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解说

《一九四二》解说文案_《一九四二》:饿殍的悲痛入皮不入心

时间:2023-06-27 10:00:04 上传:作孽 字数:2173 字

中国剧情电影《一九四二》

于2012年上映

由冯小刚导演

刘震云编剧

影片讲述了一九四二年

因为一场旱灾

我的故乡河南

发生了吃的问题

与此同时

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

老东家叫范殿元

大灾之年

战争逼近

他赶着马车

马车上拉着粮食

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

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

三个月后

到了潼关

车没了

马没了

车上的人也没了

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

他带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

为什么到了陕西

人全没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

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

人流中喊:“大哥

怎么往回走哇?往回走就是个死

”老东家:“没想活着

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 转过山坡

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

正爬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

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妮儿

别哭了

身子都凉了

”小姑娘说

她并不是哭她爹死

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

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

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

老东家:“妮儿

叫我一声爷

咱爷俩就算认识了

”小姑娘仰起脸

喊了一声“爷”

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

往山坡下走去

漫山遍野

开满了桃花

十五年后

这个小姑娘成了俺娘

《一九四二》:饿殍的悲痛入皮不入心 影片的事件也就发生在距今七十年之前

从一九四二到二零一二

生活已经天翻地覆

关于饥饿的历史

我们的爷爷辈或者父亲辈都曾经历过

拿树皮树叶磨成粉来充饥的年代离我们并不是多么遥远

回望过去

看着现在

有多少次好了伤疤忘了疼

有多少人会在影厅内发出一阵阵不明所以的笑声

或许我们现在完全没有了哪种饥饿的体感

我们得庆幸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是多么的幸福

而不是从中只看到那个年代的人是多么的悲惨

这就是影片的意义所在吗?与其说温故知新

倒不如直接点看成忆苦思甜

看看当年的苦

反衬现在的美

这样明确的主题

放之四海十拿九稳

没人说不应该讲

真实的情境

历史书上都写的明白

将一段惨痛的历史以写实或者写意的方式表达出来

相似的影片太多

《一九四二》用一个年代时间命名

一则取材于原著

二则放佛真实的那一年似乎就只跟饥饿有关

很难将《一九四二》定性为一种什么类型

这种纠结较早之前也出现在《唐山大地震》上

两部影片都面向一则灾难

但灾难之后

影片的格局开得很大

叙事也极近周全

核心内容往往存在好几个

片段式的演绎方式

每一处都好像人为设计过

要不是有出色的演员卖力演出

那种记录式的叙事风格很容易缺失灵魂

见面会的时候

冯导对着观众说出了老舍先生曾经说过的一些话

当年老舍先生曾说

我要写一出悲剧

让大家都笑出来

笑中带泪

这种艺术作品一定振聋发聩

冯导知道

将一个逃荒的故事演绎得苦大仇深

这再容易不过;而将一个挨饿的故事以尽可能写实的方式表达出来

至少在中国还是不算多见的

于是

我们在感受《一九四二》的时候

画面的影像给人的感觉灰蒙而凝重

但其中时而蹦出的桥段

又有那么点让人忍俊不禁

开场部分的调情、中间牧师唱出的弥撒、接着一块饼干亲个嘴、吃得太饱蹲不下去、追驴赔上一条命、草地里换条囫囵大棉裤……好多的桥段充满着喜感

我有时候也不知道当笑不当笑

那可能是那个年代那个情境下的真实

却不能在我的内心形成一种沉甸甸的厚重

的确

笑过之后

镜像就会让你陷入悲情

这种悲情的转移来得很快

就像日本鬼子开着飞机

投射下那一枚枚炸弹

此时

生命如同蝼蚁

血肉模糊中

惨烈程度转为一种恨

恨那些日军

但明知道那没用

于是恨谁?恨当局政府?蒋委员长又是大忙人一个

恨天恨地恨自己

恨只恨我们的国军竟然打不下一架日军的鸟飞机

这个时候

我们在想

共产党在哪里?莫不是陕北?一九四二那年

国际局势国内局势岂非只一件河南逃荒事

演绎一段历史

旨在令今人见者由怜并若有所思

《一九四二》意图构建一副逃难时期的凄惨众生相

翻起这段历史的意义究竟是在记录

还是在惊醒后人?在这个问题上

影片用商业的视角给出了模棱两可的结论

实际情况更接近前者

惨烈的镜像通过两次日军灭绝人性的轰炸来强化

饥寒交迫的视觉感官有赖于细心打点的人物造型

影片没有特别核心的人物和事件

地主、贫农、国军、将帅、日军、政府、教堂主教、外籍记者(唯独缺少共产党)……难民的逃荒始于一场天灾

习惯性的西逃途中遇到诸多人祸

怪不得当时的政党救灾不力

因为河南政府为此已经倾尽全力

党国的军队要征军粮

难民只要有一口气断不会造反

原因是几天没吃饭

没有力气

蒋介石这个人物的必要性

在我看来仅仅是为外籍记者提供一个宣扬人权的对象

除此之外

对历史没有客观认识的人们

不会明白当局的难处

只怪他是办事不利的独夫民贼

将蒋委员长以这种方式呈现

可能是题材限制

可能是简化立场

因为我总觉得结尾处

蒋委员长如若英明

又何必多此一问“河南到底死了多少人?”难道是为了呼应“灾情是有的

但没那么严重”吗?对于本片

谈不上喜欢

因为他并未让我落泪

说不上厌烦

因为他揭开了那段曾经的伤疤

中华民族在那个年代

我们的民族有着独特的生存之道

不论这是不是民族的特性

还是求生的本能

天朝上民与贫民草芥

一方觥筹交错淡定若宫闱上国

一方在麻木中祈求战火平息重回家园

冯小刚若是要讲述一个政府无能民众遭殃的悲惨故事

那未免有些简单了;但要是搞得格局很复杂又很大的时候

却难免丧失最本质的震撼力

影片所传达的镜像

非常惨烈

极近写实

却无法产生一种悲恸的代入感

灰头土脸的逃荒画面反倒容易成为一种猎奇

该怎么为悲剧的年代流下刻骨铭心的泪?该如何让无尽的绝望萌生一丝希望?删掉蒋介石这个人物形象

只做背景阐述;删掉那些乌七八糟的神马教徒外国记者的悲天悯人

着力从灾民的视角演绎对时局的无奈

对求生的渴望

以及他们的心路变化

就算让我们看到真正的人吃人和卖妻卖儿

说不定影片的贴心程度会比现在更好一些

作孽

文章

1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