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加拿大|
日本|
美国动作/冒险/奇幻电影《魔兽》
于2016年上映
由邓肯·琼斯导演
邓肯·琼斯 查尔斯·莱维特编剧
影片讲述了艾泽拉斯与德拉诺本是两颗祥和安宁的星球
人类在艾泽拉斯大陆上世代繁衍生息
兽人则在德拉诺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直到兽人古尔丹的出现
打破了两个星球的和平
邪恶的古尔丹为了一己私利
使用恶魔能量打开了一扇传送门——黑暗之门
并残忍的破坏兽人的家园
将原本爱好和平的兽人变成一个个野蛮残暴的战士
迫使他们穿过黑暗之门到达人类的领地作恶
霜狼氏族的酋长杜隆坦虽然发现了古尔丹的阴谋却为时已晚
不得不带领着自己的族人离开支离破碎的德拉诺
在举步维艰的艾泽拉斯大陆上寻找着庇护所
面临家园危机的人类在领袖洛萨的带领下一边痛击着野蛮的入侵者
一边苦苦寻求着战争之外的解救方法
两个种族面临着同样的危机
他们能够顺利的渡过这场灾难吗?
**已独家授权1905电影网**《魔兽》:仅此而已 呼唤了十余年之后
《魔兽》的电影终于和人们见了面
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游戏迷的热情拥护和西方媒体的口诛笔伐
《魔兽》是不是所谓的“百年一遇”的“奇耻烂片”
这个无从评断
但是影片在拥有好莱坞优异视觉表现的同时
也沾染了好莱坞的所有毛病
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故事要如何继续
人物要如何塑造
《魔兽》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在玩家和影迷之间找到平衡——这是好莱坞式的困顿和死局
次元的壁垒? 有人说
对于《魔兽》这部电影而言
只有喜欢和不喜欢两种
喜欢的人
基本都是《魔兽》的玩家;而不喜欢
则根本没有玩过这个游戏
虽然这只是一句戏言
但却道出了一个真相
这就是所谓的“次元壁垒”
在《魔兽》玩家心中
《魔兽》一片是“致青春”
是“情怀”
更是所谓的“回忆”;而在非玩家心中
这不过就是一部大而无当的好莱坞大片而已
虽然说导演邓肯·琼斯并没有故作深沉地将魔兽的世界描摹到巨大——巨大到无能——但他也的确构建了一整个可以说是令人信服的
也可以说是空中楼阁的世界
这个世界由一系列名字怪异、形象怪异、服饰怪异的人物组成
影片开宗明义地就表明
兽族的部落要入侵人类世界
然后就用魔法打通了两个世界的通道
随后
人类发起反抗
通过麦迪文这个角色暂时取得了先机
可是好景不长
麦迪文原是一个“被黑化”的叛徒
不过
为了平衡剧情的发展
兽族那边也有了一个“异数”
搞起了“窝里内讧”
当然
最后人类和兽族算是暂时地迎来了和平
影片到此结束
续集的第一幕也算是在结尾处找到了第一个镜头
于是乎
一个好莱坞内核的故事完整地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所谓的“次元壁垒”被改编得消失殆尽
无论是不是游戏的玩家
无论是不是暴雪的死忠粉
都能在片中找到一点所谓的“观影快感”
只不过
这种快感建立在一种好莱坞的故事模式的基础之上
和《魔兽》这个巨型的IP
和粉丝经济
和一切都没有关系
所以
“次元”这个东西
在好莱坞的美学框架里是不存在的
那些没有玩过游戏的人
在观赏这部电影的时候
会得到更为纯粹的“爆米花大片”的享受
而游戏玩家?很可惜
他们肯定不能带着一颗客观的心来观赏本片
因为影片中的那些人物是他们倾注感情、时间和金钱的对象
那些剑戟锤子和匕首
是他们求之不得的神器
或许
在很多个睡不着的夜晚
这些人物、坐骑和兵器等等装备
正是他们辗转反侧的对象
如果真的有次元壁垒的话
那么这个壁垒就建立在一种观影的体验之上
是致青春
还是爆米花
这中间的确是有壁垒的——只不过
这个壁垒
并不是好莱坞设置的
这一切都是套路 在消弭了“次元壁垒”和观影的“背景难度”之后
好莱坞可以认认真真地将这一部电影改编成一部大片所应该有的样子
影片中所有的价值取向
故事表述
情节转折
人物设计
镜头安排
都处在非常典型的“好莱坞框架”的荫蔽之下
这里不存在创新
不存在惊喜
更没有叹为观止的情节
在这里存在的
只有一种叙事模式和方法
这个东西现在有一个很时尚的名字
叫做“套路”
按照好莱坞的套路走
必然能获得相应的审美结果;当然
也必然会有一切的俗套和无聊
好莱坞的套路
来自罗伯特·麦基
来自布莱克·斯奈德
来自古典好莱坞
来自新好莱坞
也来自漫画、游戏这样的流行文化——正反派的冲突一定要彻底
黑化的一定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人物
必然要有误会和死亡
必然有初出茅庐的角色承担重任
必然会有临危受命
当这一切组织在一起的时候
影片的故事便极大地丰富起来
同时也更加萎靡不振
二元对立的故事
必然造成一元的冲突
随之而来的就是短平快的暴力解决方法
简单化人物举动
让一切都变得有迹可循
人物的内在逻辑变成了“做任务”
这就是好莱坞大片最为擅长的讲述故事方式
而曾经拍摄了惊人的小成本影片《月球》的邓肯·琼斯
在拍摄成本达到1.6亿美元的《魔兽》的时候
也只能放弃小成本影片的别出心裁
转而使用行之有效的“套路”
套路是好莱坞行销世界的缘由
也是一以贯之的传统
也正是因为如此
我们才在影片中看到了《星球大战》、《罗密欧与朱丽叶》、《银翼杀手》
甚至是《指环王》和《阿凡达》的影子
而受制于成本-票房的需求
让套路凌驾于人物
也便情有可原了
在公映版的《魔兽》里
故事的推动方式是简单而奏效的
但是人物的平面和单一
也造成了一个恶果
那就是没有足够复杂的人物形象
就难以支持电影继续走下去
“黑化”固然是极好的戏剧性的来源
只不过在第一部里已经用过的招数
如果在第二部里继续使用
那就行之无效了
杜隆坦的儿子必然是后续影片的重要人物
可是
在人类社会中长大的兽族
在多大程度上能成为领导兽族子民找到幸福生活的领袖呢? 其实
并不用担心续集的故事
因为按照这样的情节设置
《魔兽2》很有可能会按照《出埃及记》的情节进行摄制
而《出埃及记》
在好莱坞的手中已经经过了无数次的改编
有着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
最可能的情况
是杜隆坦的儿子在离开人类社会的路途上遭遇“黑化”
最终从正面人物成为了《魔兽》里的黑武士…… 大片和小片 好莱坞一直喜欢宏大架构的影片
因为这样的影片一旦成功
那就是一棵生生不息的摇钱树
不仅可以拍摄前传和外传
而且还可以开发出诸如主题公园这种重量级产品
《指环王》是这样
《阿凡达》是这样
《黄金罗盘》、《纳尼亚传奇》和著名的烂片《最后的风之子》都是这样
构建宏大的世界
并没有问题
可是问题在于怎么去构建
很多大片
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那就是要“忠实原著”
而放弃了影片的戏剧性
用大量的对白来解释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或者是道具的来龙去脉和用途
而在《魔兽》之中
邓肯·琼斯做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举动
那就是不做任何解释和解读
用戏剧性的冲突来阐释一切发生在故事架构中的元素
他没有预设任何关于影片内容的门槛
对于知道哪些名词和不知道那些名词的观众一视同仁
不用语言做多余的解释
而用故事性表达元素的存在性
这是一个导演的能力
也是如今好莱坞导演们最缺乏的能力
导演之于电影
就是视觉化呈现一个故事
在这一点上
邓肯·琼斯做到了好莱坞的一流水准
可是
相对于邓肯·琼斯之前的影片:《月球》和《源代码》
《魔兽》的原创性和震撼性都缺少了很多
尤其是发轫于编剧罢工期间的《月球》的剧本
其精雕细琢、丝丝入里的程度
远非《魔兽》这样的影片能够比拟
用巨大的架构来表现一个宏大的世界
固然令人对于好莱坞的整体工业水准叹服;但像是《月球》这样的“以小博大”的影片
才是美国电影生生不息的根基
《魔兽》这部电影酝酿了十余年时间
故事不断地被推翻、被改写
而在《指环王》和《阿凡达》之后
人们对于这种怪力乱神故事的接受程度愈发提高
这给了《魔兽》一片良好的改编电影的土壤
而加上这几年电影技术大爆炸
动作捕捉、蓝幕合成、实时成像、3D科技都在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向前推进
《魔兽》这种规制宏大的影片
也成为了现实
所以
无论在故事上有多少俗套
在情节上有多少遗憾
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
那就是虽然影片算不得佳作
但是能拍摄这种高科技大片的
唯好莱坞耳
《魔兽》的背后
不仅仅是暴雪公司运营了20余年的一款游戏
更是工业光魔、编剧规范、讲故事系统
以及一整个工业体系的运作
好莱坞的修正主义美学对游戏的改编或许会令粉丝和暴雪公司不满
但这的确是一个“系统性”的难题
顾此而失彼正是这个“系统”的特色
可以预见的是
如果好莱坞不再出现“神奇小子”这样一批独具特色的导演
这个特色依然将牢牢占据主流大片的市场
所以
单纯站在电影的角度上来说
这只是众多好莱坞大片中的一部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