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作/剧情/战争电影《金刚川》
于2020年上映
由管虎 郭帆 导演
管虎 赵宁宇 编剧
影片讲述了1953 年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
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
为在指定时间到达
向 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
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
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
以血肉 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刚看完电影
3个月对于一部成熟的电影确实短了点
7分是打给志愿军英雄的
想模仿《敦刻尔克》
但火候不足
观影期间
总感觉前期没考虑成熟
素材也没拍够
导致切换视角讲故事时
没有出现不同视角的反差
没有出现对同一发生事件的不同感受和新的发现;因为素材不够
再好的剪辑也无力回天
只能使用重复镜头了
另外人物刻画也不够立体
放入浓墨重彩的煽情篇幅突出表现的张译
反正没太感动我
如果拍摄周期拉长3倍
把这座桥关系到每个人物背后的故事增加一些篇幅
他们从各地陆续汇合于此
有先后有节奏地奔赴目的地
也许会让电影更深刻、更好看
也会加深观众对人物的认识层次;其次缺失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即喀秋莎
它是如何团灭美军炮阵地的
这个故事值得讲一讲
如果加入这视角是不是更完整一些;再次我不知此片的历史依据
既然敌我双方都知道此桥意义重大
为何派出的飞机这么少
美军完全具备饱和攻击的能力
这架次和弹药明显不够
我看纪录片中
黑夜是一直被美军的弹药照亮的
轰炸就没停过
不知道真实战例是什么?我觉得影片应该在这个问题上给予合理的解释;最后应该把此桥关系到整个大局的战略意义说明清楚
士兵、军官、指挥员如何因此桥形成的某种内在联系
没记错的话此片最高军衔是个连长
这么多人过桥
居然没有出现指挥员!指挥员是如何进行战略决策、战前动员、战场分析、指挥作战
总应该表现一下吧?结合以上志愿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意义和价值就更加深刻了
接下来是批判
资本家的鹰犬再一次把屁股坐歪
这部片子暗藏鼓吹军队国家化、个人自由主义的私货
先讲第一个问题: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的
之所以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其法宝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此片有军事行动的低层级组织
却没有党组织;有连长
却没有指导员;影片中的志愿军战士看似不畏死亡
且影片的旁白一直在重复和强调没有一个人怕死
但这种力量来自哪里?却说不清道不明
难道是自发的?这场立国战争的重大意义
基层党组织发挥的作用和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
却只字不提
我认为支部建在连上就是这个力量的源泉
也是落实战略意志最后一公里的终端
导演们居然故意隐去
让金刚川成了无主之地
志愿军成了无组织的勇士
这不是幻想出来的美式超级英雄的故事!第二个问题:个人自由主义
美国朝鲜战争记者所著的《寒冷的冬天》
把志愿军描述成了最可怕的对手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志愿军如何令行禁止
面对任何致命危险都不畏惧、不躲避
组织性极高
这准确地反映了我军打赢美军的核心本质
而影片中
不管是被贬的高炮连长还是受领侦查任务的步兵班长
都目无组织纪律、越俎代庖、擅离职守
这样的一群充斥着个人自由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的脸谱
绝不是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部队
也绝对出不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
ps:第二篇幅敌人拍得最好(也许是导演郭帆要强一点)
浪漫潇洒的孤胆英雄西部牛仔
以上帝的视角高傲地俯视着被动挨打的志愿军
或调侃、或惊诧、或怜悯、或赦免
将西式价值观放在了制高点
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到底是何用意?在展现志愿军方面
如果编剧想要煽情
完全可以将执行侦察任务的班长和对面执行防空任务的班长设定成亲兄弟
他眼看着兄弟的自我牺牲而不能擅离职守去营救
既表现了自我牺牲、英勇善战
又突出了听党指挥、不动如山
这多高级呀;这部片子无疑是反战的
用足了西方个人自由主义、个人英雄主义
刻意将敌方表现得潇洒英勇、棱角分明
却在歌颂志愿军时乱了方寸
还污蔑我志愿军37高炮连连长(是具备战斗经验的
这个常识都不懂能当连长!!!)为了吸烟
被降成班长
这是极端个人自由主义
纪律严明的志愿军为了整个战局在雪地里、燃烧弹里宁可冻死、烧死也不愿动一下暴露目标
这样的志愿军会冒着暴露目标的危险吸一口烟
这TMD是国民党军队;我们走入影院赴约抗美援朝70周年饕餮盛宴
却给我们上了一盘苍蝇
我们急切地想拍案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