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摆渡人》解说文案_【2016私人榜】“烂”还是不“烂”,这是一个问题

时间:2024-01-16 13:58:44 上传:帶着沵的我,给我滚 字数:2585 字

中国|

中国香港爱情/喜剧电影《摆渡人》

于2016年上映

由张嘉佳导演

张嘉佳编剧

影片讲述了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奇

这座城市的传奇就是“摆渡人”

据说

他们能消除世间痛苦

酒吧老板陈末和合伙人管春

平时看起来吊儿郎当

但其实是“金牌摆渡人”

空手接白刃

人肉千斤顶

只要你“预约”

就“无所不能”

邻居女孩小玉为了偶像马力

预约了他们的服务

但在帮助小玉挑战整个城市的过程中

陈末和管春也逐渐发现了自己躲不过的问题

从欢天喜地的生活

到惊天动地的疯狂

摆渡人最辉煌的篇章

从这里开启

2016年

似乎还是老样子

一切还是那么平淡

也可以说平庸

但也有安稳的庆幸

本来还有不少矫情的字

后来又都删了

呵呵

省的隔天再膈应自己

  最近手机上取消了好几个影评类的公众号

最早之所以会关注

除了喜欢看电影之外

自己也会在博客里抒发一下在生活中无法消解的对电影的余热

所以

都是文字

更多乐趣

不妨多多关注

一年就要到头

我又把几个较火的电影公众号取消了

之所以这样

就像我之前文章里反复对凶猛的科技和潮流抱有一种质疑甚至反对的姿态一样

一个原因是对现在网络的不信任

另一个是对人的不信任

  在流量主宰的网络世界里

人们越来越喜欢撕破脸皮说事

或许一些作者本无此意

但量子物理都快把世界观转向人的主观意识的时候

文章的作者难免会因“标题党”式的网络原罪诉求

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本义妥协于具有某种煽动性的共情内容

或是在既有的“成功”上占据逻辑制高点撩拨崇拜者

或是责备求全

摆出擂台

让人们站队

拳脚相向

互相鄙视

又或者进入受害者的角色代表弱者做出群情激愤的攻击

种种行为

让“流量们”比作者本身还要兴奋热血

一旦如此

最浅显的情绪共鸣变得不再“廉价”

标榜理性的观点成了撕逼的工具

电影的花边新闻成了比电影本身更值得讨论的东西

所以往往在看电影之前几乎就要被众多具有各自逻辑的观点所洗脑

最后在“逼格”的强压下

撕逼的快感代替了看电影的乐趣

  未来不可预测

不想让观影的乐趣变成网络时代的牺牲品

所以对于那几个公众号的取消

也可以说是对自己观影乐趣的一种保护

世界本就荒诞

电影更是如此

哪有什么永恒不变的道理和意义

过去的某些烂片可能是我们现在吹捧的经典

现在我们拼命打击的某些“烂片”在未来也许会变成其他人的经典

多少年后

时代在变

观众在变

浮躁的评论可能不再符合时宜

留不下来的人更会被遗忘

但是

好的电影始终都会在

时间是最好的影评者

我们大可放心

只要人类还向文明进化发展

就算是最强大的掌权者也无法改变他判定的好与烂

所以

何必要在执念中变得那么不堪

即便不能众乐乐

最好也别去骚扰别人的兴致

人各有异

独乐乐更是明德惟馨

《摆渡人》的预告一出来时

其实不难预料它所面对的局面

张嘉佳

是文艺青年们推崇的都市情感小说家

王家卫

是文艺青年们钟情的个人风格强烈的电影导演

当《摆渡人》以喜剧面貌出现时几乎就注定了不讨好的窘境

电影市场现在虽然红火

但难掩浮躁

内地观众的电影观念也并不成熟

喜剧片这一类型在某些观影者的心里几乎等同于烂片

尤其在现在人人都躲避“鄙视链”的情况下

如果一部喜剧片无法讨好具有话语权的观众

更会被大家嗤之以鼻

引发情感和审美上的共鸣

需要符合主流观众的口味

也是顺应市场的需求

但有些荒诞的是

现在无法引发共鸣的港风喜剧

在以前大陆电影市场一片黯淡的时候

却是大陆影迷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彼岸

那时候大陆经济初步发展

电视、录像机、VCD、DVD流行

再加上电影审查、引进制度的限制

几乎判定了内地电影市场的死亡

大陆拼命往城市化发展

而隔海的香港在另一种制度下

作为高度成熟化的都市高高在上

在我小时候

人们寻找各种渠道观看香港电影

甚至几天重复观看一部港片都不厌倦

为何

因为那是我们拥有不到的娱乐

而香港喜剧片更是港片的拿手好戏

在那个年代

几乎每个香港演员都可以成为喜剧演员

古装

科幻

现代

警匪

恐怖等等类型片都可以融入到香港喜剧类型里

香港的巅峰可以说是港片的巅峰

而港片的巅峰几乎可以说是香港喜剧的巅峰

然而一种改变之下

都市在人们心中逐渐去魅

港片没落

大陆电影市场极速发展

我们把趣味投入到了属于自己的喜剧片中

现在我们喜欢《非诚勿扰》

喜欢《人在囧途》

喜欢《泰囧》

喜欢《心花路放》

而“屈尊”讨好大陆影迷的港风喜剧

现在只能靠周星驰的个人招牌

几年一部苦苦支撑

因为城市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大陆成功的喜剧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现实包袱

而香港喜剧在快节奏、较为纯粹的城市氛围中以“无厘头”闻名

放弃逻辑和理性

充满脑洞和稚气

《摆渡人》便是这种港风喜剧

虽然电影中故事设定在大陆

也有大陆演员

但是电影的核心气质则是王家卫的“小资”和张嘉佳的“城市”融合起来的港风口味

《摆渡人》里没有的

是贴近大陆发展实况的趣味和审美共鸣

而这反而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

因为它没有被内地浮躁的市场培养起来的功利口味所妥协

电影里主角们为爱可以不顾死活

可以倾家荡产

《摆渡人》这部喜剧是彻底的并且成熟的都市口味和审美

它没有拜金主义者的“土豪气息”

也没有消费主义者的“逼格诉求”

这部喜剧电影本质上还是那个巅峰时期的港片

王家卫拉着张嘉佳把电影的喜剧格调又拉回到了以前香港的都市童话里

王家卫让上海代替香港

借助张嘉佳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

以酒吧作为联系众人的江湖舞台

用摆渡人的设定

让主角在三段时光变幻,物是人非的故事中渡人渡己

陈末在渡人之中为爱渡己

管春为爱疯狂

小玉为爱拼命

显示出了一种与功利现实相反的坚定爱情观

电影通过陈末王家卫式的旁白让三段故事相互穿插进行

陈末的故事揭露了摆渡人自己的前情

过往和以后的去处

小玉的故事作为摆渡人的案例并融合多个摆渡事件交待了摆渡过程

而管春的故事发展虽然没在陈末这位摆渡人的掌控之中

却让生活摆渡

让这种纯粹的爱情观在最后得到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我不能否认自己喜欢《摆渡人》

就像我无法否认喜欢《东成西就》

《家有喜事》

《大富之家》一样

喜剧嘛

本来只图一乐

也许在电影市场上具有主动位置

有更多选择的观众们再难被港风喜剧所征服

但也无需在所谓的“好”与“烂”之间去和“喜欢”或“不喜欢”的人争得面红耳赤

文无第一

不求甚解

酒也喝

茶也喝

可乐也喝

电影嘛

健康第一

乐趣为大

因为看电影而增加烦恼实在是个荒诞

讽刺又不怎么聪明的事情

所以

在2016年末

不再站队

不再关注与电影本体无关的影评

2017年

继续看电影

最后

只选出10部2016年具有争议性的电影以供玩味

《我不是潘金莲》 《罗曼蒂克消亡史》 《大鱼海棠》 《长城》 《摆渡人》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爵迹》 《魔兽》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 《驴得水》

帶着沵的我,给我滚

文章

8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