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犯罪/剧情/喜剧电影《追凶者也》
于2016年上映
由曹保平导演
张天辉 阳建军 编剧
影片讲述了一桩残忍的凶杀案悄然发生在偏远的西部村寨
憨包汽修工宋老二被警方推为首要疑凶
凶案闹得满村风雨
让宋老二一家饱受街头巷尾村民非议
为了挽回清白
过上正常的生活
宋老二一气之下独自踏上追凶之路
经过艰苦的调查追踪
宋老二找到了死者生前遗失的摩托车
并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王友全
为了躲避宋老二
落魄古惑仔王友全选择与纯情女友杨淑华分手
匆忙乘车南下
而出狱不久的夜总会领班董小凤为了带舞女萍姐远走高飞
做着最后的准备
阴差阳错之下
三人的命运突然交织在一起
逐渐显露的真相
让原本错综复杂的案情
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一场嬉笑怒骂的黑色大逃杀
在荒蛮西部拉开帷幕
曹保平是个不懂“安分守己”的好导演
这对于内地的学院派导演来说
实乃难得
《李米的猜想》曾带给他艺术表达上的成功
但他并没有固步自封
转向犯罪片制作亦获得不俗成绩
于《追凶者也》
他撕掉了痴于艺术的精致娇容
一改《烈日灼心》中对犯罪类型执于技艺的平稳把握
既放下身段
放弃风格化的叙事
又放下包袱来大胆创作
难免有献媚观众的嫌疑
在类型片的追寻之路上循序渐进
这是件好事
《追凶者也》即使在黑色电影这一类型当中并不成熟
但勇于探追的精神与脚踏实地的制作态度给予了它优越的品质
些许毛糙亦值得被观众原谅
中国电影急需发展类型化
更需要制作精良的类型片树立起标杆
而非成批的低俗喜剧、轻浮的都市题材、弄虚做假的“所谓恐怖”、三观不正的青春电影
《追凶者也》不是最好的曹保平作品
但绝对是部不差的商业类型片
尤是对中国电影而言
《疯狂的石头》的大卖
刮起过一段黑色幽默风
然而当时国内多数导演未能玩转犯罪题材
黑色类型片亦接触不多
便企图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冰雪暴》
好似不识走先要跑
不只跑还要跳的怪婴
平庸之作自然层出不穷
某大导更是见势头不对
力不从心直接破罐破摔
把真金白银买来的《血迷宫》改编权
浪费在沾了点血腥味的乡村爱情故事上
好在曹保平肯稳扎稳打
曾在《光荣的愤怒》中描述过乡村社会
且初次尝试黑色幽默
对乡痞“刁民”的塑造信手拈来
之后《烈日灼心》无论悬疑铺设还是最后的追逐戏、警匪间的角斗或合作、从罪犯到协警的身份转换等都达到类型片标准的完成度
为《追凶者也》黑色部分打下良好根基
同样是开篇直击命案现场
通过凌厉剪辑开门见山
呈现在大银幕上几乎不作遮掩
这便是曹保平的“凶”
片中天台床戏切入得凶猛
河边的杀人手法亦多真实还原
少艺术加工
可见曹保平对黄暴的处理
每次都以挑战广电尺度为己任
近乎勇般不留妥协余地
另一处“凶”的体现
是对原剧本大刀阔斧的改动
这个最初改编自六盘水五兄弟万里追凶案的故事
若你看过电影
会发现二者早已瓜葛甚少
留有一些追凶线索有迹可循
经26次易稿
剧本最终定型为分章节的非线性叙事
类似于昆汀的《低俗小说》
把同一时间轴拆分为多角度多线索
在前三章节分别跟随三位男主视角
继而揭开层层迷雾
逼近真相
但和去年那部倍受好评的《心迷宫》想相提可谓是重复犯错
即二者都侧重在打造叙事结构
刻意制造交织巧合、环环相扣
顾此失彼忽略了故事本身
仔细推敲起来定漏洞百出
可能连动机起因都称不上合理
然而距离重结构轻故事的代表作《11:14》早已十几年
玩法饱腹锤炼
如今还停留于该层次的模仿
实在初学者品质
不过类型片的成长需要代价
《追凶者也》亦是部曹保平的“实验者也”
他唯先在此把结构练对了
才能在更好的故事上运用得恰到好处
总好过玉石俱焚
结构玩砸的同时故事也瞎了
相对于短板故事
不新鲜的结构
《追凶者也》的闪光点皆由演员平分了
三位男主诠释了三个“冤得狠”的角色
一个是受冤枉的清白人
一个是被冤枉的人给冤枉的小混混
以及一个遭奸商坑骗“蒙冤”入歧途的倒霉杀手
兜转于一个“死得冤”的案件
刘烨饰演的宋老二是个为求清白不顾一切的一根筋
亦是呼应片名的“追凶者”
本是个神经大条的鲁莽角色
刘烨借用了《硬汉》中的表演方式
将“老三”代进“老二”
僵硬的神态、时而夸张的肢体语言赋予角色神经质喜感
来映衬全片荒诞的走向
但他并非单纯重走“傻子”路数
深藏不露是其眉目间些许睿智的卖弄
丰满了角色粗中有细的那面;第二章节走进了王友全
这个角色起到的更多是推动作用
是承接故事的工具
集诸多线索于一身
引导宋老二接近真相
使凶手与之碰头
因为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曹保平给王友全的设定偏向脸谱化
以免抢走追凶者与凶者的双雄风头
段博文对付这种贪小利又讲情义的小混混角色
拿捏得四平八稳是其最佳状态
张译在第三章节姗姗来迟
作那被追的“凶者”
董小凤绝对是他从影以来的一次“破格”演绎
作为片中最显眼的反派
操一口东北口音的董小凤在整体云南方言的语境内确保了独特性
其自称“五星杀手”
凶狠形象竟在黑色幽默的调剂下逐步崩塌
好比《落水狗》里对匪徒们的戏谑
在他完成场华丽的手起刀落后
开始不停花样被虐
随着情节深入
观众发现他既是凶手
也是个内外伤累累的受害者
张译的表演
从伊始张狂的痞、隐忍的匪
向愤怒追杀、悲情控诉转变
演出了角色的复杂
使出浑身解数促成的戏剧张力
于后期控制住全片节奏
每当他出场
观众便要绷紧神经
提防他痛下杀手时的凶相
及同笑点浑然一体的悲催倒霉相
最终他的癫狂
成就了镜头前的荒诞
却也把全片推向失控的边缘
到尾声
写实气息消失殆尽
漫画化取而代之
黑色与幽默间出现断层
当真相浮出水面
董小凤彻底沦为笑柄之后
黑色部分基本全被幽默稀释了
叙事至此几近失控
背离以往精致的毛糙涌现
节奏一再跳跃
缘于曹保平不得不在无力估量路况前“急刹车”
他把该有的几处合理过渡统统搁浅
在做标准环形结构的准备时中道而止
也因此
故事本身的批判色彩始终没能浓郁起来
蜻蜓点水式一笔带过了迁坟改道、村镇发展、地产奸商等社会问题
当然深挖下去极有可能破坏该片的娱乐性
实验性质的影片尚都如此
我们看到了朝着类型化做出的努力
也该接受经验不足导致的仓促收尾
不要因觊慕《釜山行》倍受赞许
而忽略它是《首尔站》的“下一站天后”
我相信
曹保平下部作品定能更好
他“追”得出应得的成绩
是国内观众“盼”得到的希望
文|好莱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