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剧情/爱情电影《小时代》
于2013年上映
由郭敬明导演
郭敬明编剧
影片讲述了四个从小感情深厚、有着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女生
经历了友情、爱情、亲情的巨大转变
在一个宿舍朝夕相处的四个女生
开始找工作实习的忙碌生活
面对巨大压力
在看似平静的校园相继发生着让她们措手不及的事情
对《小时代2》的影评:http://i.mtime.com/woshilvxv/blog/7657190/从客观角度说
《小时代1.0》的成片质量没有预想的那么差
我的意思是
还有一点可看之处
影片比较大的亮点似乎也就集中在视听影像上的现代化和唯美化
唯视觉系论
《小时代》确实做得还是可圈可点
再一个亮点就在于“HOLD住姐”谢依霖几乎包揽了全篇90%的笑点
这一点
功劳不全在郭敬明
而在与谢依霖本身
商业上
郭敬明做得很好
充满想象力和力度的宣发能力
铺天盖地的水军式传播
再加上部分影院100%给足排片面子的强大噱头
让这个提前到8点的超前预售场
呈现了非常好的饱满状态
但是这有一点侥幸
那就是晚上8点场确实是黄金时段
不管怎么说
这个电影会向郭敬明的小说那样
不管质量如何
票房会爆
大众唯一关注的是“爆多久”的问题
这个问题关乎影片的质量、叙事和口碑
无论是《北西》、《泰囧》、《致青春》还是《合伙人》
票房之所以轻松飘红过5亿大关
全部是观众口耳相传的口碑效应坚挺下来的
也许《小时代》 的首轮观众会比上述几部电影要多
正好遇上了暑假档
首周票房
《小时代》也是完全有可能创一个记录的
但是票房要想如小四粉说的那样轻松过10亿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因有三:1、受众群太集中
影片对于70、85前的另一主流电影观众来说吸引度不大;2、影片不接地气
无法达成社会性集体追忆话题;3、影片叙事成为最大硬伤
《小时代》影片本身有着非常大的硬伤
那就是在于故事本身
并延续到了影片的视听影像表现手法上
郭敬明并不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
他是一个善于将文字用无逻辑的拧巴手法而让大众认为这是一种艺术
这个大众专指90后一代中钟爱他文章的人群
用一个比较不讨人喜欢的名词就是“脑残粉”
事实上我们不能控诉《小时代》这样一部不太电影的电影卖钱
我们应该控诉这个时代
是这个时代的某些因素让我们的审美变得扭曲和异样
让我们的认知不那么高尚
所以《小时代》才能卖的了钱
郭敬明于历史人物一样
只是在一个对的时刻出现了而已
他的作用
和商鞅变法的性质没什么区别
一、这到底是谁的时代?郭敬明在《小时代》里打出的口号中有一句是“这就是我们的小时代”
这句话表明
郭敬明想通过他的故事来给年轻人呈现一个年轻人的时代
实际上
这个时代
虚假得很
文艺的很
阳春白雪的很
电影本身所传递的“时代”概念
仅仅是依托“时代姐妹花”、“上海时代中学”以及林萧、宫茗等人嘴里的独白吐出的“时代”来完成的
整部电影对于“时代”概念的解释是依托于粉丝对于郭敬明本身的信仰来达成的
郭敬明的生活极度奢华而浮夸
如果假设心理学有这种理论
他是用这种奢华来弥补他生理的劣势
郭敬明的生活与当下普通女孩子的生活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然而他用自己的生活告诉别人这时年轻人的“时代”
本身就是悖论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笃信这种情节
郭敬明在小说亦或是电影中
所呈现的那个时代
离年轻人的时代相去甚远
生活无忧
性格忧伤
仰望四十五度
那只是郭敬明一个人的时代
他把自己的时代
自己的生活夸张而浮华的写出来拍出来
让那群还不懂的生活和现实的年轻女孩子们意淫成自己的时代
这种做法
不论是于文学、于商业甚至是于道德
都是不厚道的
可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一点
没人知道为什么
《小时代》小说和电影里到底讲述了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一点
似乎郭敬明自己的说法都不能够完全的让人服众
而宣传过程中小四粉们说郭敬明写出了他们的内心情感世界
这种说法似乎也只是建立在过度个人崇拜基础之上的
从小说中描写的浮夸世界来说
不管是草根的林萧、高傲的顾里、与世无争的南湘在生活中是可以对位出人物性格的
所以年轻女孩子们可以一一的比对
把自己想象成此间的人物
但是小说中这三位女生的做法、行为、习惯、身世、思想、言语似乎都太“阳春白雪”的厉害
生活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那么说话和办事
只有宛如这样的人物在生活中才是真实的写照
也许现在的学生们的生活太枯燥
枯燥的他们的生活波澜不惊
时代的进步让这一代的年轻学生缺少对信仰、文化以及审美上的成熟度
所以他们只是一群智商不低
情商乱码的一代人
于是郭敬明抓住了点
写出他们想要的人物
于是
女孩子们开始疯狂的膜拜
郭敬明成了神
实际上
他只是抓住了时代的空子
就像90年代的校园民谣
借着时代的契机
文艺了一把
所以如果《小时代》确切要讲述一个时代的话
那就只是郭敬明个人特殊人生经历的写照
来虚构这样一个时代的假象
借助于年轻学生对于认知上的处女地
活生生的赚着钱
还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神
《小时代》里的时代
并不是真的
它与当下的时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如果社会真的是上帝创造的
郭敬明是《小时代》的上帝
但是那个世界里
没有人
只有几个既定了人物命运而没有生命的俊男靓女而已
二、郭敬明是怎么讲故事的《小时代》电影115分钟
全片围绕着顾里、林萧、南湘和宛如四个人之间的友情故事
外加与简溪、顾源、席诚、宫洺、崇光和卫海一群型男之间的爱情故事展开的
片子没有涉及亲情故事
因为这种类型故事不卖钱
友情故事成为核心
爱情故事成为调味料
故事的主线则是林萧的菜鸟上位记
电影中的重点是爱情和友情
但是郭敬明在表现爱情和友情上面
因为缺少了戏剧的推动力
缺少人物性格的构成
使得整部电影中的爱情和友情感动人的地方几乎没有
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郭敬明“全神”视角的想法
在他的笔下
他说“你们要有爱情
于是就有了爱情;林萧你的爱情是这样的
于是林萧的爱情就是这样的”
他笔下的人物是缺少灵魂的
是缺少人物本身的精神
这些人物不管什么性格
都是太文艺
高高在上
说话做作
这些人物本来就是郭敬明捏造出的玩偶
外壳光鲜
实际上空如草莽
从故事讲述的角度说
郭敬明犯了一个重大的问题
就是忽略了电影叙事的均衡性
为了让影片展现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硬生生的将那么多人物塞进了电影里
他使用写小说的手法在拍电影
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
电影的讲述方式是戏剧性的
是视听性
而小说的审美艺术在于读者的二次想象
直观艺术遇到幻想艺术
本质的区别导致电影的故事不可能有小说那样零散不堪
实际上《小时代》的小说三部曲就是一种介乎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下意识文学作品
可读性很差
但是留出了非常大的幻想空间
这一点对于正在埋头苦读
生活中没有色彩的中学生来说
就是一味良药
郭敬明在电影中也是使用了一种近乎桥段拼凑的手法在讲故事
《小时代1.0》分成上下部的主要原因
还是这种叙事方法不可能在两个小时之内讲完一件能够吸引人
且带来深刻思索回味的故事
郭敬明在写剧本的时候
还算是做了一些功课
知道电影的叙事是按照情节点组合而成的
影片叙事的情节点
按照戏剧性的要求
重要的一点是每一个情节彼此之间的关联性要解决
另一个重要的技术要点是
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
这两点
郭敬明都没有做到
影片中虽然是以林萧的工作过程作为主线
但是每一个关乎工作的情节点似乎都没有融入到主线中去
从剧作的角度说
这些情节点都还是仅仅在表现一种情绪状态
而非一种事件的推动力
在整个故事的讲述中
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都过于“假定性”
几乎没有给足动机和理由
在小说的阅读中
观众尚还可以花时间去仔细考量
而时间短暂的观影过程中
这种假定的
没有逻辑推动性的人物情感变化是缺少力量的
任任何正常人看都会觉得
本来就是把大配角的崇光
脱光了对着镜头诡异的表情做结尾
对于这个电影来书到底有什么意义
而宫洺所说的从林萧不穿高跟鞋身上看出了“美好”而送她一双鞋子
与前文有没有直接性的联系
郭敬明还犯了一个比较大的致命错误
那就是给出了线索而没有去结尾亦或是说明
林萧面试幻想与宫洺的亲密接触
到了终了也没有交代林萧是真的爱上了宫洺还是只是花痴的幻想;宫洺送给林萧的戒指
中间出现了两次
一次简溪发现
一次圣诞节矛盾爆发
本是一个好的戏剧线
结尾处也被阳春白雪的雪地温馨场面给弄没了
到了也没给出理由来
另外一个于电影本身的问题就是人物的命运变化是几乎没有的
人物既定命运
没有前史
性格形成没有诱因
一切以假定性为主
是郭敬明小说创作的手法
从他的《幻城》到《小时代》
里面所涉及的主人公几乎都是没有行动性说明的
郭敬明就是一个上帝一样的说:“顾里应该是这样的
于是顾里就这样了
南湘是这样的
于是南湘就这样了”
《圣经》的开头都这么写
整个影片中
所有人的故事似乎都是林萧的画外音来交代的
在不是大师的导演手中
如此多的运用画外音
确实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导演和编剧的最好证明
从侧面说
郭敬明不会讲故事
让他真的成为了“渺小微茫的存在”
所以
如果拿着郭敬明小说或是电影中人物的塑造去挑毛病
肯定是罄竹难书的
但是如果你就是郭敬明的子民
你把他当上帝
那么他笔下的人物
没有一点问题
郭敬明还是不会用电影的方式讲故事
电影成片中所出现的逻辑性错误
以及指导演员表演情绪表现上出现的误差
都让人看的出
这位从不那么地道的作家转战大荧幕的稚嫩和蹩脚
你选择信他
你就要信他
三、那么美的画面是不是真的好《小时代》的画面绝对拍的是近几年国产中小成本电影中最讲究的
初看《小时代》
每一个人都会被这种美轮美奂的画面所吸引
甚至惊叹
郭敬明对于画面的构造和想法看得出他的天赋
《最漫画》的画风和风格相对于电影来说更具有优势
在电影中
你可以看到郭敬明将镜头语言运用的相当复杂多变
这似乎是郭敬明急于想证明自己确实是一个专业的
懂行的导演
而不是作秀
但是表现的太明显了
这些华丽的镜像背后所反映的并不是郭敬明多么专业
而是更加的不懂行
电影《小时代》中几乎可以成为一个摄影专业的教材了
推拉摇移跟
远全中近特
长镜头
蒙太奇
逆光
剪影
对焦
散射
慢镜头
快切
似乎电影拍摄和剪辑上应该有的技术都在电影里面找得到
郭敬明在《小时代》中用了一种比较现代化的影像方式来表现这个更加现代化的故事
这种现代化也仅仅是表现在了四格画面
还有快切的MTV剪辑手法上
并没有形成一种风格性的手法在电影中贯彻下来
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奢华影像
恰恰反映了影像与叙事之间的裂痕
而且裂的离谱
慢镜头和摇臂的使用在电影中似乎成了最大的亮点
相对的来说
郭敬明在电影中将视觉影像放大化的意义
主要还是为了表现出整部影片在视觉上的夺人效果
因为对于他的粉丝来说
小说的故事本身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重要的是那种奢华而浮夸的感觉
他就是要用这些与故事本身脱离很大的视觉冲击力来再现一个小四迷们苦苦幻想了五年的虚假“小时代”的盛景
这一点
他做对了
也许于小四迷来说
叙事本身带来的愉悦感早已被更有叙事性的小说所消化掉
商业上《小时代》成功了
这一点完全归结于郭敬明发达的商业头脑
《小时代》不管是从小说包装
卡司挑选与配备
影像风格
还是从口号上
都做到了完全商业的无以复加
仰仗他十多年的粉丝积淀
他也完全可以冠冕堂皇的把这种商业吸金称之为“青春的觉醒”
然而
《小时代》本质上的虚伪性和假定性
让这部电影必然与小说一样
不可能青史留名
电影本身所传递的价值观和社会性折射
都与当下隔着王屋太行
借着满山的风景
告诉你一个美丽的谎言
《小时代》是尊重读者的
郭敬明和他的小说确实也是为读者服务的
写进了读者的心坎
电影《小时代》也是尊重观众的
消费《小时代》确实也是比《不二神探》、《富春山居图》值得那个票价的
但是《小时代》的本质是虚伪的
它远不能拿着“青春”来叫嚷
它所谓的“青春”和“时代”
都是水中月雾中花
你以为就在眼前
国产电影刚走上一个重视故事
重视电影本身的路子
恐怕
又要被这群自诩为神的人搅合了
上述观点
观影直接感受
欢迎小四粉来骚扰
新浪微博:@做编剧的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