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
中国|
中国香港|
法国动作/剧情电影《刺客聂隐娘》
于2015年上映
由侯孝贤导演
朱天文 阿城 编剧
影片讲述了电影《刺客聂隐娘》取材自唐代裴刑短篇小说集《传奇》里的《聂隐娘》一篇
讲述聂隐娘幼时被一道姑掳走
过了13年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艺高超的女刺客
而师傅送她回来的目的竟然是刺杀青梅竹马的表兄——田季安
师傅对她说“剑道无亲
不与圣人同忧“
而剑术已成的聂隐娘
最后能否斩绝人伦之亲
得到自己的道?这是一个武功绝伦的女杀手
最后
却无法杀人的故事
我忘了什么时候
大荧幕又兴旺了起来
只是这兴旺并没有让电影活起来
而让电影产业在得意地摇旗呐喊
这个时代
电影越来越多
新晋的导演和演员层出不穷
却鲜有看到纯粹因为爱电影而拍电影
且不为市场和利益所动
坚持梦想的电影人
仍然是那样一群人
他们一直在坚持
为了自己的电影梦努力着
这就是我一直热爱台湾电影的原因
有一群单纯爱电影的导演
有支持电影发展下去的辅导金
也许有人看不惯台湾的电影市场
觉得就是这些所谓的文艺片导致台湾电影崩盘
然而
谁又意识到让台湾电影作死自己的
还有无数粗制滥造的商业烂片
和如今的香港电影一般
提起香港电影
谁不是在儿时的怀念中沉睡?!难道不是量多不怕不回本的商业烂片毁了你的胃口吗?如今台湾尚存有文艺片的市场和院线
这真是极好的……对于《刺客聂隐娘》的上映
我充满了感谢——感谢侯导让我在浮夸的电影时代回归电影本身
在美轮美奂的电影画面下细数每一刻的感动
在文言文的台词中忆起我的学霸岁月~~~观看《聂隐娘》的过程中
有3队人马飘然离场
想到今天看《华丽上班族》时
又有两队人马离场
瞬间为自己的审美捏把冷汗……网上对《聂隐娘》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
这原本就是一部如此简单的电影呀
为何要将它融入如今的电影市场
扣上各种帽子
其实
它只是一部电影而已
侯导将1700字的唐人小说改编为电影
这故事能有多复杂?看惯了宫斗和武侠
观众已经将古装片定性
殊不知《聂隐娘》并未随其意
于是骂名昭著
实则
《聂隐娘》的故事主线清晰
导演通过精炼的台词
细节的处理
让观众在悉心观赏的过程中
见证一位悲剧人物的爱恨情仇
这期间
留给观众足够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难道这不是我们原本看电影的初衷吗?不为电影所禁锢
而是通过电影发挥我们更长远的想象力
真心希望我们不会在商业大军的冲击下
让电影成为文化洗脑
完全丢失思考的能力!终于
在《聂隐娘》中
我们不再只是看到舒淇
或者张震
然而
我们看到的聂隐娘和田季安又确是舒淇和张震
不是一张脸
不是一招一式
他们是在用本色诠释角色
却赋予了角色更鲜活的生命
作为刺客
聂隐娘是不合格的
因为刺客是不能有任何情感的
同情是大忌
连恨
也是剑拔弩张的失误
当聂隐娘回到娘家之时
一脸的纠葛已经暴露了她对这个朝代
这个官宦世家的情感
她内心有恨
因为有强烈的爱
就是这份爱
她没有杀田季安
不是因为爱他
是因为爱她的家人
爱家人所保护的魏博
这份情感最终随着她对磨镜少年的那一抹笑
让我们看透
这样的结局
也许更能让观众心满意足
半生不幸的聂隐娘似乎能有一段幸福的下半生
当得知这是侯导在成片后
同情隐娘的情况下
删减成的结局
我想
侯导老了
人老了
容易伤感
希望一切都美满
这没什么不好
只是在片尾看到“磨镜少年妻”时
出现了片刻的失落
误以为这又是被总局所迫
能将1700字的唐人小说改编成这样一部电影
编剧团队的强大不言而喻
文言文的台词更是彰显了电影本身的文学特质
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话“就像吃东西
吃惯了添加剂横行的各种多次加工食品以后
再让你吃原始的食物
你会觉得没味道
看多了情绪高涨
十分钟一个戏剧冲突的
快节奏剪辑加各种音乐渲染的电影
看这个当然觉得困
”这是对《聂隐娘》很中肯的比喻——没有添加剂的原色食物
侯导还原了真实简单的故事
拍摄了一部最纯粹的电影
不用担心看不懂文言文的台词
如果你没有像我一样语文学得好
完全看得懂文言文
你大概也能猜个七八分
若悟性实在不够
其实也无所谓
反正台词不多
关注每个细节
你会发现侯导的每个镜头都有存在的必要
不用说寓意那么复杂的词汇
《道士下山》想要表达的寓意你看懂了么?还得靠旁白来瞎掰!当然
如果你就是热爱《道士下山》
那我还是奉劝你不要浪费钱了
《聂隐娘》它只是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