸如此类的评论就能掩埋过去
且不用你费神
媒体与书评人会为你布局好一切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那个糟老头在手稿不见了的几十年间不冷静下来重新写一遍呢?恐怕上帝已经做出了回答
那些文字是神赐的
如天将的甘露
可以滋润任何人
但又不属于任何人
相信我吧
曹雪芹一生也就写了一本书
如果你用一本天上掉下的“馅饼”作为成名的奠基石
其实也并没有想象中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