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解说

《绿皮书》解说文案_当肖邦遇到爵士——《绿皮书》观后

时间:2023-06-28 02:00:02 上传:冷梦雨轩 字数:4418 字

美国传记/喜剧/剧情电影《绿皮书》

于2019年上映

由彼得·法雷里导演

尼克·维勒欧嘉 布莱恩·海耶斯·库瑞 编剧

影片讲述了一名黑人钢琴家

为前往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巡演

找了一个粗暴的白人混混做司机

在一路开车南下的过程里

截然不同的两人矛盾不断

引发了不少争吵和笑料

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时候

一起共渡难关

行程临近结束

两人也慢慢放下了偏见...... 绿皮书

是一本专为黑人而设的旅行指南

标注了各城市中允许黑人进入的旅店、餐馆

电影由真实故事改编

针对这部电影推荐一本书

由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索威尔所著的《美国种族简史》

可以作为电影中夹杂知识点的补充和延展

比较快速地了解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内不同种族的历史、特点和差异性

种族矛盾是美国自诞生以来就存在的问题

至今都是敏感又无法回避的点

而《绿皮书》就是抓准了这一国民问题

引起了巨大反响

美国原本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聚居地

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约三百年的时间里

来自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其他欧洲国家相继移民至此

他们通过大规模占领了印第安人的这片土地

这便是美国的殖民时期

南北战争结束后

19世纪中期的美国迎来了工业化高峰期

对劳动力需求旺盛

为吸引欧洲移民美国国会还颁布了《鼓励外来移民法》

这就是美国第二次移民潮

到20世纪初期

因移民人数猛增

美国开始限制移民人数

此时来自中欧、北欧和西欧的“老移民”人数开始放缓

但像意大利、俄国来自南欧和东欧的“新移民”依然增长迅速

这就是美国第三次移民潮

纵观三次移民潮

欧洲始终是移民美国的主力军

电影中提到的几个梗

也都跟历史有关

托尼曾嘲讽说警察是爱尔兰人干的活

因为爱尔兰人素以打斗和酗酒而恶名远扬

警察在电影中的绝大段落都扮演着不怎么讨好的角色

托尼对德国人更是毫无好感

托尼说自己从军时曾驻军德国

那时二战已经结束

在一战和二战时期

都掀起了一波德国向美国移居的浪潮

与此对应的

一种反德情绪的迅速席卷全美

尽管移居美国的大多数德国人对德国已无好感

他们甚至代表美国参战反抗纳粹

但这种扎根在民间惯性情绪是很难消除的

电影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62年

美国第四次移民潮发生在1965年后

除了来自拉美的移民外

其余的主要来自亚洲

托尼刚到谢利博士门口参加面试时

门口恰好走出一位亚裔面试者

这也预示了美国的第四次移民潮即将到来

托尼也是一位极为典型的意大利移民

首先由于意大利尤其是南部主要以轻工业和农业为主要经济发展模式的地区

家庭包工是典型的特征

类似于中国的温州

也因为此

“南部意大利人长期保持着格外强大的家庭纽带

以此作为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社会组织

按照西方世界其他多数地区的准则来看

南部意大利人对家庭的依附太过分了——超出了国家、宗教和道义对个人的要求

感情、忠诚和道德几乎只存在于家庭的范围之内

”所以我们看到托尼在外如何不择手段和暴力倾向

在家一直都是爱妻子的丈夫和爱孩子的父亲

出差在外也会不断地给妻子写信

这种感情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甜蜜

是发自内心的坚守

而非麻木习惯般的坚持

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七年之痒这一说

而且托尼是与他兄弟在内的一个大家族住在同一屋檐下

他们对家的定义非常博大

亲人与家庭对他们来说有着无可替代的绝对位置

在意大利人的家庭结构中

尽管丈夫是挣钱养家的一方

但妻子才是日常生活的打理者

同理丈夫赚的钱也会大多交由妻子支配

托尼无论是打赌挣的钱

还是当表的钱

还是谢利博士给他的预付金

托尼都会把这些钱交给妻子

这也是居家的重要表现之一

“美籍意大利人不仅苦干

而且也能攒钱

早期的意大利移民——大部分都是打算把家眷接过来或攒钱回国成家立业的男子——省下所得的一半是普遍现象

避免挥霍一直是后代意大利裔人士的一个特征

强调自立是他们的另一特征

这表现在许多方面

包括拒绝接受政府给予他们的法定救济

甚至在收入低微时也保持良好的银行信誉

不热衷于政治或投机事业

”托尼也完全继承了这一特点

他会通过收买服务员拿走大佬帽子从中赚取“差价”

还会得到一次赏识

把大佬变成自己的社会资源

在暂时没有工作的时候

他还会充分利用大胃王的本领去热狗店跟别人对赌

白吃一顿饭还能赚几十美元

在经济困难难以交付房租时

托尼会选择瞒着家人当掉自己的表以缓解燃眉之急

当然

他的兄弟给他赎块表都要从中赚取十几美元的“跑腿费”

这些特点也跟意大利南部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形成的工农业模式有直接的关联

精明得有些狡诈

但会守住诚信的底线

但是

由于意大利在欧洲西部属于经济较为偏后的国家

尤其是南部农民

因为贫穷

导致地位很低

常被人蔑视

而移民美国的意大利人

大多正是从事廉价劳动力的农民或手工业者

这也使得他们到美国后做着社会底层的工作

而且态度消极

鲜有积极主动

更多的像是在混日子

因此直到20世纪初期

意大利籍男子的收入比一般本土白人都低

甚至不如肯玩命卖力气的黑人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当地警察才会说出“意大利人就是半个黑人”的侮辱言论

瞬间激怒了托尼

时间回到15到18世纪的美国前两次移民潮期间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直接导致了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

非洲黑人乘载运奴船横渡大西洋

到达美洲

因而“美国黑人是在违反其意志的情况下强行被带到美国来的唯一种族”

在美国这个移民的大熔炉中

黑人的地位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更直接讲是最低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争议和反差也是最大的

因为黑奴问题

美国在19世纪六十年代甚至还爆发了迄今为止唯一一场内战

而且南北战争结束的一百年后

也就是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

影响美国一代人的反文化运动中的黑人民权运动依然轰轰烈烈

可见其问题之严重

处境之复杂

电影中的故事时间就在这运动期间

只是淡化了事件背景

关于黑人所遭受的不公正不平等待遇的事例比比皆是

《绿皮书》就通过公路电影的题材展示了当时美国南方对黑人的歧视现状

从酒吧开始

谢利博士被数个当地人围起来欺负甚至受伤

这就位接下来一路向南的路程拉开了黑色的序章

而后演出的中场

谢利博士作为被邀请的嘉宾仍不可以正常使用洗手间

再到一家普通西装店的不公平待遇

警察找茬则把整个歧视过程推向巅峰

这些种种歧视被安排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至于后面观众甚至都开始习以为常

见怪不怪

更何况当事人数十年如一日地经受不公待遇

温水煮青蛙式的悲剧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面对环境逐渐恶劣后的被迫自我适应与无力感

当然

这样的悲剧最终没有发生

答案就是托尼

准确来说一路上托尼与谢利博士是相互救赎的

伴随着不断加重的歧视的是他们日益坚固的感情

谢利其实不够黑

因为除了肤色

他的艺术造诣、为人、教育、收入甚至体型都属于上流

如若不是肤色问题

谢利定是游走在社会精英中的佼佼者

然而现实异常残酷

谢利博士对此也看的透彻

他在台上万众瞩目光芒耀眼

但在台下就是一个没有基本人权的nigger

反观托尼

他其实也没那么白

除了肤色

其他技能和现状在社会上都是居于绝对的底层

就连白色皮肤背后的意大利出身都会被南方警察耻笑

但托尼拥有的两点恰好是谢利博士最空白的地方

一是混不吝的野性

二是温馨的家庭

谢利博士对歧视的一味忍让

除了外因

内因主要是他谦卑和儒雅的性格及人生经历所致

但这种性格在外界的不断施压下很容易掺杂软弱的成分

谢利的那些花招的确不高明

甚至不够合法

但面对更加不合理不合人性的歧视时

托尼对症下药的恰到好处

在平安夜前夕的演出中

谢利不再退让

这一次再面对已成他家常便饭的歧视

谢利博士不在委曲求全

毅然用行动说不

打响了人生中反抗的第一枪

因为“不够黑

不够白

甚至不够男人”

谢利博士的孤独是任何人曾无法触及或感受到的

若是世俗的理解

以谢利拥有的物质和金钱早已对外宾客盈门

随意风花雪月

可现实中谢利博士是孤家寡人

而且像习惯歧视那样习惯孤独

即使声名远扬

在他都会独自在窗台与夜晚共享威士忌

品尝孤独的滋味

当平安夜来临

只身一人在空旷的房间

在这样特殊的节日下

平时任何的光环都将褪去

所有的成就都变得苍白

他好像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

这时又是托尼

他与谢利分享了家庭

分享了温暖

分享了平安夜的雪花

还曾分享过肯德基的鸡腿

家庭的餐桌

家人的怀抱

才是点亮圣诞树的灯火

这样的安排最终给电影画上圆满句号

同样的

在托尼用黑人的方式帮助黑人谢利的同时

谢利也在用白人的方式教化白人托尼

从不满路边小赌怡情开始

到为地上的石头争执

还有丢在马路上的塑料盒

等等一系列行为都在一点一滴地改变这托尼从未有过的行为习惯

高潮阶段发生在警察找茬的那个雨夜

托尼用自己的一惯方式解决问题

结果只能在冰冷的看守所里眼巴巴看着本来是欺负他们的警察喝着咖啡欢快聊天

谢利用他的方式解决问题后

一开始托尼还为“胜利”欢快大笑

而谢利却一点都笑不出来

他认为这是一种羞辱

谢利早已习惯用最优雅绅士的方式处理最野蛮粗鲁的难题

尽管或许会带来上文提到的些许软弱

但这正是一个文明国家和和谐社会所需要和必须的素质和气质

他们的公民都应当具备这样的素质和气质

尽管还不能让托尼达到这样的水平

但至少他亲身体验了是非对错

托尼的收获绝不止150美元

更有价值的是愤怒拒绝诱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非只在家庭中才有这种观念

谢利不仅告诉托尼什么是对

也带他看哪些是美

从吃薯条洗袜子的流水账

到爱荷华州美丽平原的浪漫情书

谢利用最简单的实例

带托尼感受肖邦一样的美

托尼可能依然说不出它美在哪里

甚至他都不会感觉到这个变化

就像用牛铃铛给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号交响曲做结尾也应该是不错的吧

而美的事物是用共性的

就像做正确的事一样

它们本身就蕴含着光芒与能量

可以自然地吸引着人们的心灵

白与黑

富与穷

两条正负分明的界线构成了一个完整地坐标系

人们早已习惯天生出现在第一和第三象限的点位设定

《绿皮书》出其不意

画了一道反函数

刚才也提到白与黑的说法

这都来自与人们的刻板印象

人们喜欢给人群分类

然后贴标签

甚至分等级

因为这有助于他们更加简单笼统地生活

但在这标签下的人们

尤其是因为画圈而遭受到不公待遇的人

他们会拼命地远离这些与标签有关的一切符号

哪怕是共性的

他们宁可矫枉过正

也不愿画地为牢

而实际上

非黑即白的做法只不过去向了另一个牢

一个无形的、虽难受也宁愿接受的牢

谢利就在其中

无事一身轻的托尼也帮他撕去了心中的芥蒂

用手吃鸡腿说明不了什么

喜欢流行爵士也说明不了什么

这只是人云亦云的无聊标签

如果谢利教给托尼自尊的定义

那托尼就给了谢利扩充了自信的含义

有人会把《绿皮书》与2011年的法国电影《触不可及》(也译作《无法触碰》)相比

认为风格寓意类似

《绿皮书》只是把黑人与白人的身份对调了位置

甚至把《绿皮书》叫做美国版的《触不可及》

但实际上这两部电影相差甚大

认为风格寓意类似的只是看到了皮毛

把《绿皮书》叫做美国版《触不可及》的说法更是信口开河

是彻底的无稽之谈

《绿皮书》与《触不可及》除了都是黑人和白人、boss和打工的故事之外

在题材和主题上都相差甚远

《触不可及》除了相互学习与扶持之外

同时也讽刺了所谓上流社会的保守、死板和虚伪

更多的是展示黑人德瑞斯对白人菲利普的帮助

改变他惯有的机械生活

菲利普对德瑞斯的帮助线并不明显

更多是单项输出

而《绿皮书》更强调双项交流

一直在刻意地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

相互帮助的内容、主题也有很大不同

加上《绿皮书》讲述的故事处在了一个特殊、更具代表的时代背景下

给电影在政治、文化、社会、历史层面赋予了更深的含义

——2019.3.6

冷梦雨轩

文章

1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