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
美国爱情/剧情/喜剧电影《饮食男女》
于1994年上映
由李安导演
李安 詹姆士·沙姆斯 编剧
影片讲述了老朱虽是台北最了不起的名厨
但妻子去世后便要肩负起抚养三个女儿的责任
惟她们性情各异
充满叛逆个性
有着自身的问题
女儿们都逐渐长大了
老父亲也渐渐力不从心
不过他那一手炉火纯青的厨艺却依旧维系着全家的和睦
吃晚饭也就成为全家团聚沟通的唯一时刻
这样的时刻理应是其乐融融的
但是因为三个女儿和老父亲各自的“宣布”
令每顿晚饭都充满了意外:闪电结婚
投资失败
未婚先孕
叙弦娶妻
不仅令剧中人惊讶不已
更使观众原本平静的心情频起波澜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这期间有人怀孕
有人被抛弃
有人找到真爱
也有人死去
直到有一天
一向最乖巧、不露声色的三女儿宣布自己已经怀孕
还没等父亲和两位姐姐回过味来
就跳上男友的摩托车飞奔而去
然后是大姐也结婚
最想搬出去的二女儿反而一个人留在旧居
原来一个完整的家
肥皂泡一样破碎了
同时
朱家隔壁搬来了一位聒噪的寡妇
她终日痴缠着老朱
老朱周旋于她们之间
最终
即将破裂的大家庭再度团聚
看《饮食男女》
第一感觉是:我的天!看到后来
感觉是:真好!开场几分钟的做饭戏
精彩程度自不必说
第一场吃饭戏结束
中途老朱被叫到饭店帮忙
忙活完以后坐着和老温说话
老朱说:这些孩子我一个都不了解
我也不想了解
养大了
随她去吧
就像烧菜一样
菜上桌了
一点胃口都没有了
这台词真是绝了
立刻对编剧有了好感
事实表明
全片的台词全都稳定的保持在这种水平上
是我看过的电影里
台词特别出彩的一部
编剧大人给跪了
饮食男女的片名听上去挺现代的
实际语出《礼记》
饮食——食物
男女——男女之事
本片用了这个名字
走的是简单粗暴
不解释
请看官自行领会的路线
李安真是厉害
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拍
竟让我对后者完全不感兴趣
全部注意力思想都在食物上
这是我看过给食物的“戏”最多的电影
我说给食物戏份
是说真真正正是在做食物
不是现在电影和综艺里流行的
拿食物作秀
然后再加一大堆“走心”旁白
好就好在
《饮食男女》里的饮食就是饮食
功夫就是功夫
也有人情
但都煨在食物里了
后来即使没人吃
一件件打包、倒掉、掺和着人世间的唠叨
但食物还是食物
这样的菜才好看
这样的戏才入味
很有意思的是
里面演的是家庭戏
可上桌的菜道道是精工细作
老朱当然是个顶级大厨
但导演这样的安排难道没有别的深意?现实生活里
我们几乎不会如戏里这样做饭
但有意思的是
我们也不会觉得这戏有违和感
反而是看得有滋有味
这是观众的饮食心理
导演知道观众一定爱看
况且在中国
吃饭是本来就是件很重要的事
很有仪式感
它代表一个家庭的和睦
饭桌更是一个家庭成员间相互沟通的主要场所
吃饭
可以有太多隐喻
可以有太多言说和不可言说
据说
美国人的家都很大
餐桌也很大
但食谱很简单
常常是炖一锅肉汤
然后吃一星期
配着面包等……呵呵
如果这戏放在美国去拍
就会让人不舒服
中国的家庭
是有浓浓的烟火气的
烟火包裹着一个家庭
但人是在变化的
人长大了
精神就要分离
这烟火里就有了分野
却互相都不说
电影的又一个绝顶好看之处在于
它用一种调侃的、幽默的手法洞悉了中国式家庭的现状
我最喜欢的几处剪辑是
三女儿和大女儿在饭桌上宣布了自己的“好事”
紧接着一个一家人在门口目送女儿被男朋友带走的镜头
真是有意思极了
把生活的那种无奈和戏谑拍的淋漓尽致
笑过之后又让人很惆怅
很少有电影能把“荒谬”表现的如此准确
能让人由衷的笑
也能让人沉默着颔首
比如老朱给姗姗送午饭
比如家倩偶然发现姐姐的“恋爱”原来只是自己的一种想象
觉得无比荒谬想跑到男友那倾诉
结果却发现男友正和另一个女人OX这件更荒谬的事
从个体来看
每个人的人生都像锋利的刀片
但捏在一起的生活总好像又有那么多钝感
很迟钝:沟通也迟钝、吃饭也迟钝、恋爱也迟钝、接受什么新事物也迟钝
导演精准的抓住了这种“钝感”
通过镜头把它表现出来
效果是:很有趣、又很无奈
老朱本来“无味”
到最后
变成了“有味”
味道在这里是一种隐喻
食物的味道原本和人生的百味有着相通的道理
而这部戏里也真是有“百味”的
食物就像是这些滋味的外化:大姐不可思议的“逆袭”
找到了好年轻好阳光的男友
最后还为了她去受洗;三女儿撬了别人的男朋友
爱情有时就是那么不可理喻;反而是事事不落人下
看起来最聪明的二女儿最后决定留在家里;最后一场戏老朱更是石破天惊
道理很多
又很没道理
老朱要退位
经理来做工作
老朱说:人心粗了
吃得再精也没什么意思
什么叫可惜?要心中有个惜字才知道可惜
幸好我没打算我这辈子全耗在这件事情上
这戏真是有滋味:色香味、人间味、人生百味
全都烹饪在一起
看罢唇齿留香
难以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