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情电影《后来的我们》
于2018年上映
由刘若英导演
袁媛 何昕明 编剧
影片讲述了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关于一对异乡漂泊的年轻人
十年前
见清和小晓偶然地相识在归乡过年的火车上
两人怀揣着共同的梦想
一起在北京打拼
并开始了一段相聚相离的情感之路
十年后
见清和小晓在飞机上再次偶然重逢……
命运似乎是一个轮回
在一次次的偶然下
平行线交叉
再平行
故事始终有“然后”
可后来的他们
学会如何去爱了吗?
就在这周
朋友通过微信问我:“快五一了
给推荐一部电影!”
我回复:暂时没有啊
结果下午就开始啪啪打脸
自己在影院哭个稀巴烂
《后来的我们》成功的骗到我的眼泪
我一边哭
一边还得防着点熟人看到自己的醜样子
丢脸!!不得不承认
《后来的我们》特别强的地方在于把异乡漂泊人的现实感很细腻的挖出来
感觉自己的过去又被内心悄悄的“鞭尸”了一遍
因为见清和小晓的故事像一个时光大门的钥匙
我还回忆起自己十年前来北京的样子
说实话
平时我是不太喜欢回忆过去
尤其是以往哪些辛苦的挣扎
会让我感动自己的无力、弱小、卑微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看过《后来的我们》就特别想问自己:“当年我是怎么过来的?”没错
就是像林见清这么熬过来的
很多没有北漂过的人可能体会不到这种感觉
《后来的我们》林见清
一个本科生
怎么会卖电脑呢?我记得我刚上北京那会过得好难
我和妹妹聊起同班同学的发展
同学之中有卖保险的、有跑到香港去当金领的、有去做了幼教的、还有去搞IT的、还有去超市卖冷冻鱼的…….没错
我们当时分析这个人为什么去当了主管
那个人为什么找到了一个那么低月薪的工作
除了“命”这个字
就没啥关联性
现在回头看这些人的成长
就能发现其中很多细节关联性
然后当时怎么那么迷惑
大而化之
漫不经心
就像林见清和小晓十年之的分分合合
有那么多次
他们彼此都能摸到对方的心跳
还是错过了
见清和小晓是两种人
一种过于相信爱情
一种过于相信自己
但是谁也没想到
一场同学宴完全把他们给整拧巴了
就好像哪种“见光死”的感觉
之前
他们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吃苦也好
受穷也好
都是被认为暂时的
记得有一个镜头是见清和小晓在公交车上等车
见清说:“我们打个车吧
”小晓说:“不
打一次车相当于两顿饭呢
”其实当时见清是没什么反应的
毕竟他适应了这种“暂时的贫穷
”当小晓在等车的功夫
顺便说她准备去当售房员
因为见清说她卖货很在行
她想多挣点
见清忽然像触到了什么自尊心
拉着小晓的手说:“走
去打车
我还能穷几天!”
可见他当时是一个特别不成熟的男生
可是他又天性善良
每次看到小晓有了新的恋情时
那种内心的挣扎又是显而易见的令人心疼
小晓显然成熟的很多
自从确定他们的关系之后
她对他处处包容
能看透很多事情
包括自己和他
甚至在分手之际
她也只是轻轻的说:“面
我给你留了一半
”然后就走了
见清飞奔过地下室的过道、飞奔过地铁口的闸门、飞奔过地铁的大厅
似乎疯狂的追逐就是要找回她
他终于在一节地铁厢里看到了她
她也看到了他
她的眼底还是黑黑的
这短短的几分钟
像过了很久很久
仿佛他经历了涛天巨浪
内心翻涌过无数的可能
然而
他还是没有勇气说出挽留的话
曾经那么想追寻的爱情
如今清清楚楚的要错过
我看到这儿
特别想哭
曾经他那么天真
以为说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这样豪壮的誓言才配得上真心的爱情
明明知道见清应该去抓住小晓说:“我那么爱你
留下来好不好”
但是也知道
他已经没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
是呢
他连面对自己都没有勇气
又如何有勇气面对爱情
看完电影
我去翻了自己回收站的博客
发现了很多以前并不在意的小细节
比如: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最近工作忙失眠
原来我失眠的习惯早在十年前就有了;我在别人生病的时候
还为对方煮过粥
我现在只会说多喝水多吃药之类的;我失业的时候
再度找到工作
有好几个朋友替我高兴
而现在的我已经不会害怕失业;包括自己还曾经很喜鱼
因为鱼缸碎了
害怕鱼死掉就送人了…..现在翻这些过去的时候
偶尔会发现原来我那么娇情
后来的我们都过上了理想的生活
从前的什么都不重要!回忆还是很珍贵
好坏都是自己的足迹
只不过是不同的我而已
电影《后来的我们》可以说是五一档期必看系列
它不仅是一段爱情故事
也是一个告别礼
以前过的太匆忙!这次
终于学会和过去好好说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