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养家之人》解说文案_关于中东战乱的三部动画电影

时间:2024-02-15 04:00:15 上传:我的爱,早已超出你预期 字数:5230 字

爱尔兰|

加拿大|

卢森堡动画/家庭电影《养家之人》

于2019年上映

由诺拉·托梅导演

AnitaDoron DeborahEllis编剧

影片讲述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阿富汗女孩Parvana

她们一家生活在塔利班的严酷统治之下

Parvana的爸爸被迫害入狱

为了养家糊口

她只能伪装成男孩打工挣钱

同时该片还将展现阿富汗地区的文化、历史以及风景名胜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我在伊朗长大》、《养家之人》分别是我在初中、高中、现在大学看的动画电影

今天我重温了一遍之后打算写一篇观后感

本片文章将介绍它们的历史背景并作出电影评论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贝鲁特大屠杀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以长篇的动画内容对导演的回忆(导演阿里•福尔曼是以色列的一名士兵

他亲眼见证了这段历史)和真人采访的再创作

以及片尾真人新闻片段

再现了贝鲁特大屠杀

1982年9月14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长枪党总部的一次重要会议上

刚当选黎巴嫩总统不到一个月的巴什尔•杰马耶勒被预先安置的炸弹炸死

巴什尔•杰马耶勒既是黎巴嫩基督教民兵的领导人

即黎巴嫩长枪党的领导人

也是黎巴嫩当选总统

以色列依靠杰马耶勒及其武装作为制衡巴解组织的力量

黎巴嫩长枪党和以色列在黎巴嫩的敌对阵营是巴解组织

在黎巴嫩内战中

此次大屠杀之前

黎巴嫩长枪党和巴解组织就有几次报复性质的大屠杀

虽然我没找到足够的资料

但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巴什尔•杰马耶勒的死亡和巴勒斯坦人脱不了干系

1982年9月中旬的几天

黎巴嫩长枪党展开了对巴勒斯坦难民营的屠杀作为报复

以色列政府部分领导人的军队在这次大屠杀事件中虽然没有直接参与

但默许了黎巴嫩长枪党的所作所为

甚至给予了一些方便

如电影中描绘的夜间屠杀时以色列军队发射大量照明弹照明

这次大屠杀直接原因

或者说

导火线是巴什尔•杰马耶勒被谋杀

但也是长枪党和巴解组织长久斗争用屠杀作为报复最终产下的恶果

动画纪录片的诞生

表现主义手法呈现真实题材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是文体论的名词

并不指陈其题材的本质

在关于纪录片真实性的探讨中

纪录片可以是或非呈现一个主题

但并不具有提供连续性的逻辑事实的功能

即我们要明白:证据就是证据

不等于逻辑事实

一部纪录片的证据经过哪怕最简单的处理

也是完全可以颠倒是非的

颠倒是非太夸张了

这里特指逻辑事实的变化

当然这里有一个特例

即一个镜头的纪录片

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提供连续性的逻辑事实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在长篇的动画内容代替真实证据的过程中

牺牲了展现证据的功能

完成了证据的再创作

在世界电影史中

我们有“自导自演的电影”

“真人传记古典主义电影”

“真人传记纪录片”

“纪录片”

但却没有过《和巴什尔跳华尔兹》这样的“真人传记自导自演动画纪录片”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

这部电影用形式主义手法自己呈现自己真实经历而非电影语言想象之物所带来的绝无仅有的震撼:(很可惜视频没通过审核

只能截图了)《我在伊朗长大》该电影由玛嘉·莎塔碧和文森特•帕兰德共同导演

两人在从事导演工作前都是漫画家

影片正是根据玛嘉•莎塔碧同名自传漫画改编

故事背景为伊斯兰革命及前后伊朗历史

玛嘉•莎塔碧和堂叔艾诺所经历的伊朗历史主人公玛嘉·莎塔碧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

玛嘉的爷爷是卡扎尔王朝的王子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卡扎尔王朝爆发了资产阶级和开明教士领导的立宪运动

最终礼萨汗推翻卡扎尔王朝

建立起巴列维王朝

但巴列维王朝是一个世俗派官僚和买办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政权

到了巴列维王朝第二代统治者时期

社会贫富悬殊加剧

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各阶层人民积怨日深

王朝推行所谓开放型文化政策

冲击着伊朗固有的伊斯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引起穆斯林的普遍不满

王朝推行世俗化的政策

实行政教分离

限制宗教上层的政治活动

取消宗教领袖的特权

从而招致宗教上层的强烈反对

为了平息人民的不满

稳定自己的统治

巴列维王朝在1962年开展“白色革命”

“白色革命”成了伊朗主要宗教伊斯兰教什叶派的直接冲突点

什叶派领袖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在1963年公开以宗教领袖的身份反对“白色革命”

随后霍梅尼遭到政府的流放

1978年1月伊朗发生反对伊朗君主体制的大规模示威活动;同年8月至12月

罢工及示威活动瘫痪了整个国家

巴列维王朝第二代领导人被迫流亡海外

在外流亡了15年的霍梅尼回到德黑兰

第二代巴列维王朝的君主立宪政体被推翻

霍梅尼成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

而其中主人公玛嘉的爷爷

卡扎尔王朝的王子

是一个阿塞拜疆省人

那时候苏联红军在反击帝国主义干涉的过程中

曾越境进入伊朗的阿塞拜疆省和吉兰省

在那里支持当地的人民武装建立过苏维埃共和国

在这个过程中

共产主义思想就传入了伊朗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

那时候玛嘉的爷爷已经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

成为了一个人民党的左翼知识分子

玛嘉的堂叔叔 艾诺则是玛嘉的爷爷的秘书

在反对第二代巴列维王朝的阵营中

不止有以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教什叶派

还有玛嘉的堂叔叔为代表的人民党

但很很可惜这股力量在苏联红军走后

玛嘉的爷爷去世

变得非常弱小而且寄希望于当时政权的稍微变革

即修正主义

最后落了个在第二代巴列维王朝和霍梅尼政权受到全面的被动的欺压

虽然艾诺的结局很惨

而且也没有坚定自己的立场

作出革命性的贡献

寄希望于修正主义可以说蠢了

但艾诺为自己人民作出的努力和牺牲值得去尊敬

而电影中玛嘉在很大程度上

也受到堂叔思想的影响

玛嘉和堂叔艾诺不仅是亲人

也是朋友

在艾诺最后的监狱时光中

最后一个最想见到的人

是玛嘉

从意识形态批评来讲

玛嘉和堂叔艾诺的共产主义可以说是不正确的

就那时的伊朗这个动荡正在发生巨变的国家来讲

已经不具备为那时伊朗社会贡献出革命性力量和社会意义

仅仅是成为了一种以资产阶级为人称在第二代巴列维王朝和霍梅尼政权的理想社会设想

《养家之人》之前曾经在另外一个回答里提过

是的没错

《养家之人》第一次看就给我带来非常熟悉的感觉

我知道这虽然是阿富汗战乱背景的电影

但讲述这个电影的人却很可能不是阿富汗人自己

因为电影手法太熟悉

最后查看电影信息证实了我的直觉:《养家之人》根据黛博拉·艾里斯[加]在阿富汗的游历写成的不是真实但发生在阿富汗的故事

《养家之人》的创造者即是《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的制作班底

而这两部电影又是我在初中和高中看过的动画电影

《养家之人》拥有清晰的古典主义风格叙事手法

即古典模式

古典模式是至今最流行的故事组织方式,尤其在美国,几乎完全是主导模式

它被称为“古典”,缘于它是实际执行的典范,倒不是因其艺术的高质量

换句话说,电影无论好坏都用这种模式

古典模式强调戏剧的统一性、可信的动机和前后的一贯性

每个镜头都不留痕迹地平滑且不可避免地进入下一个事件

这和《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以及《我在伊朗长大》这样的碎片化叙事拥有极大的差别

在《养家之人》的叙事结构中

我们可以套用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叙事结构理论来阐明:即第一幕的铺陈(铺垫)

第二幕的冲突

和第三幕的解决

第一幕:占全剧四分之一

目的在于建立电影故事的前提

说明主角的目标为何

追寻目标的过程中有什么障碍

在电影前大约四分之一的片长中

父亲因为维护11岁的女儿帕尔瓦娜的尊严抵触到塔利班政权的走狗

随后遭到走狗的报复

父亲被捕

11岁的帕尔瓦娜的目标是想办法救出被捕关在塔利班政权下的普利查西监狱的父亲

而帕尔瓦娜同母亲带着父亲的照片去监狱的时候

母亲因为没有男子的陪同外出抵触了塔利班政权统治下的教旨

被遵循这教旨的男人殴打

照片也被撕毁

帕尔瓦娜的父亲被抓进监狱以后

家里完全失去了谋生的手段

11岁的帕尔瓦娜不得不想出办法剪发

穿上已逝世的哥哥的衣服扮成男孩子为家里谋生

家庭生存的重担交给了11岁的帕尔瓦娜

解救父亲的目标暂时搁浅

但帕尔瓦娜始终没有忘记

在为家人谋生的过程中想办法解救父亲

第二幕:占据全剧的一半

中间更以转折点一分为二

这一段发展重要冲突的复杂化及扭曲

并逐渐增加主角对抗障碍的张力

帕尔瓦娜在变卖家产得到一些钱后去监狱的时候

11岁的帕尔瓦娜遭到门卫

一个成年男人的拳脚相加

解救父亲变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或许是因为钱不够

”帕尔瓦娜不得不继续挣钱

在一次干活的时候

帕尔瓦娜遇到曾经抓走父亲的塔利班的走狗

发生的冲突差点让帕尔瓦娜和伙伴失去性命

帕尔瓦娜在街上接手父亲信件代写、代读工作的时候认识的一位顾客成了帕尔瓦娜解救父亲的转折点

第三幕:占全剧的四分之一

主要是将冲突高潮戏剧化

一方面

在帕尔瓦娜进行自己的解救父亲的任务的时候

遭到殴打的母亲已经几乎丧失了行动的能力

对于母亲来说

解救丈夫已经不可能

同时

为了家庭

作为一个母亲

不得不想到办法尽快解决长远的谋生问题

最后母亲单方面和帕尔瓦娜的姐姐计划着把姐姐远嫁表兄的家庭

解决家庭的谋生问题

帕尔瓦娜得知这一计划之后

仍然目标坚定

解救出父亲

但只有一个白天的时间

帕尔瓦娜必须在表兄的家庭来接走之前把父亲解救出来

但表兄的家庭来接走母亲和姐姐还有弟弟的时候早了一些

另一方面

帕尔瓦娜在解救父亲的时候监狱发生动乱

父亲生死不知...这个时候全局冲突达到高潮

最后父亲不仅被解救出

母亲也在前往表兄家庭的过程中发起反抗

赢得胜利

在电影主角帕尔瓦娜追寻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塔利班成了障碍和冲突的主要制造者

塔利班政权的恶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表现

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养家之人》的故事背景是塔利班政权统治下的阿富汗

但若要谈起塔利班

就需要回顾阿富汗更早些的历史: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是1933-1973的阿富汗国王

在这段查希尔统治时期

阿富汗曾经繁荣一时

但因为查希尔和妹夫穆罕默德·伊德里斯·达乌德政见不合

查希尔罢免了达乌德

在经过多年的策划

达乌德联通苏联

发动政变

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国

达乌德在建立自己的政权没多久就转变亲苏政策

导致苏联方面报复

发动叛变

阿富汗共和国只存在了五年就倒台

亲苏分子建立起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1992年

随着苏联解体

亲苏分子建立起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倒台

此后便是一片军阀混战

该电影的历史背景便是武装组织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1996-2001)

塔利班信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禁止电影电视

严控娱乐活动;男人必须蓄须

女人必须蒙面

不允许妇女接受教育和就业

违者将受到严厉惩罚

后来塔利班在制造的911事件中

受到美国人的报复性打击

美国人发动阿富汗战争

关于中东题材的动画电影的综合评论《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作为一部纪录片却用动画片的手法去呈现

本身就值得我们去思考

虽然导演本人指出“我不希望别人看完这部电影会觉得这是一部很酷的动画片

”为此

导演增加了片尾沉重的真人新闻片段

但其中给我们带来的艺术方面的精彩不容置疑

但我认为这样的后续例子可能不再有

因为这部电影有个地方后续电影可能都不会再有

即《和巴什尔跳华尔兹》既是纪录片

也是自传体形式的

这就意味着

艺术的呈现

不再是艺术体系的想象之物

而是真实事件经历者对证据的再创造

这个条件在今后

可能都不再有

或者说

极少再有

作为一部导演亲身经历又再现贝鲁特大屠杀的纪录片

通过一位以色列军队的士兵的视角

我们可以明确看到:“普通士兵永远都是政治领袖的棋子而已

”这段历史战争当中普通生命任人摆布

充当牺牲品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在伊朗长大》作为自传电影

通过第一人称视角

描绘了伊斯兰革命及其前后历史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

这部电影事实上也是从玛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视角来描绘伊斯兰革命及其前后历史

从意识形态批评来说(正如前文)

玛嘉和堂叔艾诺的共产主义可以说是不正确的

就那时的伊朗这个动荡正在发生巨变的国家来讲

已经不具备为那时伊朗社会贡献出革命性力量和社会意义

仅仅是成为了一种以资产阶级为人称在第二代巴列维王朝和霍梅尼政权的理想社会设想

也就是说

它可以成为个人理想

但无法投入伊朗社会现实对社会贡献革命性力量产生社会意义

最后

电影所呈现给我们的

玛嘉的奶奶为人处世的道理和艾诺叔叔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牺牲成了玛嘉在伊朗当时这个动荡的国家最深切的怀念

玛嘉和堂叔艾诺或许无法为伊朗贡献出革命性力量产生社会意义

但艾诺为人民和国家的牺牲

玛嘉创作这部电影的工作

已经完成了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努力

这也是我认为这部电影最伟大的地方

我们或许暂时甚至长时间内无法改变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甚至是自己的命运

但正如电影所说的“永远不要忘记你是谁

从哪儿来?”“永远忠于自己

”“永远保持自尊和自我

”这或许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个不言自明的观点:《养家之人》虽然是在阿富汗战乱背景讲述的故事

但《养家之人》还远远不能为阿富汗人民发声

不是说不能

而是远远不够

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中大片的“结构性裂隙和空白”

这或许可以用“《养家之人》只是一个古典模式的故事片”来作为“不必要元素”的藉词进行反驳

但这种“结构性裂隙和空白”已经几乎可以成为本片的“意识形态腹语术”的指陈:如

本片最重要的大反派

塔利班政权

似乎不用说也知道

但本片却从未提及

对于普通人不了解阿富汗来讲

出现的最大的反派可能只是那个拿枪激进张牙舞爪的塔利班走狗

塔利班政权成了重要的结构性裂隙和空白

由于本片刻意忽略政治背景的描述

本片最后呈现给我们的

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平凡人创造奇迹从而传达普世价值观的故事

但真实战乱情况就正如《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普通生命任人摆布

充当牺牲品

别人讲述的虚构的奇迹故事无法为一个处于磨难的名族和国家提出诉求

我的爱,早已超出你预期

文章

8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