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犯罪/剧情/惊悚电影《夜行者》
于2014年上映
由丹·吉尔罗伊导演
丹·吉尔罗伊编剧
影片讲述了卢·布鲁姆是一名充满激情的年轻人
迫切地想得到一份工作
他发现
自己或许可以在报道洛杉矶地下犯罪活动方面有一番作为
他与一群敢于冒险的摄影师们合作
闯入了那个危险而又刺激的“夜行”的世界
所谓“夜行”
指的就是自由记者和摄影师们四处拍摄暴力犯罪影像
并将其卖给电视台相关节目组的行为
一位来自电视台的经验丰富的女记者尼娜也成为卢的助手
然而很快
他就模糊了正与邪的界限
从一名旁观者变成了他镜头中故事里犯下罪行的“明星”
我所生活的城市
是个媒体比较发达的地方
身边不少朋友也都在吃着这碗饭
据说这行虽然表面风光
收入也算不菲
但背后的辛酸实在不足与外人道
以致圈内流行一句话
叫“女生当男生用
男生当畜生用”
相较之下工作轻松得多的笔者
有时挺羡慕他们这种为事业拼搏着的有为人生
但有时想起那些彻夜不眠和汗流浃背
又有些不寒而栗
而所有的媒体工作者中
新闻行业又是最特殊的一群
他们24小时待命
用摄像机和语言、文字去满足大众的窥私欲
世界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活火山
随时处在爆发和等待爆发两种状态
人人都爱的和平在他们眼中
是罪可耻最罪恶的事情
而有些不好听的说
他人的痛苦
常常是他们最美味的饵料
用《夜行者》的主演吉伦哈尔的话来说
这是一群“饥肠辘辘的土狼”
而为了追求这种状态
他主动在影片拍摄前的准备期中了减去20磅体重
他甚至使用了一种几乎不眨眼睛的表演方式
来强调角色旺盛的精力和病态的精神
当然
在仍然强调新闻的第一性是所谓“党性”的中国式新闻界里
像路易这样的“夜行者”是无法想象且完全没有存在必要的
大家都生活在新闻联播的美好世界里
哪有那么多鲜血淋漓、悲惨人生需要第一时间报导?但对于更多“正常”的新闻人来说
“真实性”和“时效性”确实是他们的生命
在全球都逐步进入了商业为王的今天
新闻也逐渐从一个神圣的职业
变成了可以用金钱衡量计算的买卖
所以路易和他的夜行者同行们
争分夺秒的奔赴现场
穿过警察的层层包围直抵事件的最核心区域
用手中的摄像机拍下最真实、最原装的画面
以此就能换取丰厚的报仇
与那些伟大的前辈们相比
他们不在乎自己是否有一天能够获得普利策奖
也不在乎自己拍摄的新闻有怎样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他们所在乎的
只有这个视频能够换取多少美金
路易这个角色的变化是剧本最棒的地方
从小偷小摸的混混
到事业有成的新闻先锋
他在一次次拍摄事发现场中不断突破底线
从移动尸体创造更富有戏剧化的构图
到闯入受害者的家中拍摄隐私
再到终于利用别人的鲜血和尸体来野心勃勃地积累自己的财富
奠定自己在电视新闻界的前途和地位
一个从枯骨中站起来的新闻巨头诞生了
一种旧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死了
这让我们不禁想起去年的韩国电影《恐怖直播》里
主角在恐怖事件发生之时
心中的第一反应便是自己的翻身之机来临
而并非从道德和良心上去排斥和谴责这种行为
或许所有新闻人
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心态吧
就像电视界里常常被人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但这个万恶之源却是最最无法动摇的硬指标
是悬在所有从业人员头顶的那柄锋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无论是嗜血新闻也好
低俗内容也罢
归根到底
谁才是买家和受众?正是坐在电视机前拿着遥控器和啤酒你我
我们喜欢这种简单直白的感官刺激
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猎奇心态
一方面藉此提醒虽然碌碌无为但至少安全健康的自己
比起他们
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本作是导演的处女作
无论从节奏把握、主题表达还是场景调度
乃至色调运用和光线使用等细节上
都算出色的完成了工作
但稍显不足的是匠气过重
创新和惊艳之处稍有不足
这或许也是本片在影迷中获得不错口碑
却在奥斯卡上只捞到一个最佳原创剧本提名的原因吧
至于杰克
本片竟然没有为他带来一个影帝提名
让人有些惊讶
哪怕比不上雀斑哥和老鸟人
却比卷福和库珀有着更加优异的表现
但从杰克近年来在演技上突飞猛进的势头和和在方法派上越走越远的路子来看
未来奖项上的回报应该是迟早的事情
或许他头上的那尊影帝桂冕
会比心心念念于斯的小李子来得更早
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