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喜剧/剧情电影《后会无期》
于2014年上映
由韩寒导演
韩寒编剧
影片讲述了太平洋的第一缕海风
吹来告别的消息
三个从此没有故乡的年轻人
开启一段横穿大陆的旅程
都市、小镇、高山、丛林、荒漠
他们感受猝不及防的动心与难以名状的伤心
遇见那些他们只配错过的女孩
一样流浪无家的动物
善恶莫测的传奇旅人
一次次的告白与告别交织起这段旅程
勾勒出几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后会无期》移动的嘴炮室 飞行的笑话集
胡不鬼/文平心而论
我能理解韩寒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确定为“公路片”类型的用意所在——时间和空间的自然流动
很大程度上可以遮蔽故事的单薄和叙事的松散
不至于招致“流水账”的骂名
时间自然流淌
人不停上路
故事自然前行
次第展开
观看影片的过程中
我能真切体会到自己和身边观众前仰后合的欢乐
对某些女观众/粉丝近乎夸张的爆笑也不讨厌
很多笑料包袱和趣味桥段乃至不无愤青意味的主题暗示
也颇为符合我这个70后“夹心老屌丝”的胃口
韩寒不是中国第一个其他行业名人做导演的
可以肯定的是
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火爆异常
泡沫蔽空
金钱之波满溢潋滟
分外诱人
大量其他行业的名人在资本的引诱下纷纷跳进来一试身手
如何分辨哪些人拿电影、观众当回事
哪些人又是纯属玩票、捞快钱?哪些电影中的缺憾是真心力有不逮
哪些又是毫无诚意所致?哪些名人为电影本身带来了新风新尚新思路
哪些人又只是借助自己本行业的手艺和光环玩个拼贴、赚个彩头(和金钱)?——这些问题要小心厘清
区别对待
不分青红皂白地夸赞表扬或者谩骂侮辱
吾不屑为之
我不熟悉韩寒的小说
却感觉影片中的各种段子、笑料跟看他的杂文一样有种阅读的快感
其嘴炮的孤高、用词的绝倒、脑筋急转弯般的急智确非一般码字的人所能比
难得的是
韩寒没有仅仅停留在使用言语来耍宝、满足粉丝的层次
而是充分利用电影的优势
将笑料视觉化、画面化
比如影片开始不久
冯绍峰向其他两人夸耀汽车的优良
将车衣潇洒地甩开
然后几分得意地问二人对爱车观感如何
却鸦雀无声
镜头切为全景
原来车衣不偏不倚地盖在两人头上——虽然有点卡通化
观众依然爆笑;陈柏霖跟冯绍峰逃避“警察”查房一段
本该狼奔豕突的混乱场景
却因后者蹲厕所蹲麻了脚不得不“慢动作”逃命而显得滑稽搞笑——虽然跟大多数看到的喜剧方式相比
这种搞法有点奇怪
但观众还是笑了
毕竟类似情境(不是指叫小姐被抓)很多人都经历过
另外诸如“掐狗中”、“夹鸡蛋”、“飞机跑道停车”、“这个隧道有点长”、“面包擦嘴”这些颇为古怪却又非常“韩范儿”的笑料
混合着无厘头、恶趣味、卖萌、解构风以及某些似是而非的表意倾向
不光导演的书迷甘之如饴
大部分观众也能接受
这一点从影院中此起彼伏的笑声可以看得出来
至少从可看性、趣味性这一点上
第一次做导演的韩寒做到了
电影的本质肯定不是段子的连缀或者相声的集锦
既然有着持续增加的观看快感
观众肯定要求在片尾来一场淋漓尽致的高潮释放——不管是戏剧性上的
还是主题升华上的
又或是人物命运上的——对于一部要求在旅途中提供某种蜕变才能成立的“公路片”来说
尤其如此
《后会无期》在这一点上可谓见仁见智
有人说它人物性格从头至尾毫无转变
也有人说它准确表达了迷惘一代对人生意义的无果追寻
有人说它打着公路电影的幌子贩卖段子和笑料
也有人说它表达的东西与别人看到的其实也没啥区别
是一种伪情怀
其实对我来说
傻子胡生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
被人发配西疆的江河成为滔滔历史与人生的讲述者
向往出去闯荡一番的浩汉依然在路上
找寻属于自己的命运和姑娘——这本身就是一种关于人物状态与归宿的描述
就是一种主题和观点:当下的中国
一切都在变化
一切却又似乎被悬置而停滞不前
所有人都在蜕变
所有人似乎又原地踏步
迷惘的依旧迷惘
傻乎乎的依旧傻乎乎
寻找的依旧在路上
只有极少数看透这一切的人
转而记录时代、揭露真相或者贩卖信仰、情怀
收服大批量信众的同时
偶尔也拿他们挣点钱
当然
这种“无意义”的意义
“无主题”的主题
“无进展”的进展
是韩寒谋篇布局的有意为之还是我等附会成分居多
有待“闲得蛋疼”的人
进行更细致的文本分析和解读去发现和廓清
至于说什么MTV风格云云
这种质疑根本就是伪命题
不说韩寒已经将引用的音乐大量有源化、解构化乃至对位化
你去看看库布里克《奇爱博士》、《全金属外壳》
再去看看李安的《制造伍德斯托克》
里面有大量六七十年代的流行歌曲直接使用
MTV本来就是电影的“副产品”
老大哥要穿一下小弟弟的衣服走两圈
美两下
咋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