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解说

《不成问题的问题》解说文案_面子才是真正的问题

时间:2023-06-22 14:00:02 上传:笺短情长 字数:2869 字

中国剧情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

于2017年上映

由梅峰导演

梅峰 黄石 编剧

影片讲述了“树华农场”

创办于抗战那年

距重庆市三十多里

坐落在江边小山的半腰

是座常引渡客心驰神往的农场

农场运营三年

虽物产丰富

却在赔钱

而农场股东们对此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因为他们都领略过丁主任的种种好

丁主任

擅长待人接物

更有令人信服的本事

是农场的实际负责人

丁主任上任的半年间

将有经验的工人换成自己的亲戚

对工人们的怠工、偷鸡摸狗的行为视若不见

农场也开始赔钱

为了整顿农场股东们招了新主任

新主任有知识能力

但严格和刻板的态度使工人们不满

最后在农场租客----一个自认是“全能”艺术家的秦妙斋的煽动和带动下

工人们齐力将新主任赶出农场

而后

秦妙斋也被丁主任交给了保长

树华农场恢复了旧态

到了夏天

各种果树比往年多结了三倍的果实

那是尤大兴爱护的结果

然而

农场依然是赔钱的

读过老舍小说的人都会有一种感受——他的小说是非常漫画式的

老舍对小说中人物的动作、外表、行为、举止的描述

都非常夸张

导演梅峰在接受《当代电影》采访时

透露了他在将文学作品影视化中遇到的问题:“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把抽象变形、漫画式的文字所唤起的想象系统变成一个真正扎实的物质世界

我当时只能用最笨的办法

把小说中最重要的东西保存下来

植入到剧本中

也就是说

要把动作、人物、台词先按照小说的模型和框架老老实实地做一遍

然后将它变成一种比较客观的、忠实于我们对生活的那种物质性感受的叙事口吻

之后

我们会发现

小说中那些非常有意思的趣味感消失了”

  如果简单的IP影视化

势必会在艺术形式的转换中丢失掉原著的精髓

  梅峰是这么处理的:“到了电影剧本里

小说语言所产生的很微妙的东西变得干巴巴的

只是讲了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事情

所以

在那个基础上

我又开始创作了第二稿和第三稿剧本

后来

我又感觉到

用两个小时的电影时长去讲一个完全发生在农场的故事

会让观众感到视觉疲劳

为了让电影多一些空间上的转换

我又创造了一个小说里没有的深宅大院

许老爷、三姨太以及那些有钱人生活在那个大院里

丁务源管着农场

他到了重庆

迎来送往地去给老爷们打点生活

把老爷们伺候得特别开心

小说里面一笔带过的东西

没有具体去写的场景

被我们作为“物质现实”给还原出来了

增加了这个深宅大院

电影空间感的比例就舒服多了

不然

整部电影就真的变成一出表现农场生活的舞台剧了"

  了解了导演的创作历程

才有助于我们理解此片

本片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不成问题的问题》

讲述了抗战期间重庆近郊的树华农场物产丰富

却陷入赔钱怪圈的故事

   范伟扮演农场主任丁务源

他的笑声很特别

绝对令人入耳难忘

很亲柔的“哼哼

哈哈”

咋一听有些假

但听多了又很顺耳

既没有爽朗大笑的压迫感

也没有皮笑肉不笑的低贱劲

恰到好处的展现了丁务源这个人物一贯的中庸之道

  语言的处理上也很有趣

片中充斥着各类方言

农场的股东们慢条斯理的说着上海话

工人们操着四川当地口音

丁务源却从不说自己的方言

通常情况下他会讲普通话

但情形需要时

上海话和四川话也说的很溜

他甚至连佟小姐的洋文也会一两句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一下子就将抓住了主角的性格特点——左右逢源

  这样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

自然是有自己的生存方式

这不是靠着低三下四阿谀奉承

而是抓住了中国人历来的特点:好面子

万事面子最大

只要不伤及面子

一切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树华农场距离重庆不远

所生产的水果蔬菜、鸡鸭鱼肉

这些都是大都市急需的物资

随着重庆的人口持续增加

赚钱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但在丁务源的经营管理下

农场员工好吃懒做、偷鸡摸狗

财务账目也混乱不堪

好好地一个农场竟然亏损了!  佟老板想换人

但许老板却不同意

当然了

许老板自己找来的人怎么能说换就换

更何况自家在平日里也白吃白拿了不少

家里碰上点需要帮忙的事

丁主任总是第一时间赶到

笑眯眯的有求必应:不成问题!包在我身上

换人这事就一直拖着了

   还有件事也叫人奇怪:丁务源时不时的克扣工人工资

农场的工人却依然拥护他

  老舍的原著中是这么写的:  有一回

大家正赌得高兴

猛一抬头

丁主任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不知鬼不觉地站在老张的后边!大家都楞了!  “接着来

没关系!”丁主任的表情与语调顿时教大家的眼都有点发湿

“干活是干活

玩是玩!老张

那张八万打得好

要得!”  大家的精神

就象都刚胡了满贯似的

为之一振

有的人被感动得手指直颤

  大家让主任加入

主任无论如何不肯破坏原局

直等到四圈完了

他才强被大家拉住

改组

“赌场上可不分大小

赢了拿走

输了认命

别说我是主任

谁是园丁!”主任挽起雪白的袖口

微笑着说

大家没有异议

“还玩这么大的

可是加十块钱的望子

自摸双?”大家又无异议

新局开始

主任的牌打得好

不但好

而且牌品高

打起牌来

他一声不出

连“要得”也不说了

他自己胡牌

轻轻地好象抱歉似的把牌推倒

别人胡牌

他微笑着

几乎是毕恭毕敬地送过筹码去

十次

他总有八次赢钱

可是越赢越受大家敬爱;大家仿佛宁愿把钱输给主任

也不愿随便赢别人几个

把钱输给丁主任似乎是一种光荣

  这段文字描写非常出彩

如果将场景置换为工作

我们一定会赞同丁主任是深入群众

和工人们打成一片的好领导

范伟抓住了人物的灵魂——圆滑到近乎真诚

用金马奖评委的话说就是“把老舍的文字表演得栩栩如生

把诚恳演得极端可怕

又非常细腻”

  新旧文化的交锋则体现在影片后半部分

老舍的原著中对尤大兴一家的描写其实是非常负面的:“一位高身量的汉子

光着头

发很长

穿着一身不体面的西服

没有大衣

他的肩有些向前探着

背微微有点弯

那个女的不甚好看

可是

眼睛很奇怪

奇怪得使人没法不注意她

她的眼老象有甚么心事——象失恋

损伤了儿女或破产那类的大事——那样的定着

对着一件东西定视

好久才移开

又去定视另一件东西

”   而影片对两人的形象气质做了较大的改动

尤大兴和明霞衣着考究

谈吐不凡

显得与树华农场的气质格格不入

  他只是想做一名中国社会的改革者

而她也只是爱着自己的丈夫

希望帮助他与旧文化达成某种平衡的好妻子

  尤大兴说话直来直去

批评人毫不留情

但是他聪明能干又能吃苦

在他的带领下

短短几天农场就焕发了新貌:破烂不堪的小桥修好了

菜园焕然一新

晚上老旧的设备也不停电了

工人们虽有抱怨

但看着尤大兴身先士卒

内心也被慢慢感动了

心里憋着的那些怨气

也转化为钦佩

  丁物源借口有事外出迟迟不办交接

实则是到城里去疏通关系

同时

他还留了一手

让农场里的那个公子哥秦妙斋去和尤大兴斗一斗

自己坐收渔人之利

  尤大兴这样的改革派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而工人们也是摇摆的

虽然内心里也明白尤主任的方法是正确的

但一想起他训人时的不留情面和丁主任那热情宽厚的目光

又身不由己的选择了老路

他们和秦妙斋一起设计陷害了尤大兴

  如果说老舍的原著中没有一个人物形象讨巧

是为了强化讽刺效果

那么影片改变尤大兴夫妇的形象就是为了塑造英雄

营造反差

为影片增加一些悲剧色彩

导演的改编确实非常高明

    不过对于本片的票房前景

我并不看好

原著的讽刺较重

冲突偏弱

作为文学作品是成立的

作为改编后的影片

特别是一部2个多小时的长片

影迷可能会细细品味

但大多数观众还需要一些感官上的刺激

如果本片的后半段在剧情上更跌宕起伏、人物冲突更激烈

可能会在商业上有更好的回报

但艺术和商业本就难以平衡

是否遗憾

还真是见仁见智!

笺短情长

文章

1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