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解说

《芳华》解说文案_“英雄”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刽子手

时间:2023-06-29 12:00:02 上传:忠於自我 字数:3351 字

中国爱情/剧情/战争电影《芳华》

于2017年上映

由冯小刚导演

严歌苓编剧

影片讲述了影片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部队文工团

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在爱情萌发时经历了残酷战争的洗礼

“活雷锋”刘峰由于一次触摸事件被集体抛弃

从农村来的何小萍

因“不良习气”屡次遭到文工团女兵的歧视与排斥

萧穗子默默暗恋着文工团小号手

三人因命运巧合重逢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昔日文工团的战友林丁丁、郝淑雯、陈灿等人也在时代变革中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

在这部电影所讲述的燃情岁月与无尽的幻灭之外

让《芳华》名声大噪的仍旧是戏外的故事

 虽然《芳华》赶在年底之前回到了大众的视野

据看过此前点映场的朋友反映也没有明显的改动痕迹

但关于这点

我仍旧坚持我此前的看法

大会前的某些事件确实放大了影片内容的敏感程度

即便影片的批判性与严歌苓的原著相比已经相当收敛了

 冯小刚将宏大叙事下人性的扭曲替换成了一些很私人的情感

用柔美的躯体与挥洒的激情勾勒出了一出充满浪漫气息的全景图

蓦然回首

那短暂而美丽的芳华仍旧在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

 《老炮儿》中冯小刚饰演的六爷是个讲求规矩的人

而之所以这个角色能够打动观众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的真情表露

六爷对于逝去岁月的尊重与坚守

以及与这个新时代的格格不入

我们也不难从他执导的作品中读出

尤其是在代表着“一代优秀的中国电影人”面临着市场与受众的迅速变迁时多少流露出的无奈

 无论是本色出演的角色

还是他本人

即便不能完全说“格格不入”

至少也能嗅得到他时刻保持的倔强

这种带给他“小钢炮”这个褒贬合一绰号的倔强

看似是面对观众

并以“垃圾观众”这样过激却也不无道理的词汇展现自己的耿直敢言

而实则却将目光落在了那一处可望而不可及的光景

 如今《芳华》终于给出了答案

他的心之所向神之所往不在今朝

而是过往

 就在那个回不去的文工团大院里

在演员们尽情燃烧激情的舞台上

在聚光灯下集体主义最璀璨的活力之中

 “大幸福创造不出来

小幸福天天发生

有什么不好呢?” 冯小刚在片中试图捕捉的是七十年代最纯真的人物画像

透过他们的点点滴滴

明显的一点就是影片前半段的时代元素

并没有让人感到明显不适

反而刻意选取了一些相互调侃相互扶持的段落弱化了战友之间的矛盾

 按他自己的话说

“从1977年到现在

差不多40年了

很多记忆都模糊了”

剩下了什么呢

便是片中真实动人而又与观众之间保持了一定距离的美

影片在刘峰出事之前

概括起来大体就是一种朦胧的美感

 黄轩饰演“活雷锋”刘峰还原了一个极为鲜活的形象

他脸上挂着的笑容如孩童般纯洁

就如同从宣传画上走下来的光伟正人物

根儿正苗红

(给演技打Call~!) 这原本应该是最违和的刻画方式

但冯小刚却让这一切看起来那么真实

也正因真实

到破灭之时才更加令人心碎

 严歌苓在《芳华》中诉说了文工团的故事

实际上是借着这一批最具“革命魅力”的年轻人来诉说时代的悲哀

个体在集体面前的渺小与扭曲

集体在大时代面前的无力感与不值一提

这是无论冯小刚如何回避也躲不开的主题

而在导演的取舍与改动中

他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他不排斥残酷

无论是喜是愁

我们即便失去了

但我们也曾拥有过

 然而在这层缅怀之情背后

是汹涌而来的无力感与悲凉

一个时代让人欣慰的是刘峰

而让这场美丽的谎言开始土崩瓦解的也是刘峰

一个被架空的人

在极端集体主义的宏大叙事下

他变成了一个不允许拥有人性的英雄

一个彻头彻尾的“活雷锋”

刘峰不是被人性所定义

而是被时代所定义

 林丁丁是文工团里公认的明星

追求者也不在少数

而她却打心里不能接受刘峰喜欢自己的事实

尤其是以片中的方式

在原著中林丁丁爱慕虚荣的性格被淡化

这反而凸显了“活雷锋”这无上荣耀的三个字给他带来的伤害

 “活雷锋”是他的标签

他会尽心尽力的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

但也正是这层身份

让他的这种无私付出被别人理解为理所应当

一切似乎都是通过标签来进行解读

所以他在被扣上“流氓”的污名之后才会一落千丈

唯有何小萍还放不下他

 在他孤零零的离开文工团大院时

竟只有一人相送

何等悲凉

而此时他身后硕大的标语与伟人的画像

早已变了味道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

最能识别善良

刘峰与何小萍

看似天差地别

一个如天上之星

一个如沟壑之尘

却因“英雄”殊途同归

相依为命

是什么在充当时代的刽子手?正是“英雄”二字

哪个时代的任何民族都会崇拜英雄

无数光辉的形象与他们的丰功伟绩回荡在熟睡孩童的耳畔

又或是残存在每一个不甘老去的心中那一声声振聋发聩的怒吼

你也许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这个和平的年代

超级英雄是银幕上的霸主

 但大概你很难理解“英雄”在那个特定话语环境下畸形的定义

即便是幻想中的超级英雄

最出彩的也仍旧是他们身上的人性

如何去做出艰难的抉择

这样的引导如同一只伸向我们的手

我们知道如何去把握

 可这一切在那个时代都说不通

 人性是一位“英雄”最不该有的东西

七情六欲更是显得肮脏不堪

人之常情“玷污”的当然不是穿上“英雄”衣钵的那个人

而是这“衣钵”本身

这也是在大环境之下无力反抗的个体不自觉便遵循了的思维定式

恰巧

你发现这个民族既热衷于造神运动

也同样钟情于亲手毁灭他们

并乐在其中

 “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

投石的人将格外勇敢

人群会格外拥挤” 如此看来是刘峰的不幸

但讲这句话反过来看

一位领袖又怎么会犯错呢?他做的一切都是不容置疑的

这便酿就了一个民族的灾难

 1998年有两部以蚂蚁为主人公的动画片

一部是皮克斯出品的《虫虫特工队》

而另一部则是《蚁哥正传》

看似都是身份卑微的蚂蚁凭借着个人奋斗挫败了大反派、消除了大家对自己的偏见、赢取公主、爬上了蚁生巅峰

然而菲力和Z比起来就更像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了

这也是《虫虫特工队》几乎完胜《蚁哥正传》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蚁哥正传》无论从人物形象上还是主题的挖掘上都和主流的动画审美有些偏离(哪个小孩儿会选择对于军国主义和法西斯的刻画呢

还是蚱蜢更好理解一些)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前半段有一场蚂蚁军队间的战争

战争之惨烈让人想起不少经典的二战电影

也是那场战争让Z明白

是时候为自己而活了

 在战场上

Z看着那些不久前鲜活的生命变成了一具具残骸

都是政治的牺牲品

他们自以为背负的光荣使命都是一席空话

只有幸存下来的Z得知了这一切

 看起来毫不相干对吧?但我之所以提及

是因为两者给予我相似的冲击感

《芳华》不是战争片

我不会为如此直白的残酷做好准备

突如其来的战争都使人物的走向骤然改变

敬意与悲凉盘根错节

 6分钟的长镜头将自卫反击战的血腥与残酷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我们还是没有看清一张敌人的脸

同样出人意料的残酷

却被安插在了影片中段

成为了影片的前后的分水岭

更残酷的是

这场战争没能让刘峰像Z一样走上巅峰

反而是身心的全面摧毁

他少了一只手臂

但更残酷的是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命在集体面前一文不值

曾经“活雷锋”的称号一度让他以为他与众不同

却在无形之中

让他不知道该如何收场了

 从相信理想

到发现“活雷锋”的不堪一击

再到对自我存在的迷茫

刘峰经历过最美的芳华

也是一条幻灭路上走得最远的

 若不知芳华的美

又怎知幻灭的伤

 对于刘峰的悲剧

如果那颗子弹再偏一点

击中他的要害

也许是个更好的结局

这一点在小说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负伤的刘峰一心求死

在集体时代即将崩溃的边缘

如何活下去比直截了当的死亡是个更大的难题

 这场战争究竟是什么

地点模糊

时间模糊

敌人模糊

即便是有大人物支持拍摄以及上映

却仍不能一针见血

一句“渡尽劫波兄弟在

相见一笑泯恩仇”便埋没了这些牺牲了的人

不便再提

而他们又是为了谁而献出了生命? 刘峰一直没变

他在部队被审问时发出的怒吼和结尾在联防办时的怒吼如出一辙

一样的愤怒和一样的世道

也许在冯小刚眼里

有些无形的压力也从未变过

新时代不一定就比当年好到哪里去

 归结一句话

就是“好人没好报”

 世事无常

而有些事不会改变

你憋了十多年的话

到头来却敌不过一句“门当户对”;你怀揣多年的理想

却只能在月光下随谢幕独自欣赏;你坚信永不消散的集体

却扛不住战友的各奔东西;你自以为轰轰烈烈的爱

倒不如相濡以沫来的实在

 那些曾挣扎过的人

曾燃烧过的人

绝大多数

仍旧是时代的一枚弃子

和《我不是潘金莲》一样

也和大会结束后这些接二连三的糟心事儿一样儿

一些看似全球通用的理性在这片魔幻的土地上并不适用

有严歌苓的原著

《芳华》中的每一点都可以在银幕上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但你真的相信这行得通吗? 所有的条例都模糊不清

所有的规则都可以被随意解释

我承认《芳华》可以更好

但我更尊重每一个像冯小刚导演这样的人

《芳华》不仅是他的个人追忆

也是一份对历史无法言说的责任

忠於自我

文章

1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