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剧情电影《一念无明》
于2017年上映
由黄进导演
陈楚珩编剧
影片讲述了阿东罹患躁郁症
日常就是战场
在情绪里反覆煎熬
爸爸黄大海离家不顾
留下久病的妈妈
家门就是栅栏
一点点碰撞摩擦都让母子俩露齿相斗
有一天
阿东帮失禁的妈妈冲洗
却意外结束她的生命
被判入住青山医院
大海在愧疚下决定接治疗後出院的儿子阿东回到自己独居的小室一起住
两个心怀愧疚的大男人相挤在呼吸都嫌拥挤的斗室中
阿东重投社会
却遭到身边的朋友歧视
唯然他尝试 平复自己
同时阿东也想尽方法希望找回当天谈到近乎订婚的Jenny
没想到当找到Jenny时
却有着另一番滋味
心头沉没的是家
肩头沈重是枷
最简单的关系
最复杂的纠葛
阴暗屋檐下透现父子对坐光影
成一张现代生活的全家福
哭著微笑
恨著相爱
金燕玲说她是先接触《一念无明》的剧本
觉得写得很不错
才去见的导演编剧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
创作如此严肃一个故事的两人竟然如此年轻
这也是我看了《一念无明》后脑海闪过的一个感受
导演黄进、编剧陈楚珩是一对情侣
从大学时代开始共同创作
24岁的时候
两人想了这个故事
还获得了创意香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资助;27岁的时候
用仅200万资金拍摄了16天
成就了眼前我们看到的《一念无明》
从表面上看
你会觉得《一念无明》就是一部讲述患有躁郁症的病人在社会上饱受负面标签的电影
但细看下发现原来不止这样
这部电影不止是讲一个患有精神病的群体
还有暗藏了很多社会的现象、亲密关系间的沟通、家庭问题、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曾经看过一本书
里面写到“一个人成长的经历会决定其一生的方向”
因为世界最基本的图像就是这时候来到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如同复印机似的
一幅又一幅地复印在一个人的成长里
这就像《一念无明》余文乐饰演的主角阿东的状况:爸爸妈妈从小都偏爱更加“优秀”的弟弟
春游时都去弟弟班上
心里只记挂这弟弟
这造成了阿东长大后内敛敏感又渴望父母关爱的性格
想多赚钱去有一个家
可惜
事与愿违
饱受痛症折磨的妈妈在老公与小儿子都离她而去
只剩下阿东守护在身旁的时候
还是口口声声说要打电话给小儿子
指责阿东没有用
现实就是这样悲伤
见过很多非独生子女家庭
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往往是聪明伶俐
但由于从小被捧在手心
几乎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虽然聪明的人能取得更多社会成就
但往往忽略了家庭
他们几乎不会像父母爱他们那般回报父母
更谈不上孝顺
戏中小儿子电话里对曾志伟饰演的爸爸说:“钱你不用担心
我有
把哥哥送回精神病院吧
你脚不好
看喜欢哪家老人院
费用我来
” 这一段是《一念无明》里最触动我的
并不是因为我就是阿东那样的人
产生共鸣
反而我更像“小儿子”
我是家里脱缰的野马
从小家里很用心培养
出来工作也算得上顺利
说一就一
根本不太管家里的事情;反而我弟弟还没毕业
由于有个任性的姐姐
没有选择地区接收了家里的老事业
也肩负起陪伴的责任
看完这部电影
有种内疚
我在追寻梦想
却要弟弟为我承担了更多家庭的责任
电影由小及大
从这个家庭问题
延伸到另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命题——照顾者与被照顾者
一开始是余文乐饰演的儿子照顾金燕玲饰演的妈妈
然后是曾志伟饰演的爸爸照顾儿子
爸爸脚受伤了儿子又照顾他
最后他们互相照顾
导演黄进说:“很多时候我们把目光给了被照顾的人
但其实照顾者也是非常辛苦付出很多
社会上存在很多值得敬佩的照顾者
他们的世界也需要被人关注
很多时候不是他们想
是现实的处境逼得他们这样
” 这真的是一部很严肃又细腻得引人反思的电影
它的情景是如此真实地发生在你身边
用影像与故事逼你去反思你在家庭的付出
反思与家人的关系
反思怎么照顾别人
反思被人照顾等等
“一念无明”
导演说“无明”就是看不透
被一些东西遮蔽、扰乱
看不清实像
看不清最重要的是什么;“一念”就是一个念头
“我们每一个当下都应该想清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很多人的相处
不是不爱对方
不是不希望对方好
但他们用错了方法相处
思考的重点错了
形成了很多伤害不是他们本身希望的
”我很喜欢导演在采访中说到的这段话
他揭穿了我们共同的“秘密”——我们都太习惯以“我是为你好”“我其实是关心你的
但用错方法”
他希望我们不再逃避
要去面对
要去解决
趁一切还可以回去
《一念无明》另外一点很值得思考的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隔阂、冷漠
迈耶尔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恐怖分子
有些拿着炸弹的
有些是拿着意识形态的
”戏里关于余文乐在超市吃巧克力的那场戏很触动人心:阿东受了现实重重打击
压力爆表
跑去超市狂吃巧克力
边吃边抽泣
最后坐在地上哭泣
这种隔着屏幕也感受到的悲伤
身边的人居然拿手机拍下来摆上网
邻居看到了不是上前慰问而是回去让儿子远离这个“疯子”
这真的讽刺又绝望的真实
处于绝境的人
身边的人不是前去扶一把
反而是多踩几脚
更令人心痛的是
你知道这不是戏剧
是每天都发生的现实
读到过挪威易卜生的一段话
他说:“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
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
”我们平常喜欢说的“都是社会的错”——其实这个社会是没错的
“你”的社会形成就是大家
我们是共生在同一个空间
为了社会变好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多一点
安藤桃子有一部探讨临终关怀的电影《0.5毫米》
他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关怀归结于提升0.5毫米的高度
如果每个人都在心灵的维度上高出平均水平0.5毫米
或许很多人伦的悲剧就不会再发生
而这0.5毫米是普通人与超越凡俗的圣母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