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悬疑/剧情电影《催眠大师》
于2014年上映
由陈正道导演
陈正道 任鹏编剧
影片讲述了知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正值事业风生水起之时
遭遇棘手的女病人任小妍
这起医生和病人的较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看似弱不禁风的任小妍处处与他针锋相对
徐瑞宁最终揭开任小妍的真实身份
自己也因爱而得到救赎
《催眠大师》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说是国内近年来少有的悬疑佳作
无论在情节设置
还是节奏编排
连带出色流畅、包括极富压抑感的的运镜和感性敏锐的配乐
都可以说动用了上乘配置
在一个大房间里所完成的催眠对弈
既惊悚又敏感
用一个静止的场景
通过周旋灵敏的运镜和灯光设置
以及一系列细节爆发点的精心操纵
完成了主人公心理对抗的疲惫和濒临崩溃的整个过程
逐渐把一场看似平常的心理催眠引向生死迷境和情节层叠的高潮
有室内剧风格的精彩演绎
这对于国内电影来说无疑是一次大胆而自信的拍摄尝试
令人耳目一新
惊呼过瘾
更为可贵的是制作者对于心理催眠
这一观众普遍陌生的领域的尊重和探索
在电影里所使用的心理解救方式方法都比较符合心理学逻辑和推敲
这一切使得这个故事在前三分之二的完成度很高
非常饱实
让人惊艳;而在后三分之一接近结尾和真相大白时
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平庸的结局几乎无法阻止这个故事滑向一个虚弱而苍白的空洞
其实催眠疗法大部分人都耳有所闻
这种疗法似乎只有部分极为高端和精英的人士实验过
来尝试解决他们如山的压力和不为人知的心理困境
比如在迈克尔杰克逊面临娈童指控时就曾经动用过这种神秘的方法
虽然催眠结局对他有利
但是法律却并不采纳
对于平常人来说
我们每日操心吃饭营生
谁还管得了心理健康与复原这种事?心理状态是一个隐形的东西
只要它不出现在实际行为和生活中
只要我们还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就没人在乎它
要拿大笔钱接受系统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可谓天方夜谭
无数人在漫长的一生中
都将经历无数的痛苦、挫折和自信崩溃
绝大部分时间我们只能选择独自承受
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善待内心
为自己的内心详细去寻找医生
勇敢暴露自己
实际上心理治疗也有局限性
它只能对个案和典型性人群起作用
世间人千千万万
人性错综复杂
扑朔迷离
生活方式和经历也多种多样
这些不仅是心理学无法概括和把握的
也是所有科学所不能涵盖与触及的
人虽然是渺小的个体生物
但是他所携带的人性和匪夷所思的各种精神状态也依旧拥有着犹如宇宙黑洞般那么神秘和难以掌握的特点
认知到我们是神秘宇宙的产物
认知到我们那模糊不可分辨且伟大的来源
也就认知到我们所谓知识永远存在的局限和时空短暂性
从而似乎也能认知到
我们所谓的失败或者光荣
都如此转瞬即逝
缺乏意义
徐峥所饰演的徐大夫
是一个对自我催眠疗法相当自信的人
虽然他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的过去
但是他成功的心理催眠治疗案例维持着他短暂平衡
当往事涌上心头
连如此成功且通透的徐大夫都有失衡失控的时候
难怪我们凡人都需要心理医生了
机心密布的广告心理学徐大夫对任小妍(莫文蔚饰)所进行的心理催眠绝非顺利
他在之前课堂上提到的广告心理学相当值得注意:暖红色代表血液、活力、阳光;而绿色则代表食物
水果、朝气、健康
麦当劳的经典logo就是以这两种颜色组织而成的
广告中总是运用心理学来对人群进行暗示
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广告尤其典型
这类广告在使用人气青春偶像的宣传同时
也经常采用健康且长相不是很出众的男女孩:长相不能太漂亮
否则就跟麦当劳肯德基的大部分消费者(通常是中下层阶级
工薪平常的人;精英阶层目前都开始只吃有机食物和进口矿泉水了
你懂的)拉开了距离
因为麦当劳肯德基惧怕别人老是指责他们所使用肉类的不健康
因此广告中一直都大推健康
活力
朝气四射的理念
甚至一度在麦肯的餐厅餐纸上
都写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崇拜健康的饮食;近年来麦和肯发现了城市移民族
大部分都是来城市生活和奋斗的年轻人
他们普遍缺乏归属感又通常工作过量
于是它们的广告开始推崇24小时餐厅和“家乡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藤椒鸡腿堡”;随着大龄都市男女青年那颗日渐骚动且孤独的心
麦当劳成功打进了婚介领域
最近有一条麦当劳的广告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一个女孩子
在麦当劳里找对象
从喝不同饮料中尝试寻求适合自己的男友
还有麦当劳英俊阳光的咖啡调配师跟她一起分享整个过程;还有一个广告
一个女孩子
随时推门进麦当劳
就好像她自己家
里面她总能找到朋友欢聚
闺密还有小八卦
这是这些快餐巨头在暗示你:你应该生在麦当劳
活在这里
找对象在这里
消费在这里
直到永远
这些广告意图把你跟快餐店拉到更近
直到汉堡彻底融入你的身体
薯条进入你的血液
直到无法分割
如果你肯注意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广告发展史
你会发现这些广告在红红火火、无处不在同时
它们所携带机智精细的广告心理学设置和暗示也开始见缝插针
就像看不见的暗器
抛向没有防备的我们
竭力引导着我们的追随和消费
难怪麦当劳和肯德基会红
他们做生意竟然做成心理大师
实在太努力太用心
不为人知的催眠——精彩的前戏回到电影本身
徐大夫这次的心理催眠非常艰难
他从一个自信明确的人
到一个风雨欲来的傍晚
变回疲倦和孤独的人
人在精疲力尽的状态下
是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和催眠操纵的
一般来说
一个精力充沛且聪明的人
是具备强硬的心理防御来抵抗外界试图对他所进行的心理干扰或者窥探
徐大夫在疲倦的状态下
依旧要治疗一个顽固的病人
但这次催眠并非那么简单
从徐大夫工作室的傍晚开始
这部电影的精华开始展露
徐大夫坐在大房间里
灯光从天花板射下
在人物的脸上形成一半的暗影
人物的面部表情
显得如此飘忽不定和神离
房间陈旧
沉默
到处挂满了心理暗示的符号和催眠的经典漩涡式图案
而坐在这些图案与符号正中的
只有疲倦不设防的徐大夫
外面挂着风
树枝在摇晃
天色显示可能是接近黄昏
几个连续的
围绕徐大夫进行的出色的环绕运镜
把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设置交代清楚
把一种冷峻的寂寞和孤独彻底衬托了出来
这个时候徐大夫叫进来秘书Amy
Amy的脸色显得有点不对
她有点躲闪
这进一步造成了徐大夫无意识中的孤立:一个空旷的大房间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外部自然环境
还有一个表情扑朔迷离的伙伴
敏感的观众这个时候会突然感到缺乏安全感
忐忑起来
当徐大夫跟Amy讲话时
镜头爬在他们头顶的吊灯上往下俯窥着他们
这种镜头感造成了场景的压抑
封闭和受控感
也造成了人物的渺小和脆弱
无形的心理较量正在布控
好像有人在头上注视
形成了在天花板上的驾驭之眼
这枚眼睛鬼鬼祟祟且气息神秘
当人物开始交流时
我们注意到
除却有些突兀的人物之外
他身后的背景虚化了
他的镜像碎裂
他的环境有了意识流倾向的印象风格
这些虚焦和碎裂的镜面
暗示着疲惫的徐大夫也许正被引向一次谋划精密
深度的催眠
一场惊心动魄
紧张悬疑的大戏
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场在徐大夫和任小妍见面前的气氛营造堪称神来之笔
运镜娴熟顺滑
场景调度一气呵成
营造出典型性心理电影的风格和氛围
令人着迷
这种愉悦的观感一直能持续到影片的尾声
不能忽视另一个重点是电影的配乐
故事开始时在耳膜间穿梭、起伏的那些神秘的声响
像呼吸也像是猝不及防的崩裂
也包括在徐大夫抢救未婚妻时响起的强劲黑暗的配乐(有点黑色摇滚)
这次的心理治疗并不成功
不成功的原因
是因为徐大夫和“任小妍”各自的心理创伤超出了心理治疗和安慰的范畴
有些痛苦和记忆是超越科学实验法和心理疗法的
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残酷的现实
长期累积的心理压力会给一个人造成难以复原的心理疾病
即使他周围那些深爱着他的人在积极的治疗他
但这些方法在我们深厚而凶猛的内心
乃至整个浩瀚广袤的未知世界而言
显得如此浅薄和松脆
当一些无法释怀的往事和无法解决的精神困境无处安放的时候
它们只能在精神哲学认知和精神信仰的领域来得到安抚和休息
于是伟大的哲学和信仰产生了
极端痛苦和敏锐的人
会寻找哲学的帮助和依赖信仰的恩典
在徐大夫和“任小妍”最后的几句对话中
体现并认知了一种哲学方法和看待伤痛、对待自我与生活的一种方法
能走到这一步
无法释怀的伤逝里已经打开了一线生机
其实不论心理学
心理治疗和催眠
乃至哲学方法与宗教信仰
这一切的一切
都是为了我们在有生之年可以放手
可以化解一些痛苦与挫折
放开一些往事
更好的活下去
直到陪伴我们与死亡和沉寂相见
在电影里
对逝去亲人的感伤令人动容
死者不能复生
不论你说多少次你爱他
所以当我们拥有爱与生者时
记住要好好对待他们每一个
电影一再重申生命的脆弱和命运的失去
连我这样阴郁的人都难免动容
故事里的失去和分离也许会提点我们更好的珍惜所有
珍惜活着
徐大夫说他始终不想原谅自己
“任小妍”说你可以被原谅
除非自己同意
佛教中有一个修心法门的经典窍决《佛子行》里有一句“自他须度生死海”
生死有年路多崎岖
你我都需自渡苦海
自度度人
善待他人
也要放过自己(署名党阿飞
转载请注明作者名及出处“时光网”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