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英国传记/剧情/历史电影《华盛顿邮报》
于2018年上映
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
丽兹·汉娜 乔希·辛格编剧
影片讲述了电影将在银幕上重现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
1971年
一名国防部官员将美国政府卷入越南战争的机密文件通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曝光
而在文件公开之前
美国国防部曾试图阻挠文件的曝光并以失败告终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标志着尼克松领导的联邦政府名誉扫地的开始
随后爆发的水门事件直接导致尼克松政府倒台
影帝汤姆·汉克斯+影后梅姨+斯皮尔伯格
这么一部三巨头合作的电影怎能错过
客观来讲
因为越战离我们还是比较远
因此看到这部电影只是感觉影帝影后演技了得
故事叙述干脆利落
好几处长镜头都非常考验演技
这些夸耀的字眼就不再赘述
汉克斯和梅姨都是让人高山仰止的丰碑式人物
说点演技以外的感受吧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历史也从不放过谁
美国建国之初
就在独立宣言里主张“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而这些需要人民不断去斗争才能获取
自由、平等
看似简单
实则不易
本片讨论的是言论自由
越战是美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越战之前的美国是人心所向
整个国风都是蒸蒸日上
率领着全世界奔向自由平等的未来
越战之后美国掀起了反战热潮
整个国运还是朝向不同的方向前进
现在看来
越战是一场错误时机的错误战争
发生在越南的战场影响了美国国内的生活
然而在连续几届总统
赫赫有名的总统们
任期内都无视越战必败这个必然趋势
强行向越南战场不断投入兵力物力
这场战争不单单是越南的战争
也是美国内部一场激烈的战争
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被送上战场
民众被灌输了胜利的错误希望
成千上万的生命留在了越南
战争的内部分析被媒体获知了
虽然是通过非常规手段
但是这不是守不守法的问题
而是挽救无数生命的举措
影片中
最早是由《Times》爆出来的内幕消息
然而紧接着受到政府的高压阻止和最高法院的传票
《华盛顿邮报》在此时
声望并不算很大
自身又面临着财务资金困难
正在困境中得到了政府机密文件
在言论自由和破产倒闭之间如何平衡
短短一周之内发生的事情就是整个影片讲述的故事
影片本身无论是故事构架还是人物形象都可圈可点
两位影帝影后分别贡献了自己游刃有余的表演
30年前发生在大洋彼岸的一件事情
并不是孤立的一个案例
是自由的象征
是文明进展的胜利
也是历史的突破性发展
拥有了言论自由
才有可能拥有真正的民主和公平
人类不再是由少数人主导向前
然而历史的发展一直不是滚动向前的
总是在某些环节、某些时段开始出现倒退
在现在这个美国新格局之下再来回看这个事件
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由的力量
舆论的力量
“维护出版界自由的唯一途径就是出版”
纵然是破产倒闭
甚至是有身陷囹圄的危险
也要维护整个行业的权利和人民知晓真相的权利
在整个70年代的美国
不缺乏这样的勇士
《Times》倒下来
还有《华盛顿邮报》接棒
还有更多本是竞争对手的出版社挺身而出
全部报道越战
以此来对抗政府的强制要求
面对着子弹所迸发的勇气
更多是激情;面对着可能的困境所迸发的勇气
则是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华盛顿邮报》不仅一举成名
跻身一流出版社
更是逆转了企业的困境
度过了难关
而更关键的
是它维护了言论的自由
维护了人民的知情权
更是解救了千千万万准备上战场的孩子们
说是影评
更多是自我的一点感触吧
感触于历史发展的不确定性
感触于那个激荡自由的时代
而梅姨作为该片的女主角
用一种温润的手法表现出了一位女性的独立自主和自强
报社创建于她的父亲
传给了她的丈夫
在丈夫自杀后她不仅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也肩负起整个报社的发展
在70年代女性地位还不够高的时候
她的董事
她自己挑选的董事
公然在她的隔壁发表这样的极端:股东们不信任女性掌权;以此想来逼迫她退位
梅姨经历了上市的重大决策、政府丑闻的披露这样一系列事件后
她告诉所有信任她和不信任她的人:这不是我爸爸的报社
这是我的报社(原台词比较震撼)
女权主义的觉醒靠的不是口号
而是对权力和能力最终的把控
再说一点题外话
自由永远是相对的
人终归是有主观态度的
即便是发表言论的时候也会基于自身的利益
美国目前的舆论也是一片倒
主要还是由于舆论掌握在犹太人手中
这个世界果真是看钱的时代
多少努力也争不过权利和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