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剧情/爱情/战争电影《秋之白华》
于2011年上映
由霍建起导演
苏小卫编剧
影片讲述了1924年初
23岁的进步青年杨之华考入上海大学
这是一所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创办的新型大学
集中了国共两党的优秀分子和很多向往进步的青年学生
学校的教务主任就是她的义父邵力子
之华平时就住在义父的家里
而丈夫和不到两岁的女儿则留在了萧山老家
25岁的瞿秋白是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
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之一
为了实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想
他积极促进国共合作
参与国民党一大的筹备
同时他在上海大学教授“社会学概论”,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瞿秋白把讲台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
点燃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血
之华也深受感动
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一大”
孙中山先生提出新三民主义
共产党集体参加国民党
国共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杨之华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妇女部主任向警予的带领下
在上海工人中开办夜校
一面扫盲一面宣传革命思想
工作非常积极
她在工人中交到了很多朋友
及时掌握了纱厂女工罢工的情况;她还积极参与党发起的“五月一周”学生运动
在社会上宣传进步思想
能和自己钦佩的老师瞿秋白一起工作
杨之华感到非常光荣
瞿秋白也很欣赏这个学生
让杨之华苦恼的是
丈夫对她的学业和事业都不支持
两个人虽然感情尚在但生活的目标和态度却越来越不一样
之华很羡慕蔡和森与向警予的革命爱情
瞿秋白工作非常繁忙
而妻子王剑虹肺病却日益严重
这让他非常焦虑
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
王剑虹终于不治
妻子的去世给瞿秋白带来很大的打击
国民党右派对共产党的攻击也随着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兴起而加巨
年轻的共产党人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纪念双十节的大会上
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来自租界当局的打压
学生黄仁被推下讲台意外摔伤不治
这一事件在学生中引起巨大的愤慨
他们在党的领导下
组织起来
更坚定地站到了反帝反封建的最前线
杨之华作为共产党员担当起学生会的重要工作
她和瞿秋白之间的感情也在斗争中成熟起来
在同志们的理解和支持下
杨之华和瞿秋白决定面对这段感情
他们一起回到杨之华的家乡萧山
和杨之华的丈夫进行坦率的交谈
三个人最终达成彼此的谅解
在上海的报纸上同时刊登了杨沈离婚
瞿杨结婚
沈瞿结为兄弟的启示
一时成为新闻
孙中山北上议事途径上海
上海学生和市民3000多人到码头欢迎
支持革命
租界当局感到非常紧张
并决定拿上海大学开刀
当局搜查了上海大学
没收了进步书籍
并贴出了对瞿秋白的通缉令
搜查了瞿秋白的住所
烧毁了他从苏俄带回的书籍
党决定瞿秋白转入地下
由杨之华单线联系
生活变得紧张而不安
但两个人依旧在享受着美好的爱情
依旧坚持为革命工作
在谈到危险与死亡的时候
两人都坚信革命者是不会被危险吓倒
被死亡征服的
1935年
瞿秋白被捕
他编造了身份
等待取保
杨之华此时在上海的工厂里做工
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得知瞿秋白被捕
她四处奔走
寻找铺保
铺保终于找到了
瞿秋白却被叛徒出卖给国民党
他大义凛然
坚持革命立场
对花样翻新的劝降不与理睬
就在杨之华在上海想方设法努力营救的时候
蒋介石下令处决瞿秋白
瞿秋白高唱国际歌
从容就义
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与理想
杨之华化悲痛为力量
为革命事业继续奋斗
长久以来
瞿秋白这个名字是个空洞的所在
因为那么苍白
说他是早期建设者
不像陈独秀那样抢风头
说他是领导人
似乎又少点手腕
最后中央红军走的时候都没捎上他
说他是革命者
偏偏骨子里又是个颇有些柔弱的文人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做王彬彬的教授大赞其气节
激动拍案说
文人怎么样
文人活下去的方式多了
但是瞿秋白就能选择死
工人阶级又如何?向忠发被捕
跪地求饶
文人是多情
但是人家对拖油瓶也好的很呢
那就看一看瞿秋白的爱情
秋之白华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文人多情
才情而非滥情
《建党伟业》里
蔡锷对小凤仙说
“身已许国
难再许卿”
这是一个护国将军的爱情
能听到这句话的女子也绝对等闲之辈
必是深明大义
红妆之下当有男儿的雄健与豪迈
那是一种能做长风绕战旗
能与英雄共赴国难的奇女子
《高君宇与石评梅》里
高君宇说
“你所愿
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所不愿
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
”饰演者辛柏青说
这是所有女孩子听了之后都无法抗拒的表白
如果说蔡锷说的
是一句不是誓言的誓言
那么高君宇说的
实在是太忠诚的表白
两次赴汤蹈火
皆是为了心爱的人
诚然
忠诚和热烈令人感动
但不知道多情男子
曾对多少姑娘说过?那许诺赴汤蹈火的事情
可曾真的办到了
真爱究竟是什么样?一说至死不渝
一说相互扶持
一说彼此吸引
我说不如“一个人”
“我们是一个人
”刻一枚篆章
上书“秋之白华”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那才是生活中可依靠的亲人
是灵魂上可共舞的伴侣
瞿秋白这样说:“你不必如此美丽
有你的智慧就够了;你也不必如此智慧
有你的勇敢就够了”
美丽不如智慧
智慧不如勇敢
细细想来
这确实是彼时对于女子和爱情的前卫而又保守的看法
但置于瞿秋白本人
这勇敢并不是子君的背父和出走
而是革命的同志
是分离时刻从不愿显露忧伤痛苦的妻子
这才配称作
我生命的伴侣
好的电影首先需要一个好的故事
《秋之白华》在这一点上占尽优势
瞿秋白和杨之华的传奇爱情中
有太多道不尽的美丽故事
无论是水乡的清丽幽静
还是上海的繁华洋气
亦或是苏俄的辽阔和浪漫
秋之白华到过的地方
处处是诗篇
处处是画卷
影片的音乐和摄影都是可圈可点
光线的运用尤见功力
无论是白天
还是夜晚
是晴朗
还是风雪
光线和色彩总能够相得益彰
成为表现人物心理、情感乃至灵魂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瞿秋白在沈剑龙书房中的一组镜头
音乐与光影
和人物行动
浑然天成
令人赞叹不已
80年代到90年代
对于经典作品
常常起用超龄的演员
比如涓生子君怎么看都不像是青年学生
说是夕阳红倒更接近一点
这个传统由来已久
《烈火中永生》里的诸位英雄在作品中的实际年龄不过二三十
但到了电影里
就真的成了江姐和老许了
顿时年长了一代
当时的演员遴选现在看来也自有其道理
年轻演员演技稍逊
有时候就是会成好作品的大败笔
窦骁出演《山楂树之恋》
缺点尚不能全部暴露
因为纯情纯爱
本来就要傻傻的
但是到了《秋之白华》里
表现瞿秋白这样一个丰富而又内秀的人物
可以说是处处捉襟见肘
差的火候很多
绝不是苦练俄语就可以弥补的
如果是一部强调“诗意”的电影
演员的功力就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