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解说文案_《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部)》用“反乌托邦”诠释“战争”

时间:2024-05-26 01:31:42 上传:你就像烟火的`美丽? 字数:3167 字

德国|

美国动作/冒险/科幻电影《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于2015年上映

由弗朗西斯·劳伦斯导演

DannyStrong 彼得·克莱格 编剧

影片讲述了施惠国现在爆发了全面战争

凯特尼斯·伊夫狄恩将在最后关头对峙斯诺总统

在盖尔、芬尼克和皮塔等好友的陪伴下

凯特尼斯和十三区的小队一起为了解放施惠国的人民而冒险抗争

并且策划暗杀越来越执迷于杀死她的斯诺总统

凯特尼斯将面对致命陷阱、劲敌和道义上的选择

而这些挑战都不曾出现在饥饿游戏的竞技场中

“饥饿游戏”这个系列从其推出的第一部电影就饱受非议

和《大逃杀》进行比较的观点更是将对这个系列的评价推向两极

而这个趋势随着剧情的推进而越发明显

口碑到了第三部上集更是用冗长沉闷的铺垫将口碑降到了系列的冰点

不过既便如此

这个系列的对于反乌托邦电影发展的里程碑意义仍然不可忽略

而不论紧随其后的《移动迷宫》《分歧者》等如何造次

也依然无法撼动饥饿游戏的与众不同

毕竟它在全球电影观众主力军开始向青少年转移的时刻开创了一个类型的新时代

而不论“反乌托邦”以后将会如何发展

它的开创者已经用最终章给自己的旅程拉下了帷幕

 关于最终章

国内国外的口碑也在预料之中的发生了两极分化

国内各大评分网站上的分数都严重低于预期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国内观众的“预期”到底是什么?电影紧接上一集

在13区的领导下已经有“星火燎原”之势的反叛军和施惠国爆发了全面战争

而凯特尼斯则和她的战友们组成小队潜入国会区意图暗杀斯诺总统结束这场战争

按照《哈利波特》系列和《霍比特人》系列等的结束方式

这一部里应该有观众期待已久的大战场面

而且宏伟的战争图景也是很大一部分“电影党”下决心去忍耐上一部铺垫的原因

但很显然让他们失望了

很多人形容这部电影根本没有高潮

这一点不可完全否认

若从大场面上来讲本片确实欠缺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持续的大战发生在银幕之外

而电影的镜头则一直对准凯特尼斯

但对于导演的能力与资金来说

将最后一部拍成终极大战绝对不是难题

而且即使原著里没有写到

也可以像《五军之战》那样自行起飞且不误“改编”二字

但影片最终却没有走这样一条“票房之路”

而是以政治斗争戏和略微文艺的视角来诠释“战争”

对于最终章

如此做法实属大胆之为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如此保持原著的内涵也确实值得赞赏

相比较内地的翻译标题“嘲笑鸟”

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翻译“自由幻梦”

影片可贵在于导演始终没有忘记这是一部“青少年反乌托邦”电影

而且相对于凯特尼斯和皮塔以及盖尔的感情

其自身的政治隐喻在这一部中占据了主导

影片没有通过过多的战争场面来直观的表现战争的残酷

而是以凯特尼斯为绝对视角来诠释“战争”

不仅是反叛军与施惠国的战争

更是凯特尼斯本人为了追求自由与强权体系之间的战争

电影中很多对于战争的描述都是通过科恩总统与斯诺总统之口来讲述

除了在大楼中听到远处战场传来的迫击炮声

他们二人的声音仿佛更是这场战争的主宰

其实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宣传战”对战争的胜负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这一点在这一部中突显的淋漓尽致

表面上凯特尼斯的生是反叛军用来动摇敌方军心摧毁敌方士气的最佳利器

凯特尼斯的死对于施惠国也起着同样的作用

而在深一层上看

影片从上一部开始都沉浸在压抑的气氛之中

家园被摧毁

同伴被杀害

每件事都让情感更加沉重

而凯特尼斯几次的演讲却代替了畅快淋漓的复仇成为了为数不多的情感爆发点

例如这一部在开始不久凯特尼斯面对着政府军拥护者的枪口说出的一番话

其力量在表面下积蓄涌动

那种“振奋人心”正是我们能从战争中感受到的

内在张力绝非“平淡”

除此之外

本片对于“战争”本身的性质也有着比较独特的见解

这大概也得益于电影对于原著的忠实吧

和现实世界中的战争一样

电影中双方都给自己的掠夺倾向披上了“正义”的外衣

在反叛军这边尤为明显

科恩总统对外宣传是要争取“自由”与“平等”

但在战争推进的过程中却一步步显露出她的真实目的

其实科恩总统与斯诺总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甚至可以说是一面镜子

斯诺总统作为统治者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残暴其实可以从科恩总统的异化找到答案

尤其是当科恩总统走上高台上之后

背后大楼上挂着的国旗透着一股浓浓的纳粹风格

她的上台只不过是专制独裁的又一次轮回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的王朝更迭其实都能看到电影中表现的影子

打天下不能立马治天下其实就是科恩陷入的陷阱

在战争中她将逐渐迷失的自我寄托于无限的权力之上

进而变得不择手段

路西法效应将她从一位理智的领袖变成了一个泯灭人性的暴君

直到最后荒谬到提出继续进行饥饿游

这也时刻讽刺着当今的后战争时代

每一个国家的政府在为自己争取利益的过程中都逃不开这个异化过程

而且明显可以跨越意识形态

战斗民族从十月革命发展到斯大林的恐怖时代其实和反叛军政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但电影中的历史可以由一人在一瞬间改变

而现实中却没有那么美好

尤其是在大部分人仍然只能收看“强制观看”的节目时

当我们身处历史之中我们又怎么能做到旁观者清呢?所以在我看来电影最后的圆满结局与其说是“反乌托邦”

倒不如说电影人为现实政治塑造的一个“乌托邦”

其实通过科恩及其拥护者和凯特尼斯之间对比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战争观

其本质就是探讨人性在战争中的地位

为什么每一次战争都给无数人带来不可愈合的伤疤而却又延绵在人类历史中

这绝对不光是统治者的问题

一旦参与战争

无论是主动的或被迫的参与

人都会被套上复仇的死循环

参与者大多由于仇恨不愿去看到战争的本质

为了发泄自己的情感将敌方阵营所有的人都笼统的泛化为仇恨对象

就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

由仇恨作为动力的战争车轮轧过了几千年

而这种情感机制最先遮蔽的就是人性

科恩总统为了取得胜利

不惜投放炸弹残杀大量无辜难民

为了报复不惜恢复残忍游戏和专制独裁

而一直被塑造成邪恶代表的斯诺总统却在这一部中表现了其人性的一面

尤其是最后眼看就要沦陷之时下令让所有难民躲进总统府和在反叛军大肆进攻时最先保护孩子这些行为让斯诺总统和“战争”不仅停留在符号化的层面上

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不择手段是国家历史的耻辱

如果要以牺牲大量人民的生命作为代价

这样的政府不要也罢

而凯特尼斯则恰恰相反

正是对于生命的尊重才会让她成为不同于科恩的领袖

而最后凯特尼斯的一箭终结的就是这个战争与暴政的死循环

其实直到最后

整个故事都是凯特尼斯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

游戏并没有因为她离开国会区而结束

她的命运始终不在自己手里

在科恩眼中

凯特尼斯只是一个政治玩物

为了达到宣传手段甚至可以随意牺牲她的性命

而在政治上也一直视其为眼中钉

凯特尼斯被斯诺利用作为镇压反抗的宣传品之一

科恩也一样

她利用了凯特尼斯对斯诺总统的恨让她成为了自己夺取政权的工具

在战前

她被困在饥饿游戏之中

战争中她又被困在政治游戏之中

一场战争其实是凯特尼斯成长的过程

当她最后认清了事情的本质之后

那令全国震惊的一箭不仅保证了国家未来的自由

也成功的赢取了自己的自由

为所有人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也可以让自己真正的去享受一段属于胜利者的生活

凯特尼斯所代表的那种反叛精神最终获得了胜利

你可以说这是幻想或是意淫

但这正是我国青少年所缺少的精神

当然不要总把“反叛”和那些不好的东西挂在一起

这样培养国人思维定式的目的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需要注意的是

影片和《移动迷宫2》采用了多处“古典吓人法”

不过在城中塑造出的战时紧迫感倒是比较有水准

同时

本片也是已经去世的优秀演员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的银幕绝唱

尽管没有明显的致敬之处

但最后面对人群的那一抹微笑多少有些道别之意

总而言之

评价这样的最终章只能是说各花入各眼了

但就我个人来讲绝对没有那么不堪

也许这是我在未来一段时间不会看到的血统相对比较纯正的“青少年反乌托邦”电影了

-------------------------------------------------------------------------------

如果你想更及时的看到我与伙伴们的文章

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哟~!

你就像烟火的`美丽?

文章

8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